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新论(转载)

 shizhenron 2018-04-13
        美学是什么?"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通俗的理解,美学是关于美的学说和理论。但这样问题就来了,什么是美?历史上又众多的哲学家都讨论过“美”的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和谐是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提出过什么是“美”的问题;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就认为“真”“善”是美。然而美的感觉或感受源自于每个特别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又有不同的美的判定标准。因此什么是美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美既然难以界定,那么关于美的学说和理论的界限和学科化就更加的艰难。

  美大家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又难以确定到底什么是美。“美是什么”的本质定义的困难早在苏格拉底那时就已经被认识到了,在当代分析美学中被最终定论为一个错误的问题形式。但是,在当代的现象学——解释学美学那里,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人们可以不再试图给出一个本质的美的定义,但可以从经验水平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把美(优美)规定为和谐、对称、均衡、小巧、柔和、波浪线等,也可以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给出一种解答,如“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海德格尔)。

  美学诞生时的本义就是:"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所以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感觉、感性、美感、审美、审美感性、审美经验,这些词构成了一个意义相近但又有差异的家族。我们从美感产生的类似路径可以知道从感觉审美到审美经验的意识产生实质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这是一种从接受信息到产生意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定义:美是一种感应意识或意识共鸣。简单的说美是一种意识,它来源于人的各种感觉,味觉、视听,外界的刺激等等感觉都有可能产生“美”这样的意识。美产生的条件就是“共鸣”。悲伤、痛苦、快乐都有可能成为“美”的来源。悲伤产生美容易理解,悲剧吗。但痛苦怎么产生美就要距离说明。如杨靖宇就义后拍的头颅照片,中国人绝对会觉得那是美的,而且是具有震撼力的美。

  当人们将一种感觉精细的描述或表现出来后,可以是观众产生共鸣,这就是“美”。美是一种意识共鸣,它并没有受到各学科或各种条件的限制,它可以出现在哲学、数学、绘画、音乐、。。。。。。甚至战争(如抗日战争)等等方面。

  确定了“美”是一种意识共鸣的定义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解释各种美学难以解释的事例。如悲剧,大家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是悲剧,但大家都觉得是好剧本,是美的,这是因为它能够引发人们为追求爱情不畏艰难困苦的情感共鸣。如恐怖片它鲜血淋漓的场面导引出现实中或古人类遗传的恐惧信息,由此而产生意识共鸣,因此也有人觉得它是美的。灾难片、恐怖片、鬼怪片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能够引起意识共鸣,因此它们也是“美”的产品。

  准确定义“美”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古代为什么崇尚梅花、莲花,梅花在于可以寒冬傲雪开放,中国欣赏的是它的风骨;莲花在于它的佛教含义和清廉含义,因此中国人一直喜欢。欣赏“美”提高到思想品质领域是中国审美的升华,也是随悠久历史而进化产生的一种意识共鸣。对于玉的欣赏、暗八仙、蕉叶等等都中国人上升后的上乘赏美意识。

  书画、下棋、武功、工艺等需要内行人才容易产生“美”的共鸣,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才是很难得的。乾隆推崇三王的书法,在于它自己穷一生学习书法都难以达到三王的境界,故而乾隆情不自禁的在三王的作品上留下“神”、神品、神乎其技等题词。只有学过而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一声声的赞叹。

  美食在于工艺、外观、品味、营养,这是工人的标准。但臭豆腐、榴莲、馊菜等等就是各有所好,是相对于不同个体所产生的意识共鸣。这好像是“忆苦思甜”餐或“野菜餐”。

  钱,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很美的,因为它代表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而有些人觉得讲钱就俗了,那是在精神层面上讲究。因为钱涉及利益有可能因此而破坏人及关系,钱之代表物质商品而没有思想性,而且钱容易导致堕落。故而有些生活无忧而且追求思想品味的人会觉得钱“臭”,不美。古董有时很脏很丑,而文物专家或者藏家会赞叹说很美。那是因为文物专家可以通过文物发现历史,而藏家则因为古玩的稀有值钱而赞叹本来并不美的古董很美。这就是意识的作用。

  服装的美在于面料和工艺,好的面料说明稀有性,好的工艺和设计说明服装的裁剪品质,名牌效应就是好面料和好裁剪品质的集中,因此可以产生“名牌效应”。牛仔裤、露背、露胸、露脐装都是利用人的生物性对于原始生存意识的追求而设计的,它们因为能引起人的意识共鸣而收欢迎。

  文学也是一样,因为能够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而让人久久回味。如“人生自古谁无死”、“小楼昨夜又春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巴黎圣母院>描写的是一个丑陋的敲钟人,而因为它品行的良好而让人产生美的感觉。其中奥妙在于引发人的共鸣。武侠小说和童话能够受欢迎也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捷径,引发人们内心渴望的“捷径共鸣”。

  美的品味是需要培养和提高的,只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才有可能产生一些高级的美的联想(共鸣)。这有如我们识别人一样,识别中国人大家都觉得简单,而识别外国人我们很多人都觉得难以辨别,外国人对我们的感觉也一样。这是因为平时接触的外国人少,素材少了,缺少比较的样本和进行细节分别的各类感觉,如果积累多了,大家也不会觉得外国人都一样。留学生回来肯定就没有外国人都一样的感觉。美感是需要积累和培养的,所以美感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国人欣赏梅花、莲花、玉等等都是因为历史悠久,有厚实的积累的缘故。那些抨击中国病态美的人,是因为他们本身并不了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三不朽学说就是美的最高批判标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豹(穆叔即路过贵族叔孫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中国人传统的美学观念都是基于这样的不朽观念,而将美学与道德伦理教育相结合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辛一山

附录: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新论

 摘 要:

         1、克 罗奇认为, 美不 是物理的事实, 是 不属于 物的, 而是 属于 人的 精神活 动 的, 它是 人 的 一 种 直 觉 的 赋 形活 动 , 是 属于 人 的主 体 能动 性 的。 自然 之 所以 美, 不过是因 为人用 了艺术 家的眼 光去 静观它 的结果。如果不是 借助想 象的 帮助, 自 然本身 无论就哪部分而言都是与美无关的。克罗奇强 调: 每 个直 觉 或者 表 象同 时 也是 表现。 没有 在表现中 对 象化 了 的东 西 就不 是 直觉 或 者表 象, 就还只是 感受 和自然 的事实。

       2、克罗齐 还一 再强 调, 这 种表现作为想 象力对 知觉 表象的 补充, 只是 一 种 内心 的事 实 。美 除了 是人 的认 识力 的 一 种内心图像或 内心视 像之 外, 不 是其他 任何 的 东西。这也就是说, 在他看来, 艺术的直觉与表 现是不需要借 助于任 何媒 介的, 因为艺 术就 是 直觉本身, 就是表现本身。我们知道, 模仿或再 现的理论是西 方传统 艺术 理论的 主潮或 支柱, 这种艺术理论把模仿或再现的成果与模仿或再 现的对象对应 起来, 并通 过前者 对后者 模仿 或 再现得如何来 界定艺 术的 优劣, 艺术的 模仿 或 再现的理论可以说是一种他律的艺术理论。而 克罗齐的艺术直觉说却用艺术家心灵自主自由 的直觉与表现取代了传统理论对外物的模仿或 再现, 并用直觉、 形式、 创造来界定表现, 界定艺 术。克罗齐的直 觉说的 理论意 义就 在于, 它 明 确地表达出了 20世 纪西方 美学反 对传 统艺 术 理论的最初冲 动, 体现出 了西方 现代艺 术强 调 心灵自由表 现的艺 术自律 的精 神。很显 然, 在 克罗齐的美学中心理的成分是比较重的。

       直觉就是形式, 就是表现, 而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而不是其他。

             ( 收稿日期: 2010 05 18 作者简介: 胡健 ( 1954 ), 男, 江苏沭阳人, 教授,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

       3、在科林 伍德看来, 艺术并不是一 种技艺, 它不 需要什么 媒介活动的介入, 艺术的 本质就是情感, 就是情 感的 表现。……  他指出, 艺术家的 情感状 态并不 是为艺 术家 所 特有的, 如果一件 艺术作 品表现 了艺术 家的 情 感, 欣赏者便能从 这种表 现中获 得相同 的情 感 反应, 这样欣赏者 也就分 享或理 解了艺 术作 品 的表现, 艺术作品 在特定 意义上 也就变 成了 欣 赏者自己的 作品。

所以科林伍德说, 情感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 不是表现情感, 就是 唤起 情感。因而, 审美 活 动是不属于任何个人而属于一个社会的合 作性活动 。这样一来, 欣赏者 也就变成 了艺术家。   

         科 林 伍德认为缺少艺术表现的勇气对艺术家而言是 一种自欺与罪恶。所以他特别强调艺术家必须 有大胆表 现的 勇气, 因为 ? 艺 术 家必 须说 的 东 西, 并不像个人主义的艺术理论要我们相信的, 是他自己的 私人秘 密。作为社 会的 代言 人, 艺 术家必须讲出的秘密是属于那个社会的。   

    艺术家的意识活动将感觉经验依 情感表现的需 要加以 变形, 从而转 化为 完全为 主体所有的东 西, 即 成为想 象观念 或总 体想象 性经验。                                                        

  科林伍德还指 出, 艺术 表现情 感与 语言 有 着密切关系, 因为 能够有 意识地 控制情 感表 现 的就是语言, 广泛 意义上 的语言 可以包 括一 切 具有表现性的活动。所以他竭力主张艺术与语 言的同一性, 认为艺术必须是种语言。这样, 他 就把表现、 艺术与 语言三 者画 上了 等号。正 是 出于对语言的 强调, 科林 伍德反 对把表 现情 感 与泄漏情感 加以混 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