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到40岁被辞退时才发现,好好学习才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捷径!”

 闲谈集锦 2018-04-12

专注职场、心理与财商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正如有段话说的那样,现在,所谓无知并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更不会去创造知识。

 

而对于在职场中绝大多数靠知识谋生的知识工作者而言,学习力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并且被实践一再证明,这个能力或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跟上时代保持不败境地的核心因素。



我40岁了

却连试用期都没有过!


40岁的咨询者李军(化名)前不久遭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

 

李军是中专学历,尽管学历不高但项目经验丰富,就在前不久,他应聘到了一家创业公司,并且开出了高价,对方急需用人也就答应了他的薪资要求。

 

这在李军的职业生涯中算是一个相当满意的开局,可没到两个月的时间,李军连试用期都没有通过就被公司辞退了。

 

问及原因,李军和我说了这么几点。

 

一是他的英语底子太差了。


很多英文资料他根本无法看懂,大大延误了他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速度;

 

二是工作推进的慢。


由于无法获得第一手的英语资料,他只能在网上搜寻有限的中文资料,或者找之前关系不错的同事咨询,然而中文资料往往获得的信息有限,且翻译水准直接影响对资料信息的准确获取,另外前同事的水平有限,因此走了不少弯路;

 

三是沟通能力真的很差。


体现在表达缺乏条理性,对领导交代的事情理解不到位,从不和领导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这也是贻误工作的原因之一。

 

李军说,自己也隐隐约约觉得工作有些吃力,预感到这份工作可能无法做长久,只不过令自己没想到的是,连试用期都没有能顺利通过,就被公司劝退了。

 

我访谈过很多HR并问及他们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


在他们眼里,怎样的中年人是最令企业感到头疼的?

 

他们给我的回答是:

 

1、开价虚高,工资水平和实际能力差太多的;

 

如果此时你给当事人调岗降薪,势必会引起当事人的情绪和不满,因为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如果真的意识到了,也就不会开虚高的价位了;

 

2、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

 

和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不同,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逻辑能力上有所欠缺和不足,这个时候不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已经固化了,花大力气改变这个人的思维及言行不论从精力还是成本上的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关键这个人是否愿意做出改变还是个问题。


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委托猎头招聘一个成熟而有实力的职场中年人,更有利于发挥职场中年人应有的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3、四十岁往后还在拿着简历四处找工作的,值得用人单位警惕。

 

有业内人士告诉我,通常说来,类似于李军这般40岁上下还在网站上投简历或者拿着简历跑人才市场的,一般都会有问题。

 

这个观点不见得完全正确但也有它的道理。

我们说职场无非看两样东西,一是做事,二是为人:任何一个人哪怕在一方面擅长的话,都不至于在40岁上下工作无着落,相反,他们都会通过自己的途径和圈子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最可怕的是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会给我们制造出一个错觉,我们以为自己懂得不少,任何一个问题似乎直接百度就可以搞定,事实上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大量的信息而已!

 

1、数据、信息和知识不是一回事

 

根据田志刚老师在《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中的分析与总结,数据、信息及知识从根本来说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用下图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

 

1)、数据:60%

 

通过这个数据能看出什么吗?

 

瞧,单纯的数据无法指代任何含义。

 

2)、信息:某公司3月份月末的时候,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60%

 

这个时候,这个60%就具有意义了,它反映的是一家公司的负债占资产的比重,这个指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3)、知识

 

这个数据在财务工作者眼里,说的是这家公司的偿债能力还不错;


在债权人看来,这个数据会让他们放心睡个安稳觉;


在股东眼里,这个数据说明公司经营偏保守,或许是企业经营者对行业前景信心不足,等等。

 

瞧啊,为什么同样的信息,到了不同的人那里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同,关注的重点和各自的研究及实践领域不同。


2、互联网时代的“无知”指的不是一无所知,而是缺乏知识体系及深入实践的领域。

 

由上述例子不难得知:

 

1)、数据及信息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极为有限,唯有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才能转换成决策依据及下一步行动;

 

2)、如果缺乏知识及实践经验做支撑,没有知识参与思考与判断,则信息本身毫无价值;

 

3)、数据和信息的获取是互联网提供的巨大便利,但是唯独获取知识这件事情,恰恰没有捷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李军的案例,想必你就不难理解李军的职业困境根源了。

 

首先,李军缺乏足够扎实的知识功底。

 

据了解,从中专毕业后工作至今,李军从来都没有在业余时间学习行业新知识,他几乎不关注行业动态,也不去积极学习和了解新的知识及技能,连英语都懒得花功夫学习,导致原有的知识结构过时且老化,跟不上时代及行业的发展;

 

其次,由于知识架构的欠缺及理论水平的薄弱,导致李军思考能力受限。


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及理论做支撑,很多问题他想不通更想不明白,遇到新问题常常无从下手,缺乏学习他人先进方法的意识,靠着自己多年前的老底死撑苦熬,进步缓慢不说,效率及做事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最后,正是因为前面两点,导致李军在专业方面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威望。


正如李军自己 描述的那样,从来没有带过团队,在团队管理能力和经验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放眼望去,一个40岁上下的职场人,如果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怎么会遭遇如此困境呢?


未来的职场

拼的就是学习力


从我经手的各类职业案例来看,最让人感慨的一类叫做:“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如果这个困惑发生在一个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身上,绝大多数属于“适应问题”: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如果不尽快了解及适应职场规律及玩法,还固守着学生思维和行为模式,注定要栽跟头。

 

学生思维典型的特点就是:你学什么都是考试及教学大纲设定好的,检测与反馈手段也是成熟的,往往通过考试或考查检测你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学生时代,所谓学习目标、学习范围、学习的反馈机制等统统都不需要你操心,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要求踏实学习就好。

 

但是到了职场中,这样的思维显然不适用了。

 

1、学习目标是根据职业目标设定的。

 

正如前文揭示的那样,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爆炸,我们每天接触到的80%以上的都是信息,如果跟着这些纷乱的信息不进行筛选,你的时间将被彻底碎片化,从而一事无成。

 

那么你选择吸收怎样的信息,甚至于你需要更新怎样的知识,绝大多数取决于你的职业目标。

 

2、学习内容是根据行业/专业的深度决定的。

 

每个行业或专业都有其特定的知识范围,比如单纯的化学领域,就包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分支:与其什么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不如在一个细分领域扎下根来深度学习。

 

当你在这个领域有了足够的知识与理论之后,下一步就是放在实践中习练,方能内化为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3、想要迅速成长,一定离不开系统的学习。

 

事实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全靠自己摸索,无疑是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企业管理者,很多管理学大师的著作你是一定要研读的:国外的彼得·德鲁克的系列著作,国内的陈春花教授的书籍,以及在个人效能管理方面颇有建树的史蒂芬·科维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其实是无数人已经经历过的,并且他们中有少数人将这些经验方法集结成书,你只需要把他们的书拿来反复研读并加以运用和揣摩,胜过自己无效的摸索。

 

综上所述,在动荡的职业环境下,组织的寿命正逐渐缩短,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时间将越来越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每个人只能靠自己;对于绝大多数知识工作者而言,依靠的绝对不是自己的体力,而恰恰是每个人的脑力和知识。

 

以上。

 

感谢您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