分享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卅四至卅六)

 渔樵随手查 2018-04-10


河北省博野中学  于铁江译释(2018.3.1)

 

  

其三十四(万岁通天帖)

琅琊奕代尽工书,真赝同传久不殊。

万岁通天留向拓,金轮功绩过天枢。

【启功自注】

武则天欲观王方庆⑴家藏其累世先人遗墨,方庆进之,则天命工摹存副本,事载史乘⑵。今残存羲之以下数帖,方庆进呈时署年万岁通天⑶,后世即以名其帖卷。原摹本,纸质加蜡,钩笔极细。棘刺蝇须,不足为状⑷也。

近世此卷未发现之前,论唐摹右军帖,多推日本流传之丧乱帖⑸、孔侍中帖⑹。盖以其有“延历敕定⑺”之印,著录于《东大寺献物账》⑻,足以确证其为唐摹者。今此卷自石渠宝笈⑼流出,重现人间,进帖之年月具⑽在,钩摹自出当时。复有北宋史馆之印,南宋岳倦翁⑾跋,卷中羲献帖⑿外,复有僧虔⒀诸贤之迹。其堪矜诩处,殆不止问一得三矣⒁。

武则天荒淫酷虐,原不足奇,盖历代之统治者皆然,如狼嗜肉而蚊嗜血,其本性所赋者耳。可奇者在自立天枢,以夸功德⒂,留为民族史策之丑,而不自知。今观其摹留此帖,不谓为功不可也⒃,一惠可节⒄,稍从末减⒅!

【译者附注】

(1)  王方庆:王綝?-702年),字方庆,雍州咸阳(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东晋丞相王导(王导是王羲之的从祖父)之后。唐朝武周时期宰相,著名藏书家。

(2) 史乘(shǐ shèng):《孟子·离娄下》:“晋 之《乘》,楚 之《檮杌》,鲁 之《春秋》,一也。”《乘》、《檮杌》、《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3) 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至万岁通天二年改元神功止,共计二年。

(4) 棘刺蝇须,不足为状也:棘针的尖刺,苍蝇的触须,都不能形容钩笔的精细。

(5) 丧乱帖:见其三【译者附注】(1)。

(6) 孔侍中帖:见其三【译者附注】(5)。

(7) 延历敕定:见其三【译者附注】(7)。

(8) 《东大寺献物账》:日本圣武皇帝驾崩后,皇后将其遗物捐献给东大寺,其物品目录就是《东大寺献物账》。

(9) 石渠宝笈:见其九【译者附注】(9)。

(10) 具:同“俱”,全,都。

(11) 岳倦翁: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进士、邺侯、权户部尚书。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12) 羲献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

(13) 僧虔:王僧虔(426年—485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大臣 ,书法家,出身“琅邪王氏”,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之子。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书、行书。其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等。

(14) 其堪矜诩处,殆不止问一得三矣:它值得夸赞的地方,几乎不止于求其一而得其三了。

(15) 自立天枢,以夸功德:武则天在都城中间立了一个铜柱叫天枢(天之枢纽),自己夸耀自己的功德。

(16) 不谓为功不可也:是不能说她没有功劳的。

(17) 一惠可节:有一点好处可以选取。节:节略其他而取一点。

(18) 稍从末减:可以从她罪过的末端稍微减轻一点。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唐摹万岁通天帖。认为它的钩摹极其精细高妙。武则天能留下这个摹本,是她的一大功绩。

【原诗译释】

1.琅琊奕代尽工书,真赝同传久不殊:琅琊王氏后人每一代都工于书法,真迹和赝品共同流传,久已分不出来了。琅琊:琅琊王氏。王氏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王羲之属于琅琊王氏。奕代:累代,每一代。殊:分别。

2.万岁通天留向拓,金轮功绩过天枢:金轮皇帝武则天留下了万岁通天帖的摹本,这个功绩远远超过了她自立天枢以夸功德。向拓:复制古人书画墨迹之法。将古字画贴在窗户上,用白纸覆在上面,就明处勾勒出原笔画,再以浓墨填充。金轮:武则天自称金轮皇帝。

附:万岁通天帖

 

  

其卅五(异趣帖)

或言异趣出钩摹,章草如斯世已无。

梁武标名何足辨,六朝柔翰压奇觚。

    【启功自注】

佚名⑴章草⑵《异趣帖》⑶,旧题梁武帝,以其作释典语⑷耳。

此帖两行,字大径寸,体作章草。文曰:“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笔势翔动,点画姿媚,而古趣盎然,绝非唐以后人所能到。今传世诸章草法书,惟《出师颂》⑸墨迹可相伯仲,所谓索靖《月仪》⑹,徒成桃梗土偶⑺而已。

米元章墨迹《元日》⑻等帖及群玉堂帖⑼所刻论晋梁武帝书等帖,皆力追此种⑽,可谓形神俱得者。然元章论《月仪》云:“时代压之,不能高古⑾。”今以《异趣》较之,元章亦不能逃乎时代⑿也。

此帖昔由西充⒀白氏售诸海外,余闻之白氏云实出唐人钩摹,然自影本观之,毫锋顿挫,一一不失,即作六朝真迹观,又何不可?

章草法书,近世出土不鲜⒁。自汉晋简牍,至唐世所书经论,皆真实不伪者,以云其善,容不尽能⒂,况善而且美者乎?此帖真虽未足⒃,而善美有加,章草之帖,端推上选。

【译者附注】

(1) 佚名:不知作者姓名。

(2)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来的。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3)  《异趣帖》:章草法帖,传为梁武帝萧衍所书。两行共十四字,乾隆皇帝曾御笔释文:“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此帖清时入于内府。

(4) 以其作释典语:因为帖上写的是佛教经典中的话。梁武帝萧衍信佛,故云。

(5) 出师颂:《出师颂》作为流传有绪的章草墨迹曾留存有两本,一为此“绍兴本”,一为“宣和本”,后者曾入北宋内府,有宋徽宗标题“征西司马索靖书”及“宣和”瓢印,一般定为西晋索靖书,也有认为是梁·萧子云书,经北宋《宣和书谱》、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其流传情况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内府,明代似从严嵩家辗转入文彭手,后售于项元汴,入清后不存。“宣和本”曾刻入董其昌《戏鸿堂帖》,王肯堂《泼墨斋帖》亦曾摹刻,今仅存法帖拓本。

(6) 月仪: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我们今天见到的是《邻苏园法帖》拓本。《月仪帖》为书信文例,按月令书写。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页,计18页。

(7) 桃梗土偶:桃木刻的木人,用泥捏的泥人,比喻毫无生气。

(8) 元日:《元日帖》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的作品,系其草书九帖之三,高25.2厘米,宽40.5厘米,约书于1099年(宋元符二年)。此帖的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整幅作品用笔迅疾,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线条粗细的变化对比强烈,笔势连绵,气势逼人,性情迸发。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9) 群玉堂帖:见其七【译者附注】(5)。

(10) 力追此种:努力追摹《异趣帖》。

(11) 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后人受时代局限,无法写出古人书法古朴的趣味。

(12) 元章亦不能逃乎时代:米芾也无法摆脱时代局限,写不出《异趣帖》的古朴趣味。

(13) 西充:地名,在四川省。

(14) 不鲜(xiǎn):不少。

(15) 以云其善,容不尽能:只以完善这点来说,尚且不能完全达到。

(16) 真虽未足:指《异趣帖》为唐人钩摹,非六朝真迹。

【原诗题解】

此诗评价章草名帖《异趣帖》,指出它在传世的章草法书中既善且美,端推上选,胜过汉隶体的《急就章》。并且说明标名梁武帝是不足信的。

【原诗译释】

1.或言异趣出钩摹,章草如斯世已无:有人说《异趣帖》出自唐人钩摹,但章草法书达到这种精美的程度在世上已经是独一无二的。或:有人。如斯:如此,像这样。

2.梁武标名何足辨,六朝柔翰压奇觚:《异趣帖》标为梁武帝所书这是不值得反驳的,这篇六朝时代的章草法帖要胜过汉隶体的《急就章》。柔翰:指章草体的《异趣帖》。奇觚:奇书。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急就章》卷一:“急就奇觚与众异。”这里代指汉隶体的《急就章》。

附:异趣帖

 

  

其卅六(智永千文)

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

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乡老大回。

【启功自注】

智永千文墨迹本⑴,唐代传入日本,持较北宋长安刻本⑵及南宋群玉堂帖⑶刻残本四十二行,再证以六朝墨迹,知其当为永师真迹。

此本自卷改册⑷,不知何时。约当有清季世,入于谷铁臣⑸氏之手,转归小川为次郎氏,始影印行世。有内藤虎次郎氏长跋,以为即《东大寺献物账》⑹中所载之王羲之千文,其言是也。世传千文为集右军畸零单字⑺而成,说虽不经,而其来甚远,账中误题,并无足异。其为遣唐使者携归⑻者则断然不疑者也。永师写千文八百本,散施浙东诸寺,当年唐日交通,必经海道,浙东得宝⑼,事理宜然。

内藤氏跋疑为唐摹,又见其毫锋墨渖⑽悉出自然,并非双钩廓填⑾者比,乃谓钩摹复兼临写,诚未免遁辞知其所穷⑿矣。余尝戏书其后云:“当真龙下室⒀之时,为模棱两可之论。”此盖时代所限,无如之何。如今所见之西汉帛书,使姚际恒、廖平、康有为⒁见之,又莫非刘歆所造⒂者矣。

【译者附注】

(1) 智永千文墨迹本:智永,南朝高僧,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号“永禅师”。智永曾手写《千字文》八百本。

(2) 北宋长安刻本:《真草千字文》刻本,宋大观己丑(1109)刻于今陕西西安,又称“陕刻本”。凡八石,每行十二字,原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

(3) 群玉堂帖:见“其七”【译者附注】(5)。

(4) 自卷改册:原为相连的手卷,后裁成单页装裱成册。

(5) 谷铁臣:及下文所提小川为次郎、内藤虎次郎均为日本收藏家。

(6) 《东大寺献物账》:见“其卅四”【译者附注】(8)。

(7) 畸零单字:零星的单个字。

(8) 遣唐使者携归:日本派到唐朝的使者带回日本。

(9) 浙东得宝:遣唐使者从浙东得到智永千字文真迹。

(10) 墨渖(shěn):墨汁。

(11) 双钩廓填:先勾描出笔画的轮廓,再往里边填墨。

(12) 遁辞知其所穷:语出《孟子·公孙丑》,意为支吾搪塞的话可以看出他的理屈词穷。

(13) 真龙下室:用叶公好龙之典。批评内藤虎次郎见到真迹后不敢确认。

(14) 姚际恒、廖平、康有为:姚际恒为清初学者,著有《古今伪书考》。廖平、康有为均为晚清今文派学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很多古书都是后人伪造的。

(15) 莫非刘歆所造:无不是刘歆所伪造的。今文派学者曾说《左传》为西汉末年学者刘歆所伪造。

【原诗译释】

1.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 :智永禅师当年所写的八百本千字文真迹,只有流传到日本的一卷逃过了种种劫难留存下来。海东:大海的东面,代指日本。

2.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乡老大回:见识短浅的人见到智永禅师的真迹却不敢确认,这本唐代流传到日本的法帖今天才又回到了祖国。儿童:代指见识幼稚的人,此处指日本鉴定家内藤虎次郎。

附:智永千字文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