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大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24g 大黄18g 枳实12g
上3味,以水500ml,煮取200ml,分2次温服。
(功效工疏导肠胃,荡涤实邪.
(主治)
主证:腹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副证:腹中满,呼吸不利。
(临证加减)
1.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以坐久饮过度所致也。其脉虚
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饮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
金方]
2。治胃内停水,及心下部膨满。[皇汉医学]
3.本方治疗痰饮、支饮兼见胸腹满者,常与化痰止咳方药
合用;治疗实热胃脘痛时又可与消导药物同用;治疗渗出性胸膜
炎时,又可与柴胡陷胸汤同用。
现代临证,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
肺痈、心包炎等病证而见本方证者。
4.本方去大黄,加白术、半夏曲、陈皮、甘草。治食少便
秘症,名厚朴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5.本方加诃子、木香、黄连、炙甘草。治腹痛泄泻,名厚
朴枳实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6.本方加槟榔、芍药、生姜。治下痢频数,里急后重,苔
黄者,名槟芍顺气汤。[温疫论] (原文)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26)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经义阐释] 此论支饮胸满邪实的证治。支饮是饮聚胸膈,可见胸满,如前十一条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前二十四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皆然。但前两证是虚实错
杂,本条则属邪实为主。乃由饮壅在胸,气遏化热,饮热交结,不仅肺失肃降,还进而 、
波及胃肠,致胃肠气机不通,成为饮热互结病在上焦,累及中焦的支饮实证。故用厚朴
大黄汤行气除满,荡热涤饮。
对于本条证治,历代注家认识不一。一种认为原文有脱简或错简,如赵以德、尤怡、
吴谦等;一种则随文释义,其中李衫认为是脾胃壅实;朱光被认为是有形实邪结于阳明,
曹颖甫认为是胃中燥热,逼水上逆;高学山认为是膈气虚致胃实,黄树曾认为是饮塞胸
中,阳气凝滞。诸说皆各有所据,但旁参《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痰饮第六》“夫
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饮过度所致也。其脉虚者必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也。支
饮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方。”似以后一种观点更为在理,故可参之。
本方与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方药组成皆相同,唯药量、主治有别,兹列表比较如
下.
方名(组成) 适应证(含病因病机) 功效
┏━━━━━━━━━━━━━━┳━━━━━━━━━━━━━━━━━━━━━┳━━━━━━━━━━┓
┃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大黄 ┃支饮咳喘,短气不得卧,胸满,腹胀满,大 ┃行气除满,荡热涤饮 ┃
┃六两、枳实四枚) ┃便秘结,苔黄、脉弦滑有力。为饮热交结在 ┃ ┃
┃ ┃胸,波及于胃,肺失肃降,胃肠气滞 ┃ ┃
┣━━━━━━━━━━━━━━╋━━━━━━━━━━━━━━━━━━━━━╋━━━━━━━━━━┫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大黄 ┃腹胀满疼痛,大便闭结,苔黄脉滑有力或沉 ┃行气除满,泄热通腑 ┃
┃四两、枳实五枚) ┃实。为实热内结。气机不畅,气滞重于积滞 ┃ ┃
┣━━━━━━━━━━━━━━╋━━━━━━━━━━━━━━━━━━━━━╋━━━━━━━━━━┫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 ┃下利谵语,腹部胀痛,潮热,舌苔黄厚干燥、 ┃荡热导滞 ┃
┃朴二两(炙)、枳实大者三枚, ┃脉沉实或滑疾。为燥实内阻。热结旁流 ┃ ┃
┃炙) ┃ ┃ ┃
┗━━━━━━━━━━━━━━┻━━━━━━━━━━━━━━━━━━━━━┻━━━━━━━━━━┛
(方药评析) 本证为饮热交结在胸膈,肺胃气机壅滞,故用厚朴大黄汤主治。方中
厚朴下气除满涤饮为主药,大黄荡热行滞,以开邪去之路为辅药,枳实破结导滞消饮为
佐药。三药合用,使饮热下走,结开气行,则胸满可愈。
(文献选录] 赵良仁:凡仲景方,多一味,减一药,与分两之更重轻,则异其名,异
其治,有如转丸者。若此三味,加芒硝则谓之大承气,治内热腹实满之甚;无芒硝,则
谓之小承气,治内热之微甚。厚朴多,则谓之厚朴三物汤,治热痛而闭。今三味以大黄
多,名厚朴大黄汤,而治是证。上三药皆治实热而用之。此支饮胸满,何亦以是治之?倘
胸满之外,复有热蓄之病,变迁不一,在上在下,通宜利之耶。胸满者下之,然此水饮
也,不有热证,况胸满未为心下实坚,且胸中痞硬,脉浮,气上冲咽喉者,则半表半里
和解之;至有医误下,为心下硬痛,名结胸者,以大陷胸汤下之;不甚痛,犹不可下,以
小陷胸汤利之。今支饮之胸满,遽用治中焦实热之重剂乎?是必有说,始阙之。(《金匮
玉函经二汪》)
张璐(石顽):此即小承气,以大黄多,遂名厚朴大黄汤。若厚朴多,则必厚朴三物
汤。此支饮胸满者,必缘其人素多湿热,浊饮上逆所治,故用荡涤中焦药治之。(《张氏
医通.诸气门.痰饮饮)
吴谦: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是传写之讹。支饮
胸满,邪在肺也,宜用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汤;支饮腹满,邪在胃也,故用厚朴大黄汤,
即小承气汤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黄树曾:饮为阴邪,胸为阳位,支饮胸满,是饮塞胸中,为阴邪距阳位。阳气因而
凝滞不行,故用厚朴行气消饮为君,又此证与大结胸证均系饮邪聚而致满,地道不通,故
亦如大陷胸汤用大黄六两,直决地道,俾饮邪得顺流而下出。惟此证非心下至腹硬满而
痛,故不用甘遂芒硝。(《金匮要略释义》)
按:赵注论方证比较颇全面,张注对病因的认识较符合临床实际,吴注之见虽切合
病机,但依据似嫌不足,黄注分析病机、方证均较透彻。
(临床应用] 原文谓本方主治“支饮胸满者”,根据其病机,本方的适应证除支饮咳
喘倚息,短气不得卧,胸满外,还应见腹胀满、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滑有力等脉症。有
报道,,临床常用本方治疗实热脘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痈、心
包炎等病证,符合本方证病机者。
(1)治咳喘:王氏治韩××,女,60岁,患咳喘已20年,每年冬季加重。于lO
天前开始因家务劳累汗出着冷,咳喘加重,终日咯吐稀痰多量。近2—3天来,痰量增强,
胸满憋加重,并兼见腹胀,大便三日未排,不能进食,难以平卧。检查患者面部似有浮
肿,但按之并无压痕,呈咳喘面容,舌苔薄黄,脉象弦滑有力。两肺布干罗音,两肺底
有少许湿罗音。肝脾未触及,下肢无可陷性浮肿。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证属痰
饮腹实,遂处以厚朴大黄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厚朴18g,大黄10g,枳实10g,茯
苓14g,甘草6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5g,半夏12g,杏仁]0g。服l剂后,大便
得通,腹胀胸闷、及咳喘症状明显减轻。服4剂后,胸憋腹胀消失。咳喘已减大半,且
可平卧,舌苔转为薄白,脉象仍滑,遂改用二陈汤加减治其痰。李氏介绍用本方治疗
痰饮、支饮兼见胸腹满者,常与化痰止咳方药合用;治疗实热脘痛可与消导药物同用;治
疗渗出性胸膜炎,又可与柴胡陷胸汤同用。张氏还介绍,本方对宿食久滞,化热生痰,
痰热迫肺的小儿咳喘病有效。
(2)治实积腹痛:陈氏治黄某,男,25岁。1988年3月25 El初诊。自诉:日前
曾与朋友暴食后,发生腹胀痛,拒按,烦躁,发热,H渴喜饮,纳差,大便3天未行。刻
诊:体温38。3℃,腹部按之硬满,痛甚,脉弦紧,苔黄腻,证属阳明腑实积滞证。治
宜通腑泄热,消食导滞。方拟厚朴大黄汤:厚朴17g,枳实8g,大黄10g(后下)。服
l剂而肠鸣,2剂而泻下秽物甚多,便即通。诸症减轻,后予四君子汤调理脾胃而
痊愈。
(现代研究] 李氏通过对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三方和组方的单味
药物的钙、镁、铜、锌、铁、锰的含量测定,探讨了金属元素的变化与三方药理作用的
关系。李氏提出,三方的通便、消胀、止痛的功能与元素钙、镁有关。因为钙、镁在三
方的散剂、汤剂中均是富极的,富极的量也很接近。三方的“行气除满”还与锌元素有
关。实验发现,三方所含锌量也是富集的,并且三方“行气”作用的大小与它所含锌量
的多少正比,以厚朴三物汤含量最高,其次是小承气汤。最低是厚朴大黄汤。故李氏推
测,三方是通过锌一锌酶一二氧化碳来降低肠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减轻或排除肠膨胀和肠刺
激,而达到“行气除满”的作用。李氏还认为,厚朴大黄的“开胸泄饮”与镁、钙浓度
的比值有关。从厚朴大黄汤的测试结果可看到,镁浓度高于钙浓度,其它两方则相反。故
李氏提出。是否可以认为厚朴大黄汤是通过高镁低钙而达到开胸泄饮的。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