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194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院历史系。 1968年响应“接受再教育”号召来到峰峰,从此便把“根”扎在了滏阳河畔。起初是在陶瓷六厂干装窑工,每天烟熏火烤,常常筋疲力尽,没出过的力他都出了,没受过的罪他都受了。两年时光,用他的话讲“终生受益”。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自信的性格。也坚定了他“扎根峰峰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1970年,被调到当时的峰峰公社朝阳中学教高中历史,他终于有机会学有所用发挥特长了,也从此干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7年后他来到了邯郸市十四中任教。 1984年曾因工作需要到区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吧,半年后他又回到十四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热爱教育事业,愿意和学生们打交道。多年来,虽然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但仍然教着几个班的历史课,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当中去。 1984年,十四中学被上级定为改革试点学校。改革的大潮,将新任校长许克推到了峰顶。那年他刚满40岁。 当时的十四中,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心安理得吃大锅饭,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学校工作犹如死水一潭。怎样让这死水“活”起来?活水的源头在哪里? 改革的信念驱迫着他,上下班路上,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休息时间,与人长谈。古人为求贤“三顾茅庐”,他为听取一位老教师的建议,竟六次登门。他像一把织布的梭子,穿行在教师员工之间。 大家盼望已久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作考核制……犹如一块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浪花。学校的每项工作,不论领导还是教师,都要凭真本事吃饭。改革引进了竞争机制,教师的劳动得到了承认和回报,积极性空前高涨,各项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学校党总支制定了《领导干部廉政八条》,许克模范执行。有的学生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能到十四中上学,给许克送礼,他都婉言谢绝;对实在拗不过的老同事的礼物,他无奈收下后,再买东西送还去。党总支生活会上,他总是把哪些人送礼了及礼品处理结果,一一向党总支说清楚。 改革虽然给十四中学带来了生机,但难免触及个别人的利益,或是冲撞了哪位山神,许克敏锐地感到了反作用力的存在和顽固。一时间,怨言、牢骚、告状、纠缠以及各方压力一股脑儿向他扑来。他很坦然,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无私生胆,他铁了心,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不管你是哪个庙里的山神,也要按规定处罚,决不手软。 他认为,作为学校领导,不能只是理直气壮地要求教职员工作出好的成绩,还要鞠躬尽瘁地为大家创造较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为此他真是煞费了苦心。 许克刚上任时,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副景象:大部分校舍破旧,教学设备老化简陋,教师住房紧张,老教师三代同室,中青年教师没房住。除此之外,买煤难、买菜难、孩子入托难、洗澡难等一系列问题,积重难返。等,不是许克的性格。他认为,开拓创新是时代的召唤,是形势的需要。于是首先增加校办工厂的“造血功能”。许克在繁忙教学之余,亲自到工厂召开诸葛亮会议,解决难题。去水泥厂洽谈生产项目的路上,许克一脚踩进半米的冰水里,他硬是拖着冻得硬邦邦的冰鞋,与厂长谈妥了有关生产事宜。校 1991年9月8日,十四中学隆重举行庆祝建校40周年活动。这一天1500多名校友和来宾,从祖国四面八方,欢聚一堂。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许克与学校其他领导一起,三番五次地召开筹备会议、拟定方案。重要的是乘这次校庆的东风,完成整修道路、修建自行车棚、安装暖气等工程,使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谁能想到,为了这个设想,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 许校长领着大家奋战了300天,终于完成了建设工程,既圆满召开了校庆会,也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生活。 许克在任8年,为学校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修建了澡堂,改建了食堂和幼儿园,盖起了8排家属房,修建了400米标准跑道,垒起了300多米操场围墙,装备了实验楼和教师办公室,开辟了教工阅览室和资料室,为5年以上教龄职工配备了煤气罐,购买了500张单人床,结束了住校生睡通铺的历史…… 十四中学变了,首批跨人了花园式单位的先进行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变得年轻而富有朝气,而许克却更瘦了、黑了、老了。 1984年许克接任校长时,两位老校长先后调往外地,腾出了套宽敞的住房。上级领导明确指示,留一套给许克同志。可他坚决不接受,坚持把房子分给了老教师。自己一家4口依旧住在一间半房子里。 1991年8月,一场大暴雨,使学校新建的自行车棚地基塌陷,情况十分紧急。许克和20多名教职工顶风冒雨,在泥水里连续奋战了5个小时,直到午夜12点,才排除了险情。同志们为有这样的领导而激动,许克也为有这样的教职工而欣慰。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资金困难情况下,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从时间、经费上提供方便。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教师进修业务,提高师资水平。他鼓励支持教师写论文,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改革,出台了《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进步奖励办法》,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气氛,各学科教研活动百花齐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中考连续几年在矿区夺魁,得到了上级领导肯定和社会赞誉。 人们都说许克是不知疲倦的人。他说他很累,但心甘情愿,他爱这片热土,爱教育事业,爱这无悔的选择。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许校长在这方面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作为教育方面的专家,他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接人待物。”这也是他所积极倡导的“养成教育”。多年来,这项工作使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效。走进校园便可见一斑,虽然有新楼,有旧房,未加着意粉饰,但却显得干净卫生,丝毫看不出更新改造阶段的脏乱不堪;同学们不管课间还是放学都秩序井然,知书达礼。走进十四中厕所始知“把最脏的地方变成最干净的地方”所 许克先后获得市劳模、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园丁、省优秀中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区“十佳公仆”等荣誉,是邯郸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30多年的许克,如今虽已退休了,但他那严谨务实、一身正气的风范仍影响着十四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