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人尙意,尙意便是追求变形,为什么黄庭坚书法的变形是最难学的

 惠训书院 2018-04-16

“宋人尙意”,宋人书法的特点用苏轼的话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就是主观处理,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对汉字的点画和结体作种种变形。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尙意书风的代表,其中就变形的程度来看,黄庭坚为最。

黄庭坚书法变形的特点有二:一是点画跌宕放逸,纵横舒展,极力斜出,打破纵向的拘谨笔势。二是线条的中段通过不断的提按动作表现出连绵的起伏形状,如千里阵云,避免了中段因快速掠过而出现的空怯毛病。黄庭坚的这两点变形处理都击中了帖学的流弊,与后来碑学革命的内容比较接近,因此,清代碑学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他的书法比较感兴趣。

杨宾的《大瓢偶笔》卷五《论宋四家》说黄庭坚的书法“得力六朝,是以深厚古雅,绝无唐人气味”,“宋人书余最爱黄涪翁”。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行书第二十五》中也说:“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遒,则自篆以来,吾以山谷为行篆。”

黄庭坚书法这两点书法变形都比较难学,原因是:点画线条的提按起伏如果处理得太理智,就会成为习气,使人觉得做作;结体长枪大戟,处处逸出,势必削弱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如果没有体势变形的跟上配合,就会造成通篇散漫的毛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