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鳖甲丸煎--扶正祛邪,消症化积。

 学中医书馆 2018-04-11
鳖甲煎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鳖甲胶18~30g 阿胶30g 露蜂 房(炒)40g 鼠妇30g 蜣螂60g 土鳖虫(炒)50g 硝石 (精制)120g 柴胡60g 黄芩30g 半夏(制)10g 人参 10g 干姜30g 厚朴(姜制)30g 桂枝30g 芍药50g 射 干30g 桃仁20g 牡丹皮50g 大黄30g 凌霄花30g 葶苈 子10g 石韦30g 瞿麦20g 以上23味,除硝石、鳖甲胶、阿胶外,其余20味烘干碎 断,加黄酒600g拌匀,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药熟,干燥, 与硝石等三味混合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服工 一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扶正祛邪,消症化积。 (主治]疟母、症瘕,结于胁下,按之有块,推之不移,饮 食减少,肌肉消瘦,腹中疼痛,或时有寒热,脉弦小紧. (临证加减}
1。疟母症见血瘀气滞者,本方加三棱、莪术、香附、大腹 皮等以增加活血化瘀,理气行气之力。
2.本方加地虱治疟母。
3.本方加红花、桃仁、茜草治早期肝硬化。
4。鳖甲二两,干漆一两,附子一两,三棱一两,大黄一两, 木香半两。治虚劳癥瘕不消,名鳖甲煎丸.
5。鳖甲(醋炙)、麦门冬、炒豆豉、常山各一两,虎头骨 (酒炙)、炒乌梅肉、石膏、知母、升麻各三分,人参一两一分, 白薇、葳蕤、地骨皮各半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疟未 发前米汤送服二十丸。治久疟不愈,名鳖甲丸。
6.鳖甲(醋炙)、蜀漆叶、炒乌梅、常山、知母各一分,炙 甘草、细辛、苦参、葳蕤各半分,炒豆豉一合,石膏半两。为 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九丸,疟未发及临发时服,米 汤送下。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积年不瘥,名鳖甲丸。 [圣济总录]
7.鳖甲(醋炙)、白术(土炒)、黄芪、川芎、白芍药(酒 炒)、槟榔(面煨)、厚朴、陈皮、甘草各等份。加生姜三片,大 枣一枚,乌梅少许,水煎服。功能消坚去积,扶正祛邪。治疟 母,疟疾久发不愈,时时发热,胁下有痞块,名鳖甲饮.[医方集 解,引严氏方]
8.鳖甲、三棱、莪术、香附子、阿魏。治疟母食疟,名疟 母丸。
原文)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 何?师日:此结为症瘕,名日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主之。(2)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乾 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历一分 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 丹皮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广虫五分(熬) 阿 胶三分(炙) 蜂窝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竈下灰。一斗,清酒。一斛,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鳌甲於 中,煮令泛烂如胶膝,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千金方》用鳌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广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 以鳌甲煎和诸药为丸) (词语注解) ①十五日,农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十五日。 ' ②当月尽解:尽,完全,没有了之意;解,解除。当月尽解,指十五日不愈,要再 过十五日(下一个旺气),共三十日完全解除。 ③疟母:指日久不愈的疟疾,因顽痰挟瘀,结于胁下形成痞块,相当于现今的脾脏肿大。 ④乌扇:即射干。 ⑤鼠妇:即地虱,又名鼠负,又名地猪。 ⑥紫葳:即凌霄花。 ⑦煅灶下灰:锻铁灶下的灰。 ⑧清酒:无灰酒,用米制成。 , ⑨胶漆:形容药物熬至粘稠状态。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疟母的形成和治疗。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即十五日)为 一节气。而以十五日(即一节气)为一更,人与自然相应,人体的营卫气血也随之旺盛, 正气盛则能胜邪,故曰病当十五日愈,若不愈则须到下个节气(即再过十五日),人之气 再更时,才能胜邪,疾病随之好转,故曰当月尽解。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无需治疗,病会 自愈,而应理解为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会带来影响。如疟病反复不愈,迁延日久,人 体正气会受损害,此时疟邪假痰依血,结聚为症瘕,结于胁下,形成疟母证。 疟母日久,又将影响人体气血运行,使正气日衰,这样一来,容易发生他病。需早 期治疗,故曰急治之。 ’ 本条所论疟母,与现代所谓脾肿大相似,乃疟邪与痰、瘀相结而成。鳖甲煎丸是一 消症化瘀祛痰为主,扶正为辅的消剂,凡属痰瘀结成的症瘕,不管病在何部位,正气不 甚虚者皆可用之,若正气虚弱者,又当与补益药合用。 (方药评析} 本方鳖甲煎,即锻铁灶下灰,用清酒浸,再入鳖甲煮令烂如胶漆,绞 取汁而成,以此为君,能人肝软坚散结,灶下灰尚能消症化瘀;酒通血脉,共为软坚散 结,活血化瘀;佐以射干(即乌扇),桃仁、丹皮、芍药、紫葳、赤硝、大黄活血祛瘀通 滞;再加以鼠妇,廑虫,蜂窝、蜣螂、化瘀消坚,杀虫治疟,效果更著;石韦、瞿麦、葶 苈通利水道;柴胡、半夏、黄芩、厚朴及姜桂等,入少阳,疏通少阳气机,调寒热;人 参、阿胶,补益气血。诸药合用能除痰消症,行气化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攻为 主。实为治疟母之主方。 (文献选录) 尤怡:“天气十五日一更,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气更则邪当解也.否 则十五日天人之气再更,而邪自不能留矣.设不愈,其邪必假血依痰,结为症瘕,僻处 胁下,将成负固不服之势,故宜急治。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之药颇多,而不嫌其峻;一日 三服,不嫌急,所谓乘其来集而击之也”。(《金匮要略心典》) 陆渊雷:按疟母,即西医脾藏肿大,患急性热性病者,脾藏往往肿大,疟病尤甚,发 热则肿,按之坚而痛,热退则肿消。疟母者,病久而脾肿不消也。(《金匮要略今释》) 徐彬(忠可):药用鳖甲煎丸者,鳖甲入肝,除邪凉血,合煅灶灰浸酒去瘕,故以为 君.以小柴胡、桂枝汤、大承气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实 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养正为佐,必假血依痰,故以四 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有气结,气通则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肺气,合石 膏、瞿麦清气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皮、紫葳去血中之伏火,膈中实 热为使。《干金方》去鼠妇,赤硝而加海藻,大戟以软坚化水更妙。(《金匮要略论注》) 陶葆荪:证之现代疟原虫破坏红血球和久疟脾脏肿大的学说,仲景早已体会到疟疾 与血液的关系。(《金匮要略易解》) (临床运用) (1)治急性病脾肿大,或肝炎肝肿大或发热不解可用本方加减,将丸 改为汤剂。有解热缩小肝脾作用。 (2)治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肝脾肿大25l例血吸虫病患者,治 疗后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和软化,有效率为100%。服法:每次lOg,一日2次,逐渐 增至工5g为止。总量达1500g~2250g;30—45天为一疗程。 (3)治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据报导,用本方合阿魏消痞丸治疗4l例患者,治 疗后经检查肝脾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软化,大便脓血,里急后重,食后腹胀等症状很快 消失。23天为一疗程。服后无任何副作用,但孕妇禁用。 (4)治疗卵巢囊肿:据报导,用人参鳖甲丸治疗一女性双侧卵巢囊肿,右侧如拳头 大,下腹部隐痛,白带多,1975年经某医院确诊为双侧输卵管囊肿。患者要求中医治疗, 初用少腹逐瘀汤佐以逍遥丸,健脾丸,2月无效。后用人参鳖甲丸,每次3g,每日3次, 月经期加用少腹逐瘀汤数剂,二个半月后,右侧囊肿缩小为鸡蛋大小,左侧囊肿消失。1977 年病情稳定,间断服丸药巩固。1979年6月顺产一男孩,后行超声波检查,下腹部无任 何异常,追访3年,双侧卵巢均无囊肿。 (5)治疗癌症:上海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配合应用鳖甲煎丸治原发性肝癌。 (6)治早期肝硬化肝肿大:秦××,男,54岁,职工。1974年lO月初诊。患者1973 年春发现巩膜黄染,至某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肋下2cm,剑突下4.5cm,质中边钝,双 手见肝掌,有蜘蛛痣。肝功能检查轻度异常。诊为早期肝硬化。曾服中西药一年余,症状略有 减轻,但自觉仍有压痛和肿块,纳差而来门诊。诊见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面色黧黑,腹部胀满, (有轻度腹水)下肢浮肿,小便短小,舌苔厚腻。用鳖甲煎丸合胃苓汤加减,处方:鳖甲煎丸6g, 分2次吞服,陈皮6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9g、川厚朴6g冬瓜皮30g、大腹皮12g、生黄 芪15g.泽泻12g、茵陈15g,7贴。上方根据证状略增减(鳖甲煎丸渐至日服12g),先后4诊共 服28贴。5诊时腹胀及上腹压痛减轻,小便量增多,胃纳增,舌苔化。守方3个月后,腹胀压痛 下肢肿消失,斯后以益气健脾之法调理,暂复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