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技术丨肱骨近端骨折A2型髓内钉固定术

 家门人才济济 2018-04-14



▲ 正确的进钉点 :适当和精确的进钉点是关键的。一个不正确的进钉点会造成干骺端骨折复位不良。

 

▲  骨折的初步复位可以有助于识别髓内钉的进针点。克氏针“撬棒”技术(如图)或是通过肩袖插入的缝合有助于复位。


▲ 干骺端骨折的复位 :如果进钉点选择正确,插入髓内钉可以帮助骨折复位。

 

▲  保护腋神经 :在置入较短的肱骨髓内钉远端螺钉时有可能损伤腋神经。骨质的螺钉通道需要钝性分离至骨头,如有必要,可用手指触摸来检查。


▲  标记出螺钉置入的危险区域,在肩峰边缘已下5-7cm范围内。


▲  建议使用前外侧切口。根据骨折类型来延长切口。单独的小的穿刺切口可被用于 A2 型骨折,在 B、C 型骨折有可能需要延长前外侧切口(最长到6cm)。


▲ 进钉点的选取:髓内钉插入点在肱骨干的轴线上,位于肱骨头骨与软骨的交界处。不超过大结节的外侧。因此,必须要劈开冈上肌。进钉点较大结节的中心稍向前。请注意:正确的进钉点要取决于髓内钉的类型和其设计特点。


▲  在正确的进钉点插入克氏针,利用透视机进行检查。


▲  肱骨开道 :建议使用空心锥对肱骨近端开道。这个锥子可以沿着先前插入的导针,进入到髓腔近端。



  • 危险:
    如果肱骨头处于外展外旋位,进钉点就会隐藏在肩峰下方,这种情况常见于内翻畸形骨折。

  • 在开道之前,应先对肱骨头进行复位。如使用撬棒技术(如图)。另外,也可以在肩袖置入缝线,以便于控制肱骨头。

 

▲  安装髓内钉于插入手柄 :髓内钉必须与手柄正确连接。 如果应用带角度的髓内钉(如图),需要明确髓内钉弯曲的方向。


▲  插入髓内钉及骨折复位 :轻微旋转移动髓内钉插入干骺端骨折线。在透视机监视下通过骨折区域,保证髓内钉正确的进入远端骨折块。

 

▲  确认髓内钉近端尾部埋在肱骨头表面以下,钉子尾部不能突出于肱骨头表面。应用C型臂来检查髓内钉在骨质的下方。图示的髓内钉有一个横向的螺旋叶片。建议的深度是,这个螺旋叶片应在肱骨头的中下1/3处。依据所选的肱骨髓内钉,为其制定不同的术前计划以选择合适的锁定装置。


▲  螺旋刀片/螺钉正确方向:导向器安装以后,沿着肱骨头的后倾轴线旋转约25°(肱骨头轴线是相对于远端髁的连线,向后约25°。),以锁定螺旋刀片。


▲  螺旋刀片应被安置在肱骨头中下1/3处,稍低于中线。


▲  安装导向器及套筒:将导向器安装在手柄上。检查后倾角度是否正确。在皮肤上做一与瞄准器相对应的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至骨质,并插入套筒。


▲  置入导针:再次检查后倾角度后,移除中间的套筒,钻入导针至肱骨头内侧皮质。导针的位置可以动过透视机检查。请小心不要穿破肱骨头,否则螺旋刀片可能过长。


▲  刀片长度的确定:利用测深尺来确定螺旋刀片的长度。


▲  外侧皮质开道:用适当的空心钻在外侧皮质开道。


▲  置入螺旋刀片

  • 将螺旋刀片连接在T型扳手上,并沿着导针进入。

  • 将T型扳手与瞄准器相平行。使螺旋刀片预置在合适角度,以穿过髓内钉的钉孔。

  • 轻柔的敲击T型手柄,将螺旋刀片插至合适深度。此时手柄将旋转90°。

  • 应用透视机监测螺旋刀片的深度。如果需要的话,在距离其预定位置差1.5-2.0cm时,暂停旋转,在螺旋刀片尾端预置缝线。


▲  检查螺旋刀片的位置

  • 应用透视机检查刀片的位置

  • 危险:二头肌腱不要被固定

  • 如果选择的髓内针的锁定有可能经过结节间沟,小心不能碰到二头肌腱。


▲  钻孔及决定锁定螺钉长度

  • 远端锁定,插入两件式套管式组合(瞄准器)。通过适当的放置套管,钻透肱骨双侧皮质,直到钻头刚通过内侧皮质,在钻头上读出深度。另外,也可以应用测深尺。

  • 通过套筒置入锁钉。建议应用两枚锁钉,尤其在骨质疏松病人。

  • 提示:做一个足够大的切口,以允许触摸到腋神经。


▲   置入尾帽

  • 尾帽可以防止软组织堵塞髓内钉内部的螺纹。此外,它通过固定螺旋刀片,提供成角稳定。如果需要,尾帽可有不同的型号,用于加长的髓内钉。

  • 尾帽的顶端不得突出于骨质表面。


▲  修复肩袖,缝合劈开的冈上肌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