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智慧:自律 是一种最高的修行

 果果w65k9gp8te 2018-04-16

 《易经》的一个根本思想:“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也就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可太满,须留有余地,自己才有回旋、不受反噬。此乃最为深刻的自我成就之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自我的一种克制;放到今天来说,就是自律。

做人上需自律,做事上需自律;情绪,更需要自律。能否自律自己的情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品质,是一种真正的修养,也是一种心里安稳的最好状态。

《易经》智慧:自律 是一种最高的修行

【大喜易失言】: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的时候,自以为没有坏心再加上渴望倾诉,常常就会口无遮拦,所以尤其需要警惕;

【大怒易失礼】:人一旦怒从心起,便只想发泄让自己痛快,言语过重甚至人身攻击都是常事,岂止是失礼;

【大惊易失态】: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听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句而惊掉筷子,那一刻起其实二人高下已判。《甄嬛传》中选秀一幕,站在甄嬛身边的修女因为受到惊吓而殿前失仪,被赐花永不留用,大惊失态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真正体现一个人的心性修为。

《易经》智慧:自律 是一种最高的修行

【大哀易失颜】:这里的颜,不光是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庄子主张人要“无情”,“吾所谓无情者,不以好恶而内伤其身”,情太浓太深是一种执念,造成的只能是自己的内伤。人生当中难免遭遇哀伤之事,需要懂得节制,看开和顺应,才不伤自己的身体而成疾,伤自己的精神而落于消沉颓废;

【大乐易失察】:人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觉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悦目的,分辨能力于是被遮蔽和削弱,失察也就乘虚而入了;

【大惧易失节】:恐惧,是意志的试金石,因为恐惧伴随威胁,所以最容易失去原则与底线。恐惧的背后是关乎得失的欲望,是由它蠢蠢欲动甚至喷薄欲出,还是节制和承受住,只在自己;

情绪管控能力,对于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质量都至关重要,而情绪管理说到底就是一种情绪的自律,自律于自己的情绪,也正是训练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最好方式。

《易经》智慧:自律 是一种最高的修行

自律,是最高的修身

曾国藩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自律,就是以律人的标准、以律人的心态去律己。“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自律是一种风度,一份超越。

自律,要有勇气

对自己要有决心和勇气进行反思、剖析,对自己的问题敢于较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处事态度等,无不都透射出自律的光辉。

自律,要有骨气

做人做事要意志坚定,经得起诱惑,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只有抗拒诱惑,才能脚步稳,才能走得远,立得住。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等话语,都充分展示出自律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光辉。

自律,要有底气

人要敢于接受他律,行的端,走得正。

《易经》智慧:自律 是一种最高的修行

古人说,“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正足以率人”,只有从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原则和规矩,扎扎实实履行好每一件事,才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