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取象比类

 朱1971 2018-04-13

在中医的研究方法里,有一种叫“取象比”的方法,中医在称道,而很多人在诟病,认为中医是唯心而论,不科学。甚至,某香园还还拿“香蕉通便”来说事,说中医认为香蕉通便是因为香蕉的形态像大便!



看了这个帖子,我一个月不想吃香蕉!香蕉像大便啊!!!像。。。。。。


不知道某香园的编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但能知道的是,他肯定不知道“取象类”是什么,但却臆断中医的方法,凭自己的想象,拿自己的认识来满足自己那种龌龊的YY心理!



什么是取象比类?取象比是一种做什么的方法?是不是说像某香园理解的那样,取象类比是中医得出结论的方法呢?

在中医里,取象比是在研究事物的相互联系作用时,从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事物取出自身状态、运动变化的性质“象”,然后“比类”将其他事物按照自身性质分别归属到原来归纳出的性质所在的项目,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



搞了半天,取象比是为了方便认识世界,我们采取的一种研究方法啊!这种方法原来是为了我们更快速准确地了解世界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来采取的一种研究和认识方法啊!

《周易·系辞传》:“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象”字有三重涵义:一指事物可以感知的现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见的物象和虽肉眼无法看见但可以感知的物象;二指摹拟的象征性符号,如卦象、爻象;三指取象、象征,为动词意。



“意”是“象”所象征的事物蕴涵的特性和规律。《易传·系辞传》说:“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天道》说:“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所谓“意象”就是经过人为抽象、体悟而提炼出来的带有感性形象的概念或意义符号。

“象”与“意”的关系而言,意为象之本,象为意之用;象从意,意主象。意象思维的含义在于:在研究万事万物在相互联系作用时,从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事物取出自身状态、运动变化的性质“象”,然后“比类”将万事万物按照自身性质分别归属到原来取出的性质所在的项目,来研究它们的相互联系作用。



那也就是说,取,是要我们看到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本质,然后进一步研究其本质,来验证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保留,不正确的还要舍弃!而这种思考方法的出现,得出的结论不是全部正确,但却会让我们更快捷地寻找不同事与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没有取象的方法,我们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可能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就会走很多弯路。难道宁可无处下爪,也不能有这样快捷方便的思维方法?这是教人愚,还是传播科学?

说到底,意象思维,取象,都是中医拥有的快捷系统方便认识世界、研究世界万物相互规律的方法,是研究方法,思维方法,而并非某香园有些人认为的那种得出结论的方法!对于某些人那种机械理解思考中医方法的做法,除了不齿,还能有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