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肝脏补泻分析

 中医李超 2020-02-07


肝虚则恐,实则怒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补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小泻肝汤:治肝实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方

       枳实、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为方便大家学习,将小泻汤表列于下。

药物组成

       观小泻肝汤组成,两味药性酸为泻,佐生姜一味性辛。

       凡小泻方皆是两泻味,一补味。大泻肝汤含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因肝气辛散太过之故,佐制药生姜减量为一两,犹恐泻肝之力不足,又佐以甘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另加小泻心汤(黄芩、黄连、大黄)之黄芩、大黄,泻心则金气盛,金能克木也(所谓实则泻其子是也)。

       凡大泻汤皆为六味药,其组成亦是小泻汤+急食性味+小泻子汤,药

物剂量方面,急食性味皆为三两,小泻子汤中两位皆为一两。

症状分析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木太过,则辛散太过,肝气升发无制,肝经循行部位生变,故两胁下疼痛;乘于土则少腹痛、泄泻;侮于金则肺气不降为咳作喘。其治宜收敛缓和肝气,轻者小泻肝汤,重者大泻肝汤。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为方便大家学习,将小补汤表列于下。

药物组成

       小补肝汤桂枝干姜辛散补辛散不及,五味子酸敛大枣甘缓以防

辛散太过,《辅行诀》凡小补方皆是两补味,一泻味,一急食味。大补肝汤,方含小补肝汤,另加小补子方(小补心包汤)并去小补子汤(小补心包汤)之急食味(豆豉),补心则克金,金不克木则木气易于升发。《辅行诀》凡大补汤组方皆为小补汤+小补子汤(去急食味)。

症状分析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者,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呜、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木气升发不及,则生气失应,火气不旺,心气不足,故而心中恐疑,时多噩梦,亦可有心悸诸症;左不升则右不降,胃气不降则干呕中满,肺气不降则咳喘,加减治之;木气升发不及,或因于水寒不生,故可见四肢冷、小便难,加附子温肾助阳。木气不及,金气大盛,故大补肝汤加小补心包汤以制金气(木之子火也,替母复仇克制金气,则肝气易于升发)。

《伤寒论》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桂枝去芍药汤思考

       《伤寒论》中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及桂枝去芍药汤,若从《辅行诀》补肝、泻肝角度思考,前者去桂枝之辛散,为泻肝之法;后者去芍药之酸敛,减气机郁滞而疗胸闷,乃补肝之法(关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争议颇多,后学仅提供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伤寒论》之乌梅丸

       结合《素问气交变大论》,思考乌梅丸,则桂枝、干姜、蜀椒、附子、细辛补辛散不及;乌梅酸敛既防辛散太过又生津止渴兼顾火气来复之消渴;人参者,土气最为醇厚,健脾固中之要药;黄连、黄柏为治疗火气来复(依《辅行诀》,人参土德最为纯厚,甘草土木之性,大枣土火之性,麦冬土金之性,茯苓土水之性,故虽皆健脾固中,其中加减变化亦不可随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