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D1单药无效?联合新搭档,抗癌控制率91﹪

 yangtz008 2018-04-13

改良版的白介素,包括白介素2、白介素10、白介素12,单独使用或者联合PD-1抑制剂一起使用,用于抗癌,初步数据很不错。贝塔博士已经做过详细介绍:改良版白介素:抗癌疗效屡创新高,各界疯抢(欢迎大家点击,复习一下)。

近日,顶尖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再放重磅炸弹:改良版的白介素15,抗癌也有神功。甚至,对于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无效、或者已经出现耐药的病友,PD-1抗体联合改良版的白介素15,抗癌控制率高达91%

这次登场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白介素新药,ALT-803。这个药物将白介素15、白介素15受体融合在一个,然后再和抗体的保守序列捆在一起;成了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改良版白介素,能同时激活白介素2和白介素15信号通路,因此从理论上预测,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这次报道的临床试验,一共入组21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1名患者入组前接受过PD-1抗体单药治疗已经失败。入组后患者接受的是ALT-803联合PD-1抗体O药治疗。O药按照标准剂量3mg/kg 2周一次(或者固定剂量240mg,2周一次);而ALT-803的剂量,是分成了4个剂量组,6μg/kg、10μg/kg、15μg/kg、20μg/kg。

接受治疗后,有7名患者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到对ALT-803的抗体(也就是所谓的抗抗体),这7名患者全部是较高剂量组的患者,其中的3名患者治疗是有效。在全部的21名患者中,一共有6名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一共9名患者肿瘤有所缩小,一共有16名患者疾病控制(缩小或者稳定),因此总的抗癌控制率为76%对其中11名一开始接受过PD-1抗体单药治疗,疾病依然进展的病友,进行深入分析:3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10名患者疾病控制,抗癌控制率为91%。

此外,按照PD-L1表达的高低进行分组。4名患者PD-L1强阳性(PD-L1表达超过50%),3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另外1人肿瘤稳定时间超过半年。2名患者PD-L1表达在1%-50%之间,接受治疗后,肿瘤均达到了长期稳定。而剩下的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抗癌控制率为70%。

有两个特殊案例值得分享:

第一个病人,一开始接受6μg/kg ALT-803联合O药治疗,肿瘤缩小了65%,疗效维持了10个月。此后疾病出现了进展,患者入组了一个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曲美替尼的临床试验,毫无效果。这个时候,患者走投无路了,主管医生向有关部门申请后,又给他用了15μg/kg ALT-830联合O药治疗,患者肿瘤再次出现明显缩小——靶病灶完全消失、非靶病灶明显缩小。

第二个病人,出现了极端的假进展。这位病友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肿瘤增大了3倍多,病人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重;但主管医生、病友家属以及病人本人都没有放弃,继续用药。此后,肿瘤逐步缩小,达到了客观缓解。

治疗的副作用方面,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是乏力和淋巴细胞减少,此外还有1名患者出现了心肌梗死。没有患者出现4级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而死亡。总体而言,副作用可控。

……

当然,白介素15除了这个新药ALT-803外,还有其他的类型。


静脉注射的白介素15

2015年,JCO杂志报告了一项入组了18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或者晚期肾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这批患者接受的是不同剂量的静脉白介素15治疗:5位患者接受的是3.0mg/kg,4位患者接受的是1.0mg/kg,9位患者接受的是0.3mg/kg,连续12天为1疗程。

接受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CD8阳性T细胞等抗癌免疫细胞比例大增,IL-6、IL-1β、IFN-γ、TNF-α等炎症因子浓度大增。主要的副作用是寒战、发热和低血压。

疗效方面,5位患者肿瘤缩小,大多数患者疾病稳定,有两位患者的肺部转移灶明显缩小、几乎不见,而且维持了较长时间。下图展示的是其中一位恶性黑色瘤合并肺转移患者,接受白介素15后,其中两处肺部转移灶(直径约为1.3cm和1.9cm)基本消失


皮下注射的重组型白介素15

近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报道了一种皮下注射的重组型白介素15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白介素15可促进自然杀伤细胞以及CD8阳性T细胞的抗癌活性,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每一组入组的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白介素15皮下注射,每周5天(周一到周五),连续注射2周,这样算1个疗程。一共入组了19位患者(9名肾癌、6名肺癌,其他3人为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肿瘤),白介素15的剂量从0.25mg/kg依次递增到了3mg/kg。

接受治疗后,7位患者疾病稳定,其中1名肾癌患者疗效保持了2年以上,这位患者接受的剂量是0.5mg/kg;这位患者用药2年后停药,停药几个月后肺转移灶再度开始进展

接受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CD8阳性T细胞成倍的增加,尤其是在较大剂量的时候。白介素15注射剂量达到2mg/kg时候,NK细胞的数量增大10倍,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增大3倍;同时其抗癌活性也增强。

皮下注射白介素15,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寒战、发热、乏力以及血压下降。此外轻到中度的贫血、低磷血症、血小板下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也有发生。19位患者一共发生了2起3-4级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一位患者出现了急性胰腺炎,经住院治疗后缓解;一位患者出现了3级的胸痛,住院1天后缓解。最终确定下来的,耐受的最大剂量为2mg/kg。


 ps:写科普很辛苦,癌友看病更不易。贝塔不求打赏,底部广告酌情点击一下,给熬夜写作的博士续一杯咖啡,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肿瘤诊治咨询

加入病友微信群

抗癌新药新技术

免费的新药临床试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