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建立起,就注定成为了历史上最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文字也好,数字也罢,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记录信息用的。 在最开始拥有文明的时期,即原始文明时代,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埃及,两河流域的文明,其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也就是根据人们看到的,就用类似“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表意文字, 但是,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原来文字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这个时候就会衍生出新的文字。这些新的文字往往由表意的部分合并而成。这是文字扩展的必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生文明的语言都是基于表意文字的。 而次生文明则基本都是表音语言。在亚种国家中,比如韩国、比如日本,还有越南。这是因为次生文明需要从原生文明中学习很多的东西,首当其冲的便是需要学习语言,语言便是词汇的组成运用这些词汇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原生文明的发音来代替。 次生文明因为严重依赖于原生文明的词语发音,自己语言里那种发音恐怕是表不出来什么意思的。比如说:音译过来的 英文名字--balabal一大堆,请问汉字堆成在一起,你告诉我是啥意思? 那么为什么这世界上的表意文字这么少呢?一则:在文明初始诞生的文明数量本来就不多,就那么可数的几个 二来:在历史的进程中,文明伴随着战争冲突不断地被融合,被毁灭,纵观上千年也唯有中国的文明一直在传承,从未被毁灭。 而伴随着战争的冲突,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次生文明。原生文明被次生文明所征服,在征服之后,语言也就有可能会逐渐消亡了 So,表音文字的大量流行,并不是说表音文字有多么优秀,而是说,原始文明被不断地融合,毁灭,以及征服 中国人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大部分在2000字左右,最频繁的大概在1500字左右,而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单词呢,绝不超过有三万个单词,莎士比亚全部掌握还是ok的。但是,时间在往后推些,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在那个时候英语单词已经成爆炸式的增长,英语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按现在的情况来看,英语单词的词汇量还是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换句话说莎士比亚与丘吉尔都是“文盲” 在说回中国汉字,国家扫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而理科大学大学的毕业生一般掌握2000左右各汉字,就凭借这1500到2000个汉字,满足了人们日常看报,读书,等等一切的语言文字需求,而在英文的世界中,没有20000个单词,别想读书看报 英文类似一维密码,读英文的过程则类似于解密试想如过把a,b,c,换成,1,2,3且读音不发生改变的话,好似并没有什么问题, 汉字呢?是二维的,类似一幅画,从一幅图画得到信息远比要从一组密码中要快的多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中华民族就告别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虽仅是传说,但也不妨看出汉字的诞生便为它勾勒上了一笔梦幻的色彩,中国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文明没有中断且国家没有分裂,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汉字,客观原因上汉字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字无音,一个汉字可以用普通话来读,也可以用上海话、陕西话、福建话,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基于北京,河北这一代的地方话,加以改正流行推广的,汉字这一特点是世界上大部分文明所使用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从网上盗的图(与诸君共赏汉字的美) |
|
来自: 大易水寒e0yecq > 《识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