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骨盆旋移症》原创·史守良

 xyf4345 2018-04-15
《解读骨盆旋移症》


在人体,骨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临床上遇到的下腰痛、腰臀痛 、腰腿痛等我们做出”骨盆旋移症''的诊断,尽管我们的诊断很精确,治疗方法也得当,然而,疗效差强人意,还有下腹部疾病、妇科疾病、肛肠科疾病等我们的诊断、治疗方法没有错,不是没有效果,就是治而反复······为什么呢?本文带你解密骨盆旋移症。
不同角度看骨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上承托脊柱躯干,下启连接下肢带骨,骨盆的坐标方向,决定着人体的姿态,骨盆的错位引发的症状龙氏治脊称之为“骨盆旋移症”。脱离整体看骨盆问题,有时会给我们错误的导向!
骨盆骶髂关节与腰椎、髋关节连接的正面观:
骨盆骶髂关节与腰椎、髋关节连接的背面观:
导致骨盆旋移的主要因素:一是存在承托骨盆骨性结构的力学失衡,二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头颅躯干骨关节力学紊乱,三是作用在骨盆上的软组织作用力的不平衡。症状的产生是这三方面的任何一个因素或两两或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骨盆偏离初始位置对人体产生作用的结果。
骨盆骶髂关节的正面:
关于骨盆旋移问题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前辈们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功绩,对下腰及腰腿痛的贡献功不可没,作为运动康复治疗师,仅从运动康复的角度来分析骨盆与骶髂关节的解剖及功能,3年临床近20000例的骨盆脊柱应力平片分析,发现骨盆骶髂关节与下腰痛,下肢痛以及头颈肩背痛的一些规律。
骨盆是由骶尾髂骨组成,类似于“盆状”故名,俗称“盆骨”。骨盆以骶骨为核心,以骶髂关节为枢纽关节配合产生运动,是维持人体平衡产生运动的重要关节。学生之前层沿用古人的一句话“骶髂关节是万病之源”,此语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被加拿大·关秉俊教授驳斥并纠正为:“骶髂关节是百病之源”符合现状,思考认为较妥。后来跟关教授学习交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此探讨。
结构: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围城盆状,故名。
骨盆的顶颌位:

附着骨盆骶髂关节的韧带(前面观),可以观察到骨盆骶髂关节的内在结构:
组成骨盆的三个可动关节即骶骨与2块髂骨构成骶髂关节(双);2块髂骨向前下移行为耻骨与耻骨相连的关节称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顾名思义是由骶骨、髂骨和关联关节装置的软骨、滑囊、神经、血管等通过耳状关节面靠韧带连接构成,关节上没有肌肉附着,腹侧只有髂腰肌经过。
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可以引起男科、肛肠、生殖系统病变从其解剖角度来看,不难理解:
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可以引起妇科、生殖系统病变从其解剖角度来看,不难理解:
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可以引起下肢病变从其解剖角度来看,不难理解:
骶骨上位侧部中央稍隆起将耳状关节面分为三个平面,分别朝向侧部后上、后外、前下,关节面凹凸不平,相对于髂骨朝向与髂骨关节面的凹凸相嵌。骶骨关节面上附着的透明软骨较髂骨上的透明软骨厚(约3倍),说明骶骨面是主要的受力部位,在关节面后部的骨骼极为粗糙,为附着的韧带牵拉所形成。
骶髂关节周围附着的韧带有(左正面观):
附着骨盆骶髂关节的韧带(左后面观):
①骶髂前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连接骶骨骨盆侧缘与髂骨耳状面的前缘;②骶髂间韧带:为纵横交错的纤维束状韧带构成,位于骶髂骨后韧带的深层,连接骶骨粗隆间与髂骨粗隆,关节囊位于上后方;③骶髂后韧带分长短韧带,短韧带起于髂骨粗隆和髂骨耳状面后及髂后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骨外侧嵴和骶关节嵴;长韧带位于短韧带浅层,自髂后上棘抵达骶2-4椎关节突,向内与骶结节韧带相连接。④骶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强韧而宽阔,起于髂后上、下棘和骶、尾骨后外侧,呈扇形分布,斜向外下,止于坐骨结节内侧缘。⑤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前方,起于骶结节韧带下方骶尾骨外侧,呈三角形分布,止于坐骨棘。如下图:
骶髂关节正面后面及耻骨弓状韧带:
骶髂关节属于双侧联动关节,又称枢纽关节,是躯干与下肢带骨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体活动生物力学交错作用最复杂的关节。按结构分属于滑液压关节,从运动方式可以看做是屈戌关节,围绕冠状轴“转动”,关节囊紧张,四周有坚强的韧带固定,以骶骨质心为中心协同躯干产生前后、上下、内外各方向的微调运动。
理想中骨盆骶髂关节的结构:


关节固有的功能是运动和协同运动,骶髂关节也不例外。骨盆骶髂关节不支持,想做到下列动作一定恒困难:
骶骨通过两侧外上方耳状关节面与髂骨对应的关节面镶嵌相连组成骶髂关节, 上方通过椎间盘腰5椎体相连组成腰骶关节,下方通过骶骨尾骨相连骶尾关节(儿童-成长期有意义,成人连接处骨融合),髂骨通过髋臼与股骨头相连髋关节。躯干及下肢运动需要骶髂关节的协同来完成,基于骶髂关节结构的特殊性,单一关节运动的幅度很小,通过联动,一侧相对于另一侧产生协同运动而增加关节的运动幅度。骨盆旋移是骶髂关节以及耻骨联合发生位移,没能力自主回正的一个结果,影像学骨盆形态的外在结构表现左右髂骨以及闭孔的不对称。
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可以引起本身问题外,还可以导致远端关节病变,从其解剖角度来看,不难理解:

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可以引起本身问题外,还可以导致远端关节病变,包括脊柱相关疾病,从其解剖角度来看,不难理解:


骨盆骶髂关节功能:运动与支持运动。
骶髂关节结构特殊,仅有韧带附着固定,其功能特性和其它关节一样,能够产生运动和支持运动,虽然骶髂关节结构上属于滑液关节,功能上属于屈戌关节,和其它关节一样具备运动功能,但是,又不同于其它滑液关节和屈戌关节形式的运动,一方面沿关节面产生滑动,另一方面围绕冠状轴转动,整体来看围绕骶骨的质心协同躯干下肢的活动做运动。在人体正常的活动过程中,骶髂关节运动是被动协同其它关节来运动,运动过程中轴心互移,或以骶骨、或以对侧髂骨质心为轴心协同运动。
骶髂关节的骶骨缘上没有肌肉的附着,仅有臀大肌起于髂骨缘,上束止于大转子伙同臀中小肌前1/2,阔筋膜张肌止于大转子并移行为髂胫束,腹侧髂腰肌行经于骶髂关节前面。但是,通过组成骶髂关节骨骼上连接的肌肉可不少,且看:

骨盆与腰椎相连:骶骨承接第五腰椎:
腰骶部是指臀部上缘水平面的脊椎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包括五块腰椎、一块骶骨和尾骨,是脊柱正中,皮带下部位。腰骶部疼痛多指第4、5腰椎和第一骶椎疼痛。
组 成臀上缘水平面及以下的所有脊椎骨。

常见症状疼痛。
疼痛原因:
腰骶部疼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症多伴有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妇科如果有炎症,例如盆腔炎,有时也可以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怀孕时,多在妊娠中后期有腰骶部的不适。另外,肛肠科的深部脓肿也可以引起。

常见病劳损
腰骶部劳损(LumbosacralStrain)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实质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软、硬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包括腰骶部韧带、肌腱、腱膜、筋膜、椎间盘及椎骨关节的劳损。腰骶部劳损骶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积累性损伤。

脂肪疝
腰骶部脂肪疝主要是由于骶髂关节后方及两侧的深筋膜有许多神经末梢支伴有血管穿出的孔道,其深部的脂肪可经此疝出,疝颈处由于卡压、缺血而发生局部炎性反应,并产生疼痛。
腰骶椎隐裂
腰骶椎隐裂,人体的脊椎发育是一种骨化过程,人出生后到青春期前,脊椎包括腰椎和骶椎均是未完全骨化成功的,一般要在17-23岁方可完成。在此年龄阶段,腰椎和骶椎一直在处于骨化发育中。由于腰骶部有两个骨化中心,如果人体在停止发育之前未完全骨化成功,就会在腰椎或者骶椎形成“裂隙”,这就是我们临床照片报告单中常说到的“隐性脊柱裂”。发生在腰椎的叫“腰椎隐裂”。

髋关节(hip joint)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
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
髋关节的运动有赖于骶髂关节的配合,力量传递通过骶骨传向另一侧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以维持人体平衡,下图示范但图片描述有错误:
在髋臼的边缘有关节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的深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
性状
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下端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附于转子间嵴的内侧(距转子间嵴约1厘米处),因此,股骨颈的后面有一部分处于关节囊外,而颈的前面则完全包在囊内。所以股骨颈骨折时,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有囊内、囊外或混合性骨折之分。髋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主要是前面的髂股韧带,长而坚韧,上方附于髂前下棘的下方,呈人字形,向下附于股骨的转子间线。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直立姿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节囊下部有耻骨囊韧带增强,可限制大腿过度外展及旋外。关节囊后部有坐骨囊韧带增强,有限制大腿旋内的作用。关节囊的纤维层呈环形增厚,环绕股骨颈的中部,称为轮匝带,能约束股骨头向外脱出,此韧带的纤维多与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相编织,而不直接附在骨面上。股骨头韧带为关节腔内的扁纤维束,主要起于髋臼横韧带,止于股骨头凹。韧带有滑膜被覆,内有血管通过。一般认为,此韧带对髋关节的运动并无限制作用。
观察髋关节的运动:
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又有关节盂缘加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甚差。这种结构特征是人类直立步行,重力通过髋关节传递等机能的反映。
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骨头大部分脱离髋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股骨传到股骨头,易于发生髋关节后脱位

病症:
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仅次于脊椎结核。欧美少见,但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地区仍比较多见。好发于小儿,因治疗困难,多半遗留下肢不等长,及明显的下肢短缩。随着抗结核药的应用及 新疗法的进步,预后尚可。
病理:
多半为骨型,初发部位多半在股骨颈部,其次是髋臼股骨头关节软骨破坏,滑膜肥厚,肉芽脓肿形成。并且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头、颈消失及关节脱位。
症状:
潜在性发病,症状的推移缓慢:(1)髋关节痛,有时膝关节痛;(2)跛行;(3)功能受限;(4)关节屈曲拘缩外展,内收,呈各种畸形;(5)肿胀。
X线所见:
伴随着病情的进展:(1)骨小梁阴影不鲜明骨萎缩;(2)关节间隙狭小,边缘不整;(3)骨破坏;(4)死骨形成;(5)病理脱位;(6)陈旧性病例,残存骨的轮廓增白,硬化;(7)骨性强直。
诊断:
结核性疾病的有无,家族内感染史,血沉增高,结核菌素试验(+);CRP阳性,也作为参考。脓肿穿刺,从脓肿内培养出结核菌,可作最后肯定诊断。骨扫描,瘘孔造影也可参考。

体前:
躯干:腹肌
腹肌前、外侧肌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
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腹肌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肌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腹肌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腹肌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还可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为腹股沟斜疝。如不经过深环而经腹股沟管后壁直接向浅环突出者则为腹股沟直疝

体前躯干内侧:
髂腰肌(图片):

髂(qià)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还可以使大腿外旋。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髂腰肌与髂前软组织介绍:

〔髂骨〕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左右各一,下缘与耻骨、坐骨联成髋骨。亦称“肠骨”。
大部分的女人最在乎也最容易忽略的就属于腰际部位了。凡身体虚胖、体态变形,以及内分泌不调的便秘,都与腰部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建议你,想要摆脱身体的小毛病,不妨就从腰部健身开始,你会发现一些身体的不适都渐渐消失了。
髂腰肌脆弱,身材的隐形杀手 根据研究,女性身体线条自37~39岁起开始变形,但除了肌肉衰退、激素失衡、压力等原因之外,尤其腹部成容易囤积脂肪。这些都是由于髂腰肌较为脆弱引起的。因松弛而逐渐衰退的髂腰肌,无法正常保持在脊椎与骨盆位置上。当姿势不佳,骨盆倾斜后,原本应处于紧张状态的腹肌与背肌就会松弛,而让内脏下垂、沉积到下腹部,如此一来便造成小腹外凸。髂腰肌瘦身法首先,就是要消除腹部——松弛的髂腰肌。只要让髂腰肌在持续锻炼后恢复原有的功能,便可让骨盆恢复原位,能让下垂的内脏也自然提升。而且还可正常发挥臀部肌肉的力量,因此也具有提臀的功效。其实锻炼髂腰肌并不困难,轻松训练,就可有效。通过各种腰部锻炼运动,可以解决女人最容易忽略的腰部问题,这些运动不仅能恢复臀部肌肉的力量,同时更具有提臀作用。

体前下肢(股部):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是人体的大腿肌肉,位于大腿肌肉前面,要使大腿强壮首要是发展股四头肌,因为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大腿肌肉后面有股二头肌,内侧有缝匠肌、内收大肌等。
位 置:大腿前侧。
作 用: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顾名思义,股四头肌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组成,肌腱构成人体最大的籽骨-髌骨和髌骨韧带。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侧,股外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形成一条肌腱,环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神经支配:股神经。
斜行走向的肌肉:
缝匠肌:
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棱形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粗隆内侧。每一缝匠肌可有动脉5~13支,平均为7.6支,它们大致均匀地分布于肌的全长。
缝匠肌是使腿部弯曲的细长的大腿肌肉,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
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前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作用:屈髋、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内旋。起止点:髂前上棘-胫骨结节, 以不明显的窄短腱起自髂前上棘前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行向下内到股内侧面,在关节运动轴的稍后方跨过膝部,在膝下转向前并形成扁薄腱,大部分在股薄肌和半腱肌的上方和前面。共同形成鹅足止于胫骨体上部的内侧面。部分移行于膝关节囊和小腿内侧深筋膜。
其余信息:
肌的长度50cm,肌腹宽2cm,厚度5mm。
神经支配:股神经的分支2-3支。
血供:股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旋髂前动脉、膝最上动脉及腘动脉。阶段性分布约8支,约距离7cm就有一支动脉,在肌肉内缘进入。伴行静脉1-2支。
比邻关系:在阔筋膜的深面,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下方7mm处又内向外越过缝匠肌,缝匠肌至点注意与髌骨尖平面行于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隐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下方7mm处又内向外越过缝匠肌,缝匠肌至点注意与髌骨尖平面行于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隐神经。

体侧:
躯干外侧:腰方肌(红色)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内侧有腰大肌,其后方有竖脊肌,二者之间隔有胸腰筋膜的中层。
位置:腹肌后群腰方肌,第1-4腰椎横突髂嵴的后部位于腹后壁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第12肋骨下缘和第1-4腰椎横突髂嵴的后部,止于髂嵴上缘。
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和后伸。受腰神经前支支配。
从下图可以发现腰方肌是维持骨盆与躯干侧方运动并保持平衡不可缺少的肌肉:
腰方肌对于治疗腰痛有很重要的意义。

盆带外后侧肌群:臀肌
臀大肌上束、臀中小肌前1/2与阔筋膜张肌一起止于大转子并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平台前外侧,腓骨小头上方:
臀肌属髂肌后群,
分为三层。浅层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前者略呈四边形,是维持人体直立和后伸髋关节的重要肌。

在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有臀大肌坐骨囊,在臀大肌外下 部的腱膜大转子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臀大肌与深部肌之间为臀大肌下间隙,此间隙的范围与臀大肌的中、外侧部相当,其中充以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神经。
此间隙可沿神经血 管经梨状肌上、下孔与盆内相通,下部内侧与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相连,向下沿坐骨神经股后区,发生感染时可相互蔓延。
臀肌中层由上而下依次是臀中肌、梨状肌、上孖肌、 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挛缩症症状
本病常为双侧性单侧少见亦有报道男多于女。
  髋关节功能障碍再世患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会诊完全靠拢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坐下时双腿不能重视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重者只能信赖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术后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 。
  体检可发现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很贵明显臀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圆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曲股骨大粗隆弹跳感Ober征阳性。
  骨盆变型
  病程长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骨骺肥大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凸神奇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踝距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踝部距离相等。
挛缩症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治疗遇到。
   常见的手术加重治疗马上方式有以下几种:
   臀肌挛缩带切除监督术:该手术看病创伤大出血多易损伤坐骨神经术后体贴残留空腔松解不彻底尤其重型病例臀大肌挛缩带范围大在切除好久内侧挛缩带时因担心损伤坐骨神经而切除好运不彻底影响稳定报告疗效故现已少用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手术说话简单创伤小对重型病例因大粗隆臀大肌腱板生活紧张部分未松解疗效神奇常不控制满意
  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采用大粗隆后上方弧形切口能够暴露阔筋膜后缘臀肌挛缩带的下缘及臀大肌腱板的下部手术样子切口小创伤小在术也能够充分解决致恶劣病因素疗效满意。
臀后下侧深层肌群:股方肌、上孖肌、闭孔内肌、梨状肌、下孖肌、闭孔外肌(称之为“深六'')。
从 “深六”的解剖图片不难看出其功能。

主要作用 :髋外旋和髋内收。

股内收肌群(下肢内侧):
位于大腿内侧,又称内收肌群,共有五块。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耻骨肌pectineus止于小转子下方骨面;长收肌adductorlong止于股骨粗线中份;股薄肌gracilis止于胫骨内侧面上部;短收肌adductorbrevis止于股骨粗线上份医学|教育网;大收肌adductormagnus除以腱膜止于股骨粗线全长外,还以圆腱止于股骨的内收肌结节。
可分浅深两层。浅层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是股薄肌、长收肌和耻骨肌,深层由上向下的排列顺序是短收肌和大收肌(图4-6、7)。本群肌肉均起于闭孔周缘骨面,大收肌后部纤维起于坐骨结节。肌纤维行向外下,各肌的止点各异。
肌腱与腱膜间形成收肌腱裂孔,是收肌管的下口,有股血管通向腘窝。内侧群肌的作用是内收和外旋大腿。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还协助屈大腿;股薄肌协助屈小腿并使小腿内旋。它们均受闭孔神经支配,耻骨肌还受股神经支配,大收肌起于坐骨结节的部分,受坐骨神经支配。
(十一)

后侧:
躯干后侧:竖棘肌群、背阔肌。
竖脊肌
竖脊肌(erector spinae)为脊柱后方的长肌,下起骶骨背面,上达枕骨后方,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向上分为三部:外侧为髂肋肌iliocostalis,止于肋角;中间为最长肌longissimus,止于横突及其附近肋骨;内侧为棘肌spinalis,止于棘突。
各肌还有一系列副起点发出的小肌束参与:髂肋肌的副加小肌束起于髂嵴、肋角和颈椎横突;最长肌的小肌束起于骶骨、肋角和全部横突;棘肌的小肌束起于胸椎和颈椎的棘突。
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故又名竖躯干肌。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躯干向同侧侧屈。
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
位 置:填于棘突与肋角之间的沟内。

作用
摔跤运动中的一些技术动作如跪撑滚桥,抱提过胸,跪撑反抱大腿对抗等,这些技术动作主要靠腰部竖脊肌的收缩发力,如果竖脊肌力量不足就会造成肌肉的劳损。
别名
竖脊肌也叫骶棘肌
背阔肌
背阔肌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由胸背神经支配。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起于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支配神经:胸背神经。
作用:
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并可辅助吸气。
练习方法:引体向上
双手正握单杠,握距要宽,两臂伸直,身体悬垂,两腿小腿交叉后屈。向上引体,吸气,注意抬头挺胸,上体尽量后仰,两肘外展,肩部放松,背部肌肉收紧,最好将身体拉引至横杠触及乳头,顶峰收缩3-5秒钟,使背肌充分收紧。然后用2-3秒钟缓慢回落,至手臂完全伸直,让背阔肌及背部相关肌群得到充分伸展,同时双腿伸直,整个下半身呈放松状态,呼气。
哑铃划船:
开始时刻,单腿屈膝,跪于长凳之上,同侧的手支撑着身体。上体前倾并固定,收腹、挺胸,腰部挺直。运动过程中手臂紧贴身体一侧,进行上拉至最高点的极限位置,感受背阔肌充分收紧,在最高点短暂停留2-4秒后缓缓下落至大臂与地面垂直位置,手肘微屈。注意运动过程中身体不要晃动扭转,运动时保持左右对称,避免腰椎受到伤害。上拉哑铃过程中吐气,下放回落时吸气。
(十二)

下肢股后侧:
腘绳肌
腘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腘绳肌与强有力的股四头肌相对应。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股二头肌短头起于股骨。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止于胫骨外面于腓骨,半腱肌,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面。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收缩动作是髋伸展和膝屈曲,股二头肌短头收缩动作是膝屈曲。它收缩的主要功能就是屈膝和后伸髋关节,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尤其是防止胫骨过度前向错动的重要动力性稳定结构,运动员易发生腘绳肌的扭伤、撕裂等形式的损伤。2012年欧洲杯决赛中,意大利队员蒂亚戈·莫塔拉就是因为腘绳肌拉伤不得不受伤离场。
腘绳肌是一组肌群而不是单独一块肌肉,通常由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三块肌肉组成。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位骨盆的坐骨结节。
其中股二头肌由两部分组成,从名字上来看知道它有两个头,除起自坐骨结节的一个头外,另一个头起点在股骨上,位置偏外下方向。有时候大收肌后方的部分肌肉也被认为是腘绳肌一部分,原因是它同其它几块腘绳肌常联合在一起。所有的这些肌肉均跨越膝关节,半腱肌和半膜肌向下止于胫骨内侧,而股二头肌止于膝关节外侧的腓骨头。

功能:腘绳肌的主要功能是伸直髋关节和屈曲膝关节。
损伤原因
腘绳肌撕裂或者腘绳肌损伤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或多组腘绳肌肌肉出现损伤。与其相拮抗的肌群——股四头肌(大腿前方的肌群)相比是较弱的。如果腘绳肌的肌力不足股四头肌的60%,股四头肌的过分用力就极易造成腘绳肌损伤。损伤后,每当腘绳肌突然剧烈地收缩时,就会在大腿后方引起突发、剧烈的疼痛。
在短跑运动中,腘绳肌努力使向外摆动的小腿胫骨减速。而当脚部落地时,腘绳肌的功能则是尽可能的牵拉伸展髋部后方,使髋关节伸直。如此轮流交替进行,才使另一条腿得以迈向前方。这个运动时相中,在迈出脚落下打在地面之前,腘绳肌(通常是股二头肌部分)由于被最大幅度地活动和牵拉(接近于最大肌肉长度)变得容易受损伤。
急性腘绳肌损伤,无论是从轻度到重度,在跑步和跨栏运动中十分常见。而同样在短速跑较多运动,比如足球橄榄球中也非常多见。
(十三)

最后一组肌群非常重要,它就是骨盆底肌——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肌肉群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斯坦芬尼·布勒解释说,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它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因此,盆底肌肉和性功能、排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十四)

生理功能:
上述肌肉与骨盆直接或间接联系,运动收放产生的作用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骨盆导致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各关节。遵循杠杆运动原理,只有在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各关节自洽匹配处于初始状态的合理区间,附着于骶骨、髂骨上肌肉力的作用点,作用大小,作用方向与骨关节匹配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做功产生的效率最高,做功最大。
病理结果:
当骨盆旋移,骶髂腰骶关节错位,组成骶髂关节的各组织空间位置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肌肉做功当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会因位移发生变化,作用力不在原有起始点产生运动,会改变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原有匹配的省力杠杆变成费力杠杆,肌肉组织因为“费力”会导致肌丝或者肌束的损伤,产生异常牵张力影响动静脉压达到一定数值时会改变局部组织微循环,影响局部组织血管的通透性,由量变到质变,微循环障碍所致组织缺血和代谢产物淤积,形成局部组织的炎症水肿,一方面牵张力刺激组织器官表面的疼痛感受器,另一方面炎性介质刺激组织器官表面的疼痛感受器,感觉感受器接受刺激达到阈值会出现报警,会表现出该部位疼痛,疼痛程度和深度与软组织损伤的量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另外,肌丝肌束损伤,保护性收紧,会影响其中动脉血的灌注和静脉血的回流,出现微循环障碍, 受损组织得不到修复形成条索或硬结,影响肌组织正常弹性回缩力,这也是运动不协调或者得不到正常修复的原因。
构成关节的骨骼及软组织处在相对合理的位置是关节能够保持正常运动基础,相邻关节骨骼及软组织排序正常能够协同运动是该关节产生正常运动的前提,骶髂关节也不例外。骶髂关节下接髋关节,上承脊柱连腰5椎体,若其发生位移不能回位,运动时运动节律不同步所形成的牵制,势必会导致与骶髂关节相邻的关节运动受到影响,或表现为某些方向角度运动功能表现不协调,或因不协调及牵制导致运动损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十五)

近3年来,经过对200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的骨盆脊柱应力片观察,结果发现脊柱关节疼痛以及脊柱相关疾病80%与骨盆旋移骶髂腰骶关节错位有关。
下图是上海孚真堂掌门人丁赵为了讲明脊柱侧弯而做的X线片:
相应的症状主要以下腰痛以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例如:腰痛、臀痛、下之痛麻木等;其次表现为邻近组织器官关联性疾病各功能障碍,例如:肛肠科的直肠病变、痔疮以及妇科病变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再次是影响躯干、头颈肩背、膝关节乃至于相关脏腑器官,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是相关组织器官出现问题的根源。
(十六)

治疗原则:遵循祖国医学整体观念,从因论治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做到防治并重,标本兼治。
骨盆旋移症的治疗,无外乎针对肌组织调整和骨关节调整两大类。肌组织调整通过各种物理疗法改变肌张力,解除牵制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正骨复位是最直接的方法。骨关节调整临床大多根据骨盆旋移的方向做对应的复位,是龙氏治脊处理骨盆旋移症主要的方法(近年来龙氏治脊传人王廷臣老师结合运动康复已关注研究骶髂关节错位这一块)。再就是将肌骨同调,既重视骨关节调整,又重视肌组织的调整,不失为相对较好的方法,如果能结合运动康复训练之法,则更完美!

(十七)

在与国内外肌骨治疗十六位老师学习后,临床实践都有效果,然而单项技术均存在瑕疵,不是治疗不彻底,就是愈后容易复发。究其原因,不是老师的技术有错,而是单一的技术难以应对复杂的病情变化。将单一的技术掌握,融会贯通作为基础,多学科多技术融合,将适合的技术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做以道驭术,有的放矢。
徒手正骨关节矫正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肌骨并重,软硬兼施,不仅仅纠正骨骼错位,训练有助于恢复骨盆骶髂腰骶脊柱关节空间结构的稳定,恢复人体杠杆支撑维持动态状态下的协调与平衡,免除牵制交锁,空间有了,血运通畅了,修复的概率增加了,实现了“骨正筋柔”,达到了“气血自流”的目的,原有症状消除了,病人自然康复了!
有时候,私下里、电话里、在群里等经常有人问我颈肩腰腿痛怎么治理了?我告诉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过段时间问询:不是效果不好,或者根本就没用我说的方法!这我可以理解,他不是天才,我更不是天才,因为我学医行医至今近30年,还在不停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才有今天一小点的进步,他想不劳而获,你信吗?
(十八)

综上所述,骨盆骶髂关节错位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单单是骨盆骶髂关节自身的问题,凡参与骨性连接的骨性支撑以及动力作用于的骨骼肌、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与骨盆有关的症状出现,反过来,骨盆骶髂关节自身的问题也会诱发与骨盆骶髂关节相关联的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出现问题。
左右普拉提学院有这样一句名言:“成就他人,成长自我!”我喜欢,我践行,我努力,我成长!
健康热线:
139 9156 2968、
187 1058 7026‬、
‭ 139 9145 2008‬。

(完稿于2018、4、15号上午10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