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15~-25g 枳实10"~15g 大
黄9g 桂枝6g 生姜12g 大枣3枚 甘草6g
上7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温服lOOml,日3次。
(功效)行气除满,泻热去积,表里双解。
(主治]
主证:脘腹胀满,身热,微恶风寒,大便不通,苔黄厚,舌
质微红,脉浮数。
副证:时有呕逆,无矢气。
(临证加减)
1.原方加减: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下利则不须泻
下,故去大黄;寒多者,加重生姜量以散寒。
2.腹胀甚,矢气少者,酌加香附、大腹皮或木香、砂仁行
气之品。
3.若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嗳气,善太息,酌加香附、
青皮、广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4.厚朴七物汤的临床应用:厚朴七物汤除泄热、荡实、行
气外,再加大桂枝、生姜剂量,还可温中祛寒,行气而消胀满,
故凡因寒热、湿滞,粪便排出不畅,肠中积气所造成的腹部胀
满,皆可治疗。但是必须掌握好桂枝量的伸缩,便可以运用自
如,不必拘泥于有表证的腹满。厚朴七物汤治疗腹满,如属实热
之证,服后泻下肠中实邪即愈。如属虚寒之证,服二三剂以后,
也颇见效。此为肠中停滞之秽浊物得以排出,腹胀暂时得到缓
解,但不久即因虚寒所引起的浊气复充作肠中,故腹胀又发作为
故,当此之时减去大黄加大桂枝量温中去寒,再加茯苓、白术等
补脾之品,方可巩固疗效。[经方发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5.厚朴七物汤治关格(完全性肠梗阻):厚朴七物汤由桂枝
汤合厚朴三物汤加减组成,原为表病里实而设。本处用治脾阳不
运,积滞肠结的肠梗阻收到了满意疗效,从而扩大了厚朴七物汤
的主治范围。据近年临床报道证实,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下法
治疗肠梗阻疗效是可靠的,每可使病者在大量排气排便后,血压
迅速回升到正常水平,脉率稳定,尿量增加,口渴明显减轻,食
欲逐渐恢复。总之,尽管本病既重且急,但往往在一下之后,便
通气顺,转危为安。[经方临证集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
6。厚朴四两,桂心二两,枳实五个,生姜二两。水六升煎
取二升,分三服。治霍乱腹痛。此方不惟治霍乱,凡诸病皆治,
名厚朴汤。[本草纲目]
7.厚朴、枳壳、高良姜、槟榔、朴硝、大黄各等份。水煎
服。治胀满,名厚朴汤。 .
8。厚朴、枳实、诃子(半生、半熟)各一两,木香半两,
黄连、大黄各二钱,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三至五钱,水煎,
去滓服。治腹痛泄泻,名厚扑枳实汤。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9)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腹满里实而表证未罢的证治。本条的主证是腹满,故列于原 文之首加以强调。“病腹满,发热十日”,为倒装文法。并非腹满在先,发热在后,而是 对何以“饮食如故”,注家看法不一。如徐忠可认为“乃胃气素强”“表寒不入”;程 另外,对于本条的表里相兼何为重,看法也不尽一致。如程云来认为是“表邪微而 (方药评析) 有注家认为本方是小承气汤合桂枝汤加减者。其实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药味虽 (文献选录] 尤怡:腹满,里有实也;发热脉浮数,表有邪也,而饮食如故,则当乘其胃气未病 (临床应用] 苔黄腻,脉浮而滑,此表邪未尽,里实已成,治以表里双解为法,用厚朴七物汤:厚朴 (2)治疗腹满:本方加大桂枝、生姜的剂量,有温中祛寒,行气消胀之效,凡因寒 病案举例:曹××,女,30岁。曾患急性肝炎,因久服寒凉攻伐之剂,加肝炎勉强 (3)治疗肠梗阻,有报导,用本方治疗脾阳不运、积滞肠结的肠梗阻收到了满意疗效, 有报导用本方治愈肠梗阻1例:患者为出生才3个月的男性婴儿,因原因不明的阵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