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治百病的千古神方,你会用吗?

 沉默7325 2018-04-13

小编导读

医圣张仲景笔下的小柴胡汤,被人们称作是善治百病的千古神方,药物虽仅七味,却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更有人声称:用好此方,加减得当,靠它吃饭没问题!小柴胡汤真有这般厉害?且看国医大师方和谦的解读!


方师研读《伤寒论》造诣湛深,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方剂的临证应用具有独到精辟的见解。《汤头歌诀》云: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方师认为少阳百病此方宗的说法不妥。《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98条讲到的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给后人引起很多争议。柴胡证有四个主要证候: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但除此四主症外,亦有其他的柴胡证,如《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可见柴胡证千变万化。故临证治病要从理论上认识疾病,要具体病证具体理解,不能一见柴胡证,就使用小柴胡汤。



1.少阳病和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告诉我们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为疾病发展的转折点,往里入脏可以一下就亡阳;可以出表,是三焦通会玄真之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等等。可见小柴胡汤虽是少阳病的代表方剂,但用小柴胡汤不一定就是少阳病,因此不能说小柴胡汤证就能完全代表少阳病。

少阳病是因六淫邪气干扰所致,而六淫之中只有风寒之邪干扰才用小柴胡汤。故风证可用,寒证也可用(往来寒热),火证可以用(郁而化火),燥证可以用(柴胡加芒硝汤),如此确立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但病因不同,仍需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如黄芩汤是治少阳火郁,热邪入肠必下痢;凉膈散是散三焦火郁,证候偏上的(膈属少阳);麻杏石甘汤是治少阳郁火,热邪迫肺等。如此看来少阳百病此方宗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条文所用小柴胡汤只是针对柴胡证而言。



2.少阳与三焦


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因此柴胡证在表有寒热之症,在里有肝胆疾患的表现。少阳有经、有脏、有腑、有手少阳三焦经、有足少阳胆经。《中藏经》言:三焦为表里出入的通道。《难经》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并认为三焦是有名而无形。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方师认为三焦虽没有图形说明,不好划分,但它沟通了各脏腑器官,其形同脏,功同于腑,有孤腑之称。三焦和胆同属少阳,又称相火。《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李东垣言:相火者,三焦胞络之火也;张景岳则称为命火,在《三焦·胞络命门辨》中讲到发源于命门,利于肝胆,游行于三焦。方师认为命火是人体的精华所化生的动力、抗病能力,精气神的具体物质,是需要通过三焦自里达表,所以三焦又称作半表半里。这是脏腑之间、表里之间、上下之间、气血之间、阴阳之间的一个界限,但不能够具体化分。六淫致病,病在少阳,皆因三焦火郁,气机不畅所致。在治疗上应随着病变部位不同,用药治疗有所区分。



3.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可和解表里。柴胡为小柴胡汤中主药,其苦辛微寒,为解表药,可引少阳的清气自内达表,有汗散的作用,又可和调肝胆,使相火得以清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均可用柴胡。方师认为柴胡应用量,临证可控制在3g5g10g。《温病条辨》说:温热误下,用柴胡汤,预后不良。方师根据临证经验认为其预后不良是柴胡走散性能所致,这说明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是有禁忌的,其禁忌证就是湿温病。因此,方师临证强调柴胡用量宜小,在湿热缠绵时不宜应用。方师在治湿温热病时,走表常选用芳香化浊之藿香、佩兰;对里湿热病,热重于湿则先清热用黄芩、黄连,湿重于热则利湿化湿选用茯苓、白术等。认为湿温之邪误用柴胡疏达腠理,不仅使邪气不解,反而有伤正气。故温热学家有柴胡劫阴之说。通常临床使用的柴胡,分南柴胡、北柴胡、银柴胡、竹节柴胡。南柴胡疏解作用强,北柴胡汗散作用明显,银柴胡治虚劳、退虚热。

小柴胡汤中,柴胡为表药,黄芩为里药,半夏先降后升。用柴芩半夏祛邪,用参姜草枣扶正。扶正与祛邪并用,才称之为和解之剂。和者增益,解者解表、解散。方师将小柴胡汤灵活的应用于诸多病证。如:

(1)外感病:适用风寒外感,病在上焦者,强调有是证用是药。

(2)内伤病:胃肠病、肝胆胰病的常用之剂。神经症、病在中焦及下焦亦可用小柴胡汤。

(3)尿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败血症见往来寒热时,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对肠道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退虚热。方师在治疗尿路炎症时,常用逍遥散或自拟的和肝汤加熟地、茅根等治之,取小柴胡汤之意,常获良效。

(4)妇科月经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方师遇此证常以小柴胡汤化裁治之。



4.小柴胡汤禁忌


方师告诫:湿温不可用柴胡,可用蒿芩清胆汤芳化。渴不欲饮水者是水湿不化内有停饮,不能用柴胡疏达腠理三焦。如三焦正气不足,须补中,中气得复,再用疏解(小建中汤条文),即虚人病表建其中之意。补后表未解,可再以疏达。脾虚不足之虚人,亦不能冒用柴胡剂,皆因柴胡有辛散之性,唯恐伤人正气。


来源:悦读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