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太轻松的孩子,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彤彤941 2018-04-10

文丨小树妈妈

身边有不少认识的人,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开始被要求背熟20以内加法表、口算每天一页,朗读每天一篇,写字每天10行,还要读笔顺、拼音等等给老师发过去。

孩子和大人都很累,可是这种枯燥的重复作业,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减掉过多在校时间和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对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孩子,意味着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上。

当然,这一步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的合理规划。

还记得之前那对分别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本科录取的19岁学霸双胞胎姐妹吗?她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高质量家庭教育。

她们的爸爸是企业家,妈妈则是全职在家。因为姐妹俩在幼儿园非常淘气,爸爸妈妈索性就让孩子在家学习,有时间就带孩子周游世界,开拓眼界。

选小学的时候,也是直接选了以“来玩、来学、来创造”为校训的温州实验小学。

两个孩子享受着国际化的小班制,也享受着老师灵活的教育方式。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只是数学成绩较差。

“但不管考得多糟糕,他们都不会责怪我们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别人利用寒暑假上课,我们的寒暑假是和妈妈一起环游并探索世界,我和妹妹精通四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

在这种宽松幸福的家庭氛围下,姐妹俩性格活泼,爱好广泛,求知欲和上进心都被保护得很好。

去美国之后,姐妹俩认真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名校。

很多人都羡慕她们,觉得有钱人什么都好。但这仅仅是有钱的原因吗?比姐妹俩更有钱的家庭在中国数不胜数,可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出了学霸的。

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品学兼优,其实也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结果。

如果她们的父母从小就给她俩很大压力,在幼儿园必须规规矩矩,在课堂上成绩一定要排前三,课后一定要上各种补习班,尤其是数学类,乃至去钻研“奥数”上。

孩子还会有后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丰富广博的知识面吗?

普通家庭可能未必有条件带孩子周游世界或者送孩子出国,但同样可以去尝试着因材施教,把家庭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化配置,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或许要做好这件事情比较有难度,耗费精力和财力,但是毕竟现在已经到了大变革时代,与其“坐以待毙”,为什么不根据孩子情况及时改变呢?

毕竟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科学程度、投入程度和孩子的努力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减负”后更该保持敏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湖南卫视《变形计》栏目中,有一期让两个来自城市的孩子入住到一个好客淳朴的农村小朋友家里。

两个城里的男孩问农村小朋友,“你们经常洗澡么?”农村小朋友答道:“洗,当然洗了......只是没有那个白白的,白白的东西。”

那所谓的白白的东西,就是香皂。

我们在超市里随处见到的沐浴露、沐浴乳、沐浴香氛......少数的偏远地区连见都没见过。

而教育资源的差距,其实比这种对比还要悬殊。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

我朋友圈里有位叫丹丹的妈妈,她家在一个3线城市,也绝不是什么有钱的家庭,但她家10岁的娃被教育的有礼貌有思想,一直是最被班里老师看重和喜欢的。

她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就是很有决心,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

在很多同龄的孩子都想着多玩儿一会多睡一会儿的时候,她已经带孩子上完了上百堂的顶级名校课程和几十部世界经典纪录片。

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实际上就是用的网上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TED演讲这些完全免费的资源。

也给孩子报过几个网络课程班。有时间就跟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

日积月累,孩子目前已经学过了英语、数学、初级编程、心理学、古诗词等等名校课程。

虽然未必全能听得特别明白,看得特别懂,但谈吐和知识面已经远超过一个10岁孩子的常态。

实际上,减负并没有不让孩子奋斗,而恰恰是把学校占有的大量时间和主动权,分给了家庭。

让孩子任性地玩儿,还是自己负起责任让孩子更个性化地学,全看父母自己。

教育公平,永远是相对的。

让学校和老师替自己管孩子的年代,真的不复存在了。

孩子的成长之路,背后一定都是拼爹妈的。

当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力在缩减,真正残酷的较量就开始了。

如何有效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这对每一位父母的资源和远见都提出了考验,也对父母本身提出了更高的成长要求。

狭路相逢,勤学者胜。

和小编一起为宝宝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