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盗汗

 欣然书斋 2018-04-12

盗汗多分为心血不足及阴虚火旺两型。

◇ 心血不足

患者常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可选用养心汤:酸枣仁、夜交藤、黄芪各30克,白芍、生地、党参各20克,合欢花、当归、茯神各15克,柏子仁、远志、麦冬各12克,鹿角胶10克,龟板胶、甘草各6克,黄连3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安神丸、归脾丸。

阴虚火旺

往往出现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滋阴汤:黄芪30克,桑葚、生地、熟地各20克,黄精、沙参、麦冬、当归、旱莲草各15克,天冬、玉竹、竹叶各12克,黄柏、黄芩各10克,甘草6克,黄连3克,水煎服。也可口服知柏丸、珍珠丸。

较为常见的汗证,除了盗汗以外,还有自汗。患者醒着时也时有汗出,动一动出汗就更厉害。在现代医学中,甲亢、风湿热、休克、结核、低血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均可引起出汗异常。

对于自汗的中医辨证调理,分为3种证型:营卫不和、肺脾不足及热滞于内。

营卫不和

患者常常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常见于表虚之人而冒风受寒,或经常失眠者,遇情绪波动则汗出加重。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可选用调和汤:桂枝、黄芩、白芷、柴胡、陈皮、半夏、防风各12克,白术、茯苓、葛根各15克,白芍20克,黄芪、党参、丹参各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建中丸、玉屏风散(颗粒)。

◇ 肺脾不足


患者常常汗出恶风,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气短,活动后汗出较甚。舌质淡,脉细弱。针对此证,相应宜补益脾肺,益气固表,可以选用补益固表汤:黄芪60克,白术、灵芝、莲子、扁豆、黄精、茯苓各15克,丹参、百合、枸杞子、龙眼肉各20克,玉竹、防风各12克,熟地、党参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参茯丸、参蛤丸。

◇ 热滞于内

患者常表现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颧热,烦躁不安,或兼有发热,肢节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泄内热,可选用清化汤:双花、连翘、石膏各30克,公英、生地各20克,菊花、元参、地丁、知母各15克,竹叶、桑叶、黄芩、黄柏、丹皮各12克,黄连、莲子心、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也可口服热炎宁、败毒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