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头晕,手脚时不时感觉麻木,记忆力大如从前,反应也迟钝了,到医院一查说是动脉硬化还有轻微的脑梗,才40多岁,还能治好吗?”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经常有朋友问到,是早期的脑血管病比较典型的表现,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呈现渐进性加重,最终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那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能够完全治得好吗?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如何理解疾病的治愈,比如说癌症经治疗后,常以5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等来衡量治疗的结果,以表明这种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很多患者可以享受正常的寿命。
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其实也是类似,经过治疗后解除了急性期可能带来的风险,接下来就是要阻止与延缓它的发展和急性发作,这便是最有效的治疗。因为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并不能完全去除它发生的病理基础。
心脑血管病为什么会发生,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斑块的形成,这是一种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由于血管内皮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损伤,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大量沉积在血管壁中,并经一系列炎性反应而形成。
这种反应破坏了血管原有的正常生理结构,使血管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且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改变,由它所引起的血管狭窄或是堵塞,可以通过治疗得以改善,但无法消除已经发生的病理状态,所以要从根本上完全消除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是难以做到的。
但以现有的医疗技术,只要规范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血管的这种病理状态的继续发展,从而起到防止心脑血管病发作的目的,这也便是对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
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明确诊断之后坚持治疗是必须的,对能加重心脑血管病及促进其发展的各项指标要严格控制:
血糖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血脂总胆固醇要控制在3.1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此外,还应做到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少盐,每天坚持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生活规律不熬夜等,能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病的进展及发作,即是最有效和成功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