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汤
(又名:桂枝白虎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石膏50g(先煎) 知母20g
粳米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上5味,加水1000ml,煎取150~200ml,去滓,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生津,解表和营。
(主治)温疟,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骨节疼烦,有时
呕恶,舌质红,脉浮洪。
(临证加减)
1.温疟:苔燥渴引,冷饮者,本方加青蒿、苍术、生薏苡
仁、藿香、佩兰,以撤热截疟化湿。
2.疟疾:症见本方证,口渴甚者,加天花粉、常山,以生
津截疟。
3.瘅疟:内外皆热,热盛津伤,本方去桂枝酌加青蒿、梨汁、
天花粉、竹叶、太子参、沙参、麦冬,以生津滋液,撤热截疟。
4.桂枝白虎汤加减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均有明显
的游走性关节酸痛症状,其中伴有低热,中等度发热,自汗出,
皮肤出现环形红斑,舌质红,或淡红,舌苔黄、黄腻或薄白。脉
象滑数或弦或数。治疗基本方为生石膏60g,桂枝6g,知母
12g,甘草6g,粳米12g,生地30g,防已lOg,蒲公英30g,威
灵仙12g,桑枝30g,蜈蚣2条。若关节红肿,皮肤有红斑,舌
质红,加丹皮12g,赤芍12g,水牛角30g,紫草工5g;若下肢关
节肿痛明显,加黄柏lOg,苍术9g,薏苡仁30g。每日1剂,分
2—3次服。治疗期间给予休息,皆不用任何西药。 [福建中医药,
1989,(4):18]
5.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风湿热:基本方为桂枝、知母、
苍术各lOg,石膏、粳米各30g,甘草3g,双花、连翘各12g,
桑枝15g。随证加减。结果;全部体温正常,关节红肿消失出
院。[湖北中医杂志,1981,c2,:28]
6。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治疗成人期异位皮炎:治疗用白虎加
桂枝汤合四物汤加荆芥、连翘等。显效者,约经两周治疗,颜面
发红消退。[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1,cl,。64]
7.桂枝、石膏、知母、黄芩。治间日疟,名桂枝互资汤。
[脉因证治]
8。知母、炙甘草、石膏、苍术、粳米。治湿过多汗,身重
足冷,名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9.石膏、知母、甘草、蝉蜕、麻黄、大黄、黄芩、连翘、玄参、
竹叶。治痘为火郁,不得透发者,名白虎化斑汤。 原文]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熟,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4)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去皮)三两
上判,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词语注解) ①《脉经》《千金》呕下有“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温疟”。
(经义阐释] 本条指出瘟疟的脉证及其治疗。温疟也即热疟。前面已提到疟病的脉
象,“弦数者多热”,此处的“其脉如平”之意是指与平常的热多的疟脉一样。身无寒但
热,为邪热内盛所致,热邪扰胃则呕;骨节疼烦是太阳表证之一,阳明里热与太阳表证
并见,而里热较盛,故治疗当用白虎汤清阳明之热,兼生津,加桂枝以解表邪.
关于“其脉如平”,有两种解释,①认为与正常人一样之脉。如尤(怡)在泾说:“病
非乍感,故脉如其平时也”(《金匮要略心典》)。②因邪在少阳,脉应与平时疟病脉一样。
如魏荔彤云:“所谓疟病多端不离少阳为治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程林:“脉如乎,
非平也”(《金匮要略直解》)。从临床实际来看,一个但热无寒,里热炽盛之人,除了属
中医湿温病,西医的肠伤寒病相对缓脉外,极少见脉不数不弦者,此温疟既不属湿温病
脉,则其脉平应是属平常之热疟脉,即弦数脉,才合乎情理。其次,原文曰“脉如平”,实则不
正常之脉。温疟与瘅疟都是无寒但热,同属热疟,二者的鉴别在于瘅疟有气阴两虚内外皆热,
温疟则无,而有表证,故有认为可有轻微恶寒或恶风,因程度轻微,时间短暂,而不易觉察,如
魏荔彤曰:“惟其外感之风寒郁于表分”,此说亦可取,否则何以要加桂枝耶?
本条是阐发《内经》有关温疟之论。《素问.疟论》云:“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
于骨髓之中,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行从内出之于外也”。
(方药评析) 本证用白虎汤,是为气分热盛而设,故曰无寒但热;加桂枝一味,是
为骨节疼烦而设,乃外邪风寒犯表所致,方后云“汗出愈”三字可知。故本方宜于里热
盛,表证轻微之温疟,其证当有口渴,汗出或微恶风。唐容川云:“身无寒但热,为白虎
汤之主证。加桂枝者,以有骨烦痛证,则有伏寒在于筋节,故用桂枝逐之也”。(《金匮要
略浅注补正》)
(文献选录) 陈修园:温疟者,……其脉如平,但此病当凭证不凭脉。《难经》云,
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病,即此意也。(《金匮要略浅注》)
. 魏荔彤:温疟者,热积于内,阳盛阴伏,无寒但热之证也。然其人不纯是内发之热,
惟其外感之风寒郁于表分,故内生热而发外,所以骨疼烦时呕,见外寒内热之因,不同
于外无覆冒,从内自生之焰为猛烈实甚也,所以其脉如平,此温疟之邪浅也.(《金匮要
略方论本义》) '
陆渊雷:疟脉自弦,如平,谓不弦也。身无寒但热,则脉不弦,可知疟脉之弦,必
在恶寒郁血时矣!(《金匮要略今释》) ’
(临床应用) (1)治温疟。临床表现为骨节疼痛,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圣济总
录》卷三十四)
(2)治霍乱吐泻后,身体灼热,头疼身痛,烦躁,脉洪大者。(《类聚广义》卷)
(3)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据报导”,用本方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60例,病者有明
显游走性关节痛。经检查:E.S.R增高,抗“O”试验500~700U,40例;700—900U,
工5例,901一1000U,3例,小于500U2例。方药组成:生石膏60g、桂枝6g知母12g、
甘草6g、粳米12g、加生地30g、防己lOg、蒲公英30g、威灵仙12g、桑枝30g、蜈蚣2
条。加减:关节红肿,皮肤红斑,舌质红加丹皮12g、赤芍12g、水牛角30g、紫草15g;
下肢关节明显肿痛,加黄柏lOg、苍术9g、薏苡仁30g。每日一剂,不用任何西药。结果:
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
(4)治外感化热证:据介绍,用本方治疗外感热病。凡外感风寒,邪热入里,热盛
伤津,表邪未解,热多寒少,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自汗出,口渴引饮,舌红少津,
脉洪数者,皆可用本方治疗。 、
(5)治疟疾:谭××,男,31岁。患温疟,发作时微恶寒,继发高烧,头痛面赤,
身疼,呕吐,持续约八小时之久,然后大汗出高烧始退,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
无苔,脉弦大而数,前医曾用清脾饮未效。此阳气独盛,阴气偏虚,宜抑阳扶阴,清热
抗疟;用白虎桂枝汤:生石膏15g,知母lOg,粳米lOg,甘草5g,桂枝去皮5g加瓜蒌
15g,生牡蛎30g,服3剂病势减轻,但仍发作,后用清中驱疟饮(首乌、党参、柴胡、黄
芩、花粉、知母、贝母、醋炒常山、甘草)连服五剂,其疟遂止。
(现代研究) 根据实验研究证明: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痹证的机理是:①对蛋清
所致大白鼠足趾肿有抑制作用。②对大白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⑧对巴豆油致小鼠
耳肿胀有抑制作用。④有抑制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⑤有镇痛作用。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2.伤寒·金匮要略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