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惠河上说二闸--李俊玲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4

 “劳您架,道您乏,赶明儿请您逛二闸。两岸风光美如画,向东五里是三闸……”这是清末民初时流传在京城百姓中的一段儿歌。儿歌唱出了二闸的秀美,也唱出了这里曾经是京城百姓们游玩的胜地。

这里说的“二闸”是通惠河上的一个闸口,官名“庆丰闸”,北京老百姓更愿意叫它“二闸”。老北京俗语中曾有“五闸二坝十三仓”之说,其中的“五闸”就是指通惠河上的五道闸口。从东便门外数起,一为大通闸,又称头闸;二为庆丰闸,俗称“二闸”;三为高碑店闸,又名平津上闸,用北京话说出来就成了“平上闸”;四为花园闸,也叫平津下闸,北京话叫白了是“平下闸”,或“花儿闸”;五为普济闸,俗称普儿闸。通惠河上虽有“五闸”之称,但北京人只说“头闸”、“二闸”,偶尔也会说“三闸”,但从不叫“四闸”、“五闸”,这也算是北京人的习惯吧。

一条通惠河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设计、开凿、疏通、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段闸河。

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以后,人口剧增,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急需南粮北运,但“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借鉴金中都的经验,唯有漕运方能解大都之需。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用10余年时间,完成了中华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修建通惠河上游的白浮堰引水工程和通惠河的疏瘀建闸工程,让京杭大运河如巨龙昂首般有了生机。

由郭守敬设计的这条通惠河上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沿北山南坡向西转,再折向正南,一路上汇集一亩、榆河、玉泉等泉水,再截取清河与沙河上流之水,集中于昆明湖,再有此导入什刹海,穿过大都城,利用金代闸河,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全长超过28公里,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通惠河的诞生,为南北商贸开辟了一条通道,南粮北运,北物南行,兴旺了元代京城。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引起的连年战乱,通惠河的水源断绝,河道淤塞,南粮北运再次止于通州。直到明嘉靖七年(1528年),才由巡仓御史吴仲完全沿袭郭守敬的引水路线,疏修了通惠河。据嘉靖三十七年编《通惠河志》所记,当年的疏修“寻元人古迹,以凿以疏,导神山、马眼二泉,决榆、沙二河之脉,会一亩诸泉而为七里泊(瓮山泊)(注:瓮山泊即现在的昆明湖),东贯都城,由大通桥下直至通州高丽庄与白河通,凡一百六十四里,为闸二十有四”。这次疏修,让京杭大运河又一次复苏,南北商贸经通惠河往来频繁,活跃了北京市场经济。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通惠河再一次疏浚,还加筑了河堤,只是通惠河水不再以昌平白浮堰为源头,而以昆明湖水为源。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通惠河漕运停止,南北商贸水上之路的历史使命最终完成。

通惠河在元、明、清三代,靠闸口控制水流,需要蓄水时,闸板落下,有汛情时,把闸板拉起。每个闸口都有负责指挥闸板起落的看闸人,人们称之为闸头。

在二闸就曾有位被称为“奇人”的看闸人,能根据天气情况判断何时下雨,下多大雨,河水会长多高,应该落几块闸板。每当汛情到来,他便敲起铜锣,南岸北岸地高声呼喊:“老少爷们儿,起闸板喽!”只要听到这呼喊声,各家各户的老少爷们就想听到军令一样,汇集到二闸闸口。接着是一幕非常惊心动魄的场面,十几个男子汉赤条条的站在水中,把住闸口的绞棍,将钢丝钩准确地勾住闸板两头的大铁环,“嘿呦嘿呦”地齐声喊着号子,大家齐心合力地把闸板推到一边,河水瞬时向东冲泻下去,壮观啊。

自从通惠河失去了漕运功能以后,并没有让它淡出北京人的视线,尤其是二闸,也就是庆丰闸,竟逐渐成为京城人休闲游玩之处。每到夏天,二闸两岸绿树葱郁,水中有游船,岸边有茶馆,说书的,唱曲儿的,杂耍的,吸引来无数游人至此。人们或从东便门步行来这儿赏景,或从大通桥下租条船来这里品茶,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曾有人作竹枝词一首:“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述说二闸之美。词中所提“望东楼”还有一段于曹雪芹有关的故事。曹雪芹有一好友名叫敦敏,北京的风筝玩家都知道这个名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常与曹雪芹在二闸相聚,友谊深厚。在曹雪芹去世后,敦敏在二闸的“望东楼”酒楼写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辉。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这首诗被红学家称为《二闸题诗》。由此可见,二闸也是文人墨客经常光顾的地方。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盛夏来二闸游玩,一是白天的热闹,二是夜晚的凉爽。

先说白天的热闹,这里除了水面上的游船、画舫,岸上的茶肆、饭馆,最热闹的当属狮子、五虎棍、高跷等各档民间花会在岸上、在船上的表演。北京有句俏皮话,叫“二闸的狮子会浮水”,就来自这里的舞狮表演。据传,清末时,一档太狮会在大船上表演,船一摇晃,表演黄狮的两个演员没站稳,一起跌入水中。这本是个失误,可这俩演员凭借好水性,在水中又舞动起来,留在船上的青狮子见状,也索性跳入水中,一对狮子在水中上下舞动,弄出水花四溅,煞是好看。这段故事一经传播,便有了“二闸的狮子会浮水”的俏皮话。

再说晚上的二闸,人们喜欢在这里纳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块“避蚊石”。早先,在二闸闸口边上有座石桥,桥面用大石块雕砌而成,传说在这些石块中,有一块神奇的石块,能让蚊虫退避三舍,夏夜无论有多热,蚊虫再猖獗,只要站在桥上,一只蚊子都没有。因为它的神奇,人们总想再众多的石块中找到那块“避蚊石”,但始终没能如愿,至到1956年石桥拆除,也没有人能找到这块稀世珍宝,“避蚊石”终究是个传说。

历史上的二闸风情已经成为记忆中的美好,如今的二闸却有了新的景致。2009年这里建成了以庆丰闸命名的庆丰公园,形成了通惠河畔、CBD商圈内的“通惠河滨水文化景观带”,为北京市民创造了一处文化休闲场所。春天,这里百花盛开,引来无数游人欢笑于花丛中;夏天,这里绿荫遮蔽,人们来这里休闲纳凉;秋天,五彩缤纷覆盖,CBD的白领们于午间休息时来这里散步;冬天,虽没了红绿颜色,仍挡不住来这儿晨练的人们。

寒来暑往,庆丰公园在为市民提供优美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从园区内的壁画上,了解自郭守敬主持兴建通惠河,以及明清时期修建庆丰闸的历史。

二闸,也就是庆丰闸,作为通惠河上最著名的闸口,在北京水运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印记,永远是运河史册上最美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