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MAY的学习簿 2018-04-10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09

每日一题

    苏黄米蔡,包括蔡京、蔡卞。诗文书画俱佳,尤推崇苏轼。论述很少有火气。朱长文论张旭时说:尝见公出,担夫争道。字如其人。苏轼:“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题鲁公帖》)韩非窃斧之说应为列子窃斧之说。苏轼又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之人也。”(《跋钱君倚书遗教经》)这段话主要是顺情说好话。苏轼不是以字取人的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e4c91f0100omcm.html

    清代秦状元在岳王庙前说: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每日一字

     学写“憐(怜)”字。注意:很大程度点画质量,要有力度,要用得上劲,力透纸背,写出字来很轻,是不行的,这是功力问题,憐字在古代有时当爱字讲,也当可憐讲。这个憐字右边写的时候上面要收一点,下面有开放出来。最后一笔是垂露竖,不用悬针竖。趙孟頫有时在行书后加个点。行书写完两个点后,直接写一个竖笔。然后写平。草书先写一竖笔。


  

 憐,哀也。从心,粦聲。 ——《說文》 


 憐,哀悯。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粦”作声旁。 ——《象形字典》

 憐,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构造】形声字。篆文从心,粦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憐。如今规范化借用“怜”来表示。怜,从心,令声。 

  【本义】《说文·心部》:“憐,哀也。从心,粦声。”本义为同情,哀怜。《玉篇·心部》:“怜,心了也。”本义为聪明,机灵。 

  【演变】怜,读líng,本义指①聪明,机灵: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悧不如痴。此义后借“伶”来表示:伶牙俐齿|伶俐。“怜”借用为“憐”的简化字,读lián,表示②同情,哀怜:纵江东父兄~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可~身上衣正单|同病相~|~悯|~惜。古代又常表示③爱:丈夫亦爱~其少子乎?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可怜”又表示④可羡:可~光彩生门户。又表示⑤可惜:可~无益费精神。 

  【组字】怜,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心部。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lián憐,形声,从心,粦(lín)声,本义为哀怜、同情,引申为喜爱、疼爱。隋代俗字、《手头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怜”,音符改为令。 

  【辨析】怜/悯 这两个字都有怜悯义,但其他义不同:“怜”又指怜爱,“悯”又指忧伤。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109-憐-苏轼论书相互矛盾之处】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