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问对丨“硬掰腿”康复错了吗?

 林涔涔 2018-04-11


01

问题的起源


我曾是一名骨科佬,转做康复以后,慢慢学习一些康复技术。2016年的某个周末,我去了魔都某院学习关节僵硬康复技术。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经的康复学习班(所以其实我还算是个菜鸟对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而期待,后来的工作也说明,此次魔都之旅确实影响了我不少。在那里,我第一次清晰感受到了某些康复技术的内涵,尤其是关节松动技术。那次不断被灌输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关节的“无痛康复”,“no pain,more gain”。老师们上课时,首先举了很多关节僵硬后“硬掰腿”康复的案例作为反例,用以强调正确的“无痛康复”的重要性。

“病人被按在治疗床,医生、家属一起上”

“治疗区里传来病人痛苦的叫喊声”

“上下几层楼都听到了”

“膝关节一下被硬掰到全角度,痛得死去活来”

......

[看吧!“硬掰腿”康复的方式多痛苦!不可取!]

然后,我欣然接受了这个观点,甚至回到骨科“娘家”讲课宣传这个观点。

当时其实有些骨科老师不完全赞同这观点(@初哥),我也没在意。

间断给学生讲课,也会比较自然地提到这观点。

康复门诊,骨科病房,反复做关节障碍手法。

......

......

......

直到最近......

发现哪不对了?

“硬掰腿”的康复真的全盘否定?


02

最初的“问题分析”


魔都的老师们为什么不赞成“硬掰腿”的康复,当时除了感性上说做得这么痛苦还效果不好以外,好像没有细讲其中的道理。后来我回去自己找书看,找到了些端倪,自己做了一个“问题分析。下面这张图截取的是我自己做的PPT的一页。

这个最初的问题分析是基于一本书的理论(《關節徒手鬆動術 · 四肢的評估和治療》,原著Freddy. M. Kaltenborn,譯者:何兆邦,台灣合記圖書出版社,2011,P27-29),书中并没有提到“硬掰”二字,只是在讲一些基本原则,是我自己看到这部分时,惊觉这就是“不能硬掰”的道理

留意这页PPT的第一句,“硬掰一般是杠杆、滚动(转动)操作机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上面提到的这本书里有这样的描述:“当关节活动度受限时,正常的关节转动滑行会受到影响。当滑行动作受制时,受限的动作会只有转动而没有应有的滑行动作”。理解这段挺重要,因为正常的关节活动时既有“转动(滚动)”动作,也有“滑动”动作,而关节僵硬活动障碍时,受限的动作会只有转动而没有应有的滑行动作,所以,当针对关节活动障碍病人做“硬掰腿”时,它确实是一种“转动(滚动)”动作暴力硬掰会对关节面产生不良压缩力



“硬掰”时,是长杠杆(黄线)滚动,机制见右下角小图

根据这个原理,“正确”的手法该怎么操作?请看我那张PPT的最后几个字,提倡线形移动技术,见下图。

具体操作如下图用力方法。


这,就是我自己针对“硬掰腿”的最初的问题分析

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啊!有理有据嘛

然而,但是,but,

工作这么久,好像也遇到不少病人说其他专业康复机构都有在“用力掰腿”?而我自己,好像也在实际操作时用了不少那种“不提倡”的“掰”法?(当然,我做时不至于让病人痛得放声大叫)

我的工作和理论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了??


03

问题的新发展


“硬掰腿”的康复真的全错吗?对这个问题的新思考,一方面是我回顾自己实操手法时确实做了不少类似“硬掰”的手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最近关注了软组织牵伸、放松手法(一般被动牵伸,肌肉能量技术等)

以膝关节屈曲障碍为例,部分患者关节外因素导致关节僵硬存在股四头肌挛缩的情况,这要针对股四头肌做牵伸放松,以拉长挛缩的肌肉肌腱。股四头肌牵伸怎么做?还真的像“硬掰”啊

这是股四头肌的牵伸还是关节松动的“硬掰”?

上面这幅图,图中治疗者是在针对关节面做滚动手法(“硬掰”)?还是在做单纯的股四头肌牵伸?

有人会说,看起来不都一样吗?其实两者都有吧?

确实,图中的动作有可能在做牵伸,也有可能是在做关节的不良滚动具体是什么,做的人才知道

上一节我提出了这样的疑惑,明明“硬掰腿”是不对的,为什么我还做?其他康复人也还做?

这下想明白了,我,或者其他专业康复人,做的掰腿”是软组织牵伸,而不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暴力掰腿(暴力关节滚动手法)

可这看起来不是一样吗?都是“掰”啊?不一样,手下感觉不一样,病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04

“硬掰”的思辨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个关节松动手法的概念——End Feel(终末感觉,或终点感觉)

第一停留点:被动活动关节时第一次感觉到阻力的点

最后停留点:再继续施加压力使关节进一步活动的最后阻力点

终点感觉是治疗者被动活动患者关节时在终末位置的感觉。End feel 的分类,不同的手法大师有不同的分法,James Cyriax分3种,Paris分5种正常10种不正常。既然本文提到了Kaltenborn的书,我们用他的分法:(分3种,见下)

1.柔软:特征是软组织的压缩(如膝弯曲)或伸张(如踝背屈)。

2.结实:特征是关节囊或韧带的伸张(如肱骨和股骨的内外旋)。关节囊的终点感觉是比较不结实(结实—),而韧带的终点感觉是比较结实(结实+)。

3.坚硬:是两块骨或软骨相碰的感觉(如肘关节的伸展和屈曲)。

病态的关节终点感觉会有所变化,如短缩的结缔组织(筋膜、关节囊、韧带等)会产生较结实且少弹性的终点感觉。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正确的“硬掰”和不正确的“硬掰”,区别之一就是治疗者手下的终点感觉正确的“硬掰”,是针对肌肉、关节囊或韧带等相对软的结构,它们的挛缩、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可以进行“掰”,但终点感觉应掌握在“结实”;而不正确的暴力“硬掰”,已经超越了软组织极限,使关节面滚动产生不良的压缩力,其终点感觉是“坚硬”。除了治疗者手下感觉不同,患者的感觉也不同。前者,患者感觉到的是软组织的牵伸、压迫感,后者,则会有关节内“硬碰硬”的感觉

当然,可能存在的情况是,还没达到“结实”的终末感觉,患者已经觉得疼痛难忍了,这时即使感觉还不是“硬碰硬”,再用力掰下去也算是“暴力硬掰”了。此时,有可能关节周围还存在炎症,导致患者的明显疼痛。这种情况做用力的手法,当然就是不适合了。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手法已经做到了“结实”的感觉,在“结实”范围内还继续用力但患者已经疼痛难忍,这种“硬掰”也应尽量避免,以免软组织过度牵拉造成撕裂伤,出血、水肿反而加重关节粘连。


05

结案陈词


同一个“硬掰”的动作,看起来好像一样,但把握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好与坏,就看有没有对关节面造成不良压缩,有没有对附属结构产生过度损伤,而不是看一个表面动作就把它完全否定。以思辨的眼光看“硬掰腿”康复,甚至其他有争议的治疗,才能拨云见日,眼明心亮

最后,抛一个上文应讲而没有展开讲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区分关节僵硬的原因是关节内(关节囊等)还是关节外(肌肉肌腱韧带等)因素?这个问题是“掰”法应用的另一个考量因素。

言已至此,有空再聊。

并祝大家开工大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