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膀胱炎常是上尿路急性感染的迁移或慢性感染所致,亦可诱发或继发于某些下尿路病变,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狭窄、膀胱结石或异物、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膀胱黏膜苍白、变薄或肥厚,有时呈颗粒或小囊状,偶见溃疡。当炎症累及肌层使逼尿肌纤维化,膀胱容量可缩小。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尿频、尿急、尿痛,并有耻骨上膀胱区不适,膀胱充盈时疼痛较明显。尿液混浊。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是,必须考虑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原因,否则难以彻底治疗。 男性应作直肠指检了解前列腺有无病变,并作阴/囊、阴/茎、尿道口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尿道炎症或结石。女性应了解尿道外口、处女膜有无畸形,有无宫颈炎、阴/道炎或前庭腺炎等。注意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尿中少量白细胞,可有红细胞。尿培养可阳性,如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与泌尿系结核鉴别。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等能帮助了解有无尿路‘畸形、结石或肿瘤。膀胱镜检查可见脓尿、脓苔、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或小梁,有时见憩室、结石、异物或肿瘤。 治疗要点: 应用抗菌药物,保持排尿通畅,处理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时需手术纠正,如处女膜成形术等。病程较长,抵抗力弱者,应全身支持,增进营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