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记录片《两程故里》 揭开嵩县国保单位两程故里尘封的历史

 小毛头书屋 2018-04-13


上集



下集


·大型系列专题“话说嵩县”


之一:两程故里

上集

 :走进两程使人如仰望星空,感受嵩县虽偏,但却星辰明亮,不仅在历史上曾照亮过中国大地,而且至今还在繁星备至的中华民族的上空闪烁着明丽深邃的光。

——阎连科

 

主持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呀被选入《千家诗》的头一篇,作者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弟弟程颐合称为“二程”,二程的故里在嵩县田湖镇的程村,那可是被皇帝的册封的,走,一起看看去。

  在河南省嵩县田湖镇耙耧山下,有一个名叫程村的村子,又名“两程故里”,这里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思想奠基人程颢、程颐两兄弟的故里。


  程颢,生于公元1032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生于公元1033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程颢和程颐为同胞兄弟,年龄相差一岁,由于学说相近,所以被世人并称为“二程”。二程生于官宦世家,祖籍安徽徽县,因其曾祖父程希振死后葬于伊川,始迁居洛阳。二程出生于父亲程珦(xiàng)在湖北黄陂(Huángpí)任县尉期间,在武汉市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至今还矗立着一座纪念二程兄弟的“双凤亭”。

  “两程故里”这一名字最早来自明代皇帝的封赐。在程村东一公里处旧洛栾通道上,当路矗立一座石坊,上书“两程故里”四字。旁刻有明景太六年(公元1455年)下的圣旨:凡过“两程故里”牌坊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而过。附近百姓婚丧大事过往牌坊者,不准吹打响器,违者重罚。


两程故里内的“二程祠”始建于宋绍兴元年。明景泰元年,代宗皇帝下诏将其按颜回、孟子祠堂例重新进行扩建。明清又经多次修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二程祠占地总面积4592平方米,为三进大院,前有棂星门、诚敬门、春风亭、立雪阁,中为道学堂大殿,两侧为“和风甘雨”、“烈日秋霜”厢房。后为启贤大殿,两侧有四座讲堂。祠堂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俨然一座朝圣殿堂。清康熙皇帝赐匾“学达性天”,光绪皇帝赐匾“伊洛渊源”,慈禧太后赐匾“希踪颜孟”,悬挂于道学堂。二程祠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以中轴为线,结构合理,具有浓厚的祠堂和书院特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统治者对二程封隆甚厚。宋宁宗嘉定13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


  二程兄弟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受到历代统治者如此礼遇?他们生前又是怎样的呢?

  现在咱们进到两程故里这个祠堂里面,看这个塑像作为我们先人,一个是洛国公,一个是豫国公,好像是地位相当显赫,

实际上我们先人生前他相当坎坷。

二程生活在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象王安石、司马光、苏轼、邵雍等名流,均与二程兄弟有着颇为深厚的渊缘。宋代开国,承五代纷争之局;又立国于中国至衰之时,在外族压力下勉求生存。加之宋朝统治者能以包容宽大为原则,重视谏权和民生,使宋代的知识分子,未登仕籍,已忧天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救亡意识。于是在思想界围绕儒学复兴,在政治界围绕王安石变法,均出现了相当活跃的交锋。

  程颢,15岁时和弟弟程颐一起拜周敦颐为师。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是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26岁中进士后,先做了几任地方小官,在任期间,“视民如伤”,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在离任时曾出现过万民拦道哭泣,不愿让其离开的情景。宋神宗即位之初,经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程颢调回朝廷做了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程颢在政治上同司马光等共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所以在实行变法的神宗时期,没有得到信任与重用,便以其父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要求退居闲职。程颢回到洛阳后,便与其弟程颐一起每日以读书劝学为事。神宗去世后,哲宗年幼,由高太皇太后听政。这时,反对新法的旧党人物被起用,掌握了政权,程颢也同时被召入京,授为中正寺丞,但还未及上路,便病死在家,终年54岁。

  程颐,年少时踌躇满志,用世心切。18岁时上书皇帝,自陈学说,议天下事。书中一开始就说:“臣所学者,天下大中之道也。圣人性之为圣人,贤者由之为贤者,尧舜用之为尧舜,仲尼述之为仲尼。”语言夸饰,充满纵横雄辩之气。可惜,这篇上书,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皇帝的任何回音。24岁时,程颐写的《颜子所好何学论》,得到当时掌管太学的大儒胡瑗之赏识,立即传他相见,又“处以学职”,年轻的程颐从此一举出名,与他同在太学读书的吕希哲等人也来拜他为师,“而四方之士,从游者日众”。声名大噪的程颐,27岁考进士却落了第,从此绝意仕途,长期以“处士”的身份潜心于孔孟之道,从事讲学活动。

  公元1082年,已50岁的程颐想在洛阳龙门山一寺院旧址讲学,就给时任西京留守的文彦博去了一封信。文彦博回信称“龙门久芜,虽然葺幽,岂能容之?”,就把自己“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大概是他的一座“别墅”,连同“粮地十顷”送给了程颐,从此就有了著名的程颐在此广授门徒的“伊皋书院”。

主持人我现在所站的位置是鸣皋镇“伊皋书院”遗址,这里距两程故里仅有二十余里。鸣皋镇原属嵩县,解放后划给了伊川县。相传,院中这棵粗大的古柏,就是程颐亲手栽植的,距今已经有900多年了。

“程门立雪”是和程颐讲学授徒有关的有名的典故。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的一生,除了过有短暂的官宦生活之外,都长期在洛阳、嵩县等地讲学、著书立说。他们的学生遍天下,其中成名的有九十三人。在这期间,程颢、程颐完成了洛学的创立。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二程提出了“理”的哲学范畴,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一草一木皆有理”。还认为理是“天理”,乃人类社会永恒的最高准则,并以此阐释封建伦理道德,把三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洛学一出,南北士子,争相跟从二程兄弟学习。

如今,伊皋书院只剩一片废墟,然而透过残碑断壁,还是能够让我们想象出当年书院士子竞学的盛况。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下集

主持人: 这里是田湖镇屏风庄村后面的一个小土坡,在我身后不到两公里处就是两程故里了。相传,程颢、程颐两兄弟当年曾在这里开馆讲学,传授理学思想。

“春风和气纯乎纯矣;烈日秋霜正者正也”,这是悬挂在二程祠“道学堂”的一幅门联,惟妙惟肖地概括了程颢、程颐兄弟一柔一刚的性格特征。有个叫朱光庭的人,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程颢讲学的精妙,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这就是成语“如沐春风”的由来。

相较哥哥程颢,程颐教学时则显得过于严肃,拘礼自守,着意显示师道尊严,学生形容他象“烈日秋霜”一般。程颢曾评价他们兄弟:“异日能尊师道,是二哥。若接引后学,随人才成就之,则不敢让。”


程颐烈日秋霜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仕途的悲剧。程颐53岁时,经司马光等人推荐,终于以布衣身份入了朝籍,很快被高太皇太后擢升为“崇政殿说书”,成为11岁的小皇帝——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四月暑热,照例应该罢讲直到中秋,皇帝也好放一个假。程颐却奏请太皇太后学业不可荒废,假期仍要由讲官不断督促皇帝学习。过去讲官给皇帝讲课都是站着讲,程颐却奏请要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师重道之心”。讲学时程颐“以师道自居,侍上讲,色甚庄,以讽谏,上畏之”。程颐不苟言笑的神情,使小皇帝感到畏惧。书中记载:“一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栏,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

朝庭之中,自王安石变法开始,有了新党和旧党之争。支持变法的官员,被视为新党;反对变法的官员,被视为旧党。忽而新党得势,忽而旧党得势,均要排除异己,相互攻击,彼此倾轧,党争历三十多年。程颐因反对变法,被列入旧党。程颐在朝时,在执政的旧党内部,也因学说、地域及精神领袖的不同,逐渐分化出了三派,分别为:以程颐为代表的“洛党”,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和以刘挚等为代表的“朔党”。程颐“腐儒”式的拘礼和苏轼诗人式的狂放,这种派系性格气质上的不合,造成“洛党”和“蜀党”交恶,门人弟子相互攻击。和苏轼关系密切的谏议大夫孔文仲极论程颐: “污下俭巧,素无乡行。经筵讲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腾口间乱,以偿恩仇。致市井目为五鬼之魁。”程颐做了一年多的崇政殿说书因此被罢掉,被差管勾西京国子监。程颐离经筵去洛阳就职后,决意辞官退隐,以保持儒者的“进退之大节”,保存“道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尊严,多次请辞后,终得归里,著书讲说。然而程颐不知道,一但他陷入党争的漩涡中,就不可自拔,即便他离开京城,静心为学,接连不断的灾难还是要找上他。

公元1097年二月,新党在朝中再占上风,开始清算旧党。65岁的程颐被列入“恶党”名单,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十一月,又被他的皇帝学生赵煦钦点流放到四川涪州进行管制。直到1100年,在他68岁时,因宋哲宗赵煦死去,反对变法的向太皇太后主政,才被召回洛阳。

蜀道艰难,山高地偏,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待罪之身的老者,在被放逐的日子,是如何艰难地度过。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重庆市涪陵区,有一个“点易洞”,相传当年被流放到涪州的程颐,就是在这个洞里潜心参研《易经》,并完成了《伊川易传》这部惊世大作。对《伊川易传》,清代顾炎武评价道:“自古说《易》者,数百家,但未见超出程传以上者”。

在读通了易经之后,程颐在思想境界和精神气质上发生了显著变化。门人记载:“伊川先生自涪州顺流而归,峡江峻急,风作浪涌,舟人皆失色,而先生端坐不动。”“伊川归自涪州,气貌容色髭发皆胜平昔。门人问何以得此,‘学之力也。’先生曰:‘大凡学者,学处患难贫贱,若富贵荣达,即不须学也。’”

公元1102年,因新任皇帝宋徽宗赵佶支持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已过古稀之年的程颐再次被卷入党争。这一次比上次更要厉害。在蔡京等人的撺掇下,宋徽宗赵佶不但定含程颐在内的司马光、文彦博等117人为“奸党”,还亲书奸党姓名,刻石为碑,立于端礼门。禁奸党子孙留京都,禁宗室与奸党子孙婚姻。1104年,宋政府将“奸党”人员名单扩展至306人,颁发州县,刻石立碑。

公元1106年,宋政府毁奸党碑,除奸党之禁。74岁高龄的程颐携儿孙回到嵩县耙耧山下的故里居住。第二年九月,程颐去世,洛阳地区凡与他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仍害怕党禁,都不敢去送葬,不可谓不凄凉。

  程颐、程颢的著作,后人编为《二程全书》。建国后,由中华书局整理为《二程集》出版。该书包括《遗书》、《外传》、《文集》、《易传》、《粹言》、《经说》六个部分。

儒学自孔孟后,千载无真儒。程氏兄弟承继了从孟子开始失传的儒家文化,从新表彰了“六经”,阐明正学,开创了“洛学”,上承孔孟之道,下开宋、元、明、清理学之基。二程的理学思想流传极广,被他们的后学弟子朱熹发扬广大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理论基础,士人的言行准则,后代的科举考试作八股文所必须依照的思想内容。

同期声洛阳师院教授、博士——李少咏:在程的墓碑上那句话说的非常好,他周公了,人之道不不行,死了人之道不传,以致中一千年出断层。一千年后,天生夫子,把大程生下了,

所以儒重新有了承、文化重新有了光华,这种照耀千秋,一直到宋元明以致到在。所以这种华让国传统文化以理的名也好,以整个传统的名也好,这个现,在孔院都要常程朱理的。世界遍布在七十多个国家都有了实际们对文化的光大到照耀全世界、全人了。

在嵩县田湖镇程村,围着二程祠,现在住着一千多口二程的后裔。在程村小学校园内,更是出现了程氏后裔六代同窗的有趣现象。

同期声程颐三十一代孙、程村小学校长——程广学:我是程氏后裔31代,我程村有1756口人,我程氏后裔占80%,我程村小140个学生,程氏后裔占85%,31代到36代都有。

同期声我们是程氏后裔31代孙;

我们是程氏后裔32代孙;

我们是程氏后裔33代孙;

我们是程氏后裔34代孙;

我们是程氏后裔35代孙;

我是程氏后裔36代孙;

我们都是程氏后裔.


二程思想通过文化的传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不但影响到中国现代社会,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理学思想所包含的自律、效忠、为社会服务、敬业、重教精神,是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思想文化因素。二程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强调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协同,注重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有代替宗教的作用。随着封建统治利用者的远去,道学阴影的消散,拔开历史的迷雾,人们会逐渐发现和认识到理学这种新儒学的价值,将其继承和发扬广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