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来说说药酒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73 2018-04-17

 2018-04-17 周然,等 大象医友会

酒因具有行血脉、散寒气、通阳气等功效而被医家广泛推崇,其药用价值十分可观。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和人们对酒为药用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已将酒与药结合,使药增酒性、酒助药行,相得益彰。[1]

从《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再到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等经典医著,药酒的发展可谓逐渐成熟。[2]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药酒原材料的选择、酿制、工艺、质量标准等又有了新的进展。

1、酒的传统药用

酒具有温通血脉、鼓舞阳气、祛风散寒等药理作用,其作为药用由来已久。如“医”的繁体字“醫”就含有“酉”(酒)的部首,有“医源于酒”的说法。《汉书·食货志》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又云:“酒,百药之长”。

酒的发明和用酒治病是对医疗事业的重要贡献,《黄帝内经》中详细论述了由五谷制成的酒类在防病治病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本草纲目》则记载了诸多用酒治病的验方,如用烧酒灰汤治疗鹅掌风、烧酒入飞盐治疗冷气心痛、烧酒温饮治疗寒湿泄泻和阴毒腹痛、火酒滴耳取耳中异物、醇酒灌服治疗卒中惊死、暖酒淋洗治蛇咬成疮等。

2、酒与药的结合

2.1历史沿革

古代有“医酒同源”“药酒同源”的说法。在现存最早的方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以方药与酒结合治病的药酒方多达40余首,且用酒种类各异,方法多样,十分考究,开创了酒与药结合治病的先例。[3]《黄帝内经》记载的13首药方中有治疗臌胀的鸡矢醴和治疗尸厥的左角发酒,《素问·血气形态》中还具体记载有“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醪药”,认为经络运行不畅时宜用药酒治疗。可见早在先秦时代药酒已在治疗疾病方面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用酒的方剂也颇多,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红蓝花酒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记载的众多首方中药酒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涉及疾病有妇人、风毒脚气、诸风伤寒等,千金翼方中涉及疾病有中风、辟谷、伤寒、痔漏等。

王焘在其所著《外台秘要》中不仅载有虎骨酒等药酒,还载有用药酒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如治疗痔疮方,“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本草纲目》中“附诸酒方”共记录酒方71首,可治疗风湿瘙痒、虚损、风疹、风癣、中风、瘿气、水肿、耳聋、咳嗽、产后瘀血等50余种病症;其载药1892种,其中与酒同用者达95%以上;还载有酒的外治方法,如洗、熏、浴等。

2.2酒药结合之用

传统酒主要包括白酒和黄酒,涉及到浸、泡、焙、淬、蒸、拌、酿等多种制备方法。多种中草药可强身健体,且毒副作用小,与酒相溶,药增酒性酒助药行,可预防疾病保健延年[4]。同时酒还可用作药引,引导药物的效能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即所谓的行药势。且酒味芳香醇厚,还有矫味矫臭的作用,可用于矫正五灵脂等药物的特殊气味,方便临床服用[5]

此外,取其上行发散之力,可作心、肺、肝、胃、经的引经药,如乌梅丸中的君药乌梅用苦酒浸渍一夜后再入药,旨在引药入足厥阴肝经而直达病所,取《黄帝内经》中“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之意[6]。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黄柏酒制可引药入上焦,起到清上焦肺热头目之火和四肢肤表之湿热的作用[7]。这些都是酒与药结合的价值所在。

3、药酒的现代发展与应用

随着酒在医疗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酒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医者将酒与药进行了紧密结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配制酒药酒,使酒在医学领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药酒目前主要是中药药酒,它是将不同功效的中药与酒相融合,配成具有不同效用的酒剂,不但配制方法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可使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易溶于其中而充分发挥效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3.1分类

药酒可按照功效、使用方法、生产标准等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主治功用可分为滋补类、活血化瘀类、抗风湿类和壮阳类四类,如十全大补酒、当归酒、木瓜酒、参茸酒等[8]

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有口服和外用两种,当然还有些药酒同时具有这两种方式口服药酒根据所浸中药作用的不同分为治病和补虚两种,一曰祛风寒通经络,一曰补气血调阴阳,以内服起效[9];外用药酒有涂搽、酒浴、热敷等多种使用方法,可用于活血化瘀、续筋疗伤

根据生产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保健酒和国药准字号药酒,保健酒主要是由多种补益药材制成的功能药酒,用于养生健体;国药准字号药酒是指已获批准文号的药酒,具有和其他药物一样的特性,以临床治病为主要目的。

3.2制备

为了更好发挥药酒的作用,必须严格控制其制备的每一环节,争取配制出药效良好、药性稳定、使用安全的优质剂。这就要求从原材料和基酒的选择、工艺方法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质量最优。

3.2.1原材料的选择

药材和酒是药酒制备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药酒的功效。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药材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存在差异,在进行药酒制备时要依据所针对的疾病和要产生的疗效尽可能选择最佳中药材。

酒的种类很多,有清酒、黄酒、白酒、米酒、醇酒、水酒等,因白酒是蒸馏酒,具有散寒邪、助药力、通血脉之功,故药酒多用度数不同的白酒制作[10-11]

浓度不同的基酒,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程度不同,甚至会改变溶出的药用成分,从而改变药酒的功效。有研究用回流法提取十一方药酒,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明确了回流提取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发现,当白酒浓度参数为50%时,药酒中三七、红花、大黄等药物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大黄酚、山萘素可量化到最大[12]可见不可简单地认为浓度越高溶出率越高,而应根据不同的药材灵活对待。

3.2.2工艺方法

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是影响药酒最终功效的关键性因素,而不同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药酒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提取时的温度等。

传统提取方法多采用回流法、浸泡法、渗漉法等,方法成效各不相同,其中浸泡法最为常用,浸提后可通过蒸馏技术提高酒精纯度[13]。如运用渗漉法和冷浸法两种方式分别制取天麻药酒,研究天麻中天麻素的平均提取量,结果显示,两者所提取的有效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动态渗漉法提取效率明显高于静态冷浸法,说明渗漉法的活性成分溶出率更高[14]

关于提取时的温度,渗漉法和浸泡法通常在室温下就可以提取得到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而回流法为确保有效成分的溶出对温度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稍高的温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但与此同时也要特别注重有效物质的耐热性等因素[15]。如在研究天麻药酒的浸泡工艺及其抗血凝作用时发现,天麻药酒制备过程中,温度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天麻素的溶出率[16]。采用优质白酒渗漉提取法对杜仲药酒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的结果则表明,低温和澄清剂相结合对药酒的澄清效果最佳[17-18]

工艺中采用低温和超滤相结合的方式对药酒进行澄清处理,简便易行,且适合于量化生产,采用这种方法研究风寒宁药酒的制备工艺已取得效果[19]。含有有机酸或者挥发油的中药如当归、五味子、白芍、川芎等药材的有效成分大都存在于药物来源植物的腺毛、分泌细胞或树脂道等各种组织中,对此类药材的酒制过程应有效地将其破壁,尽可能提高溶出率[1

此外,对芍药苷根茎类药材可选用蒸馏水或乙醇等不同的溶媒渗漉,但因水提时过滤糊化的淀粉粒较困难,故一般情况下还是采用醇提更为合适[20]

随着药酒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增加了发酵酿造法等方法[21],且提取工艺也逐步走向成熟。如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南五味子药酒的发酵技术条件,对直接发酵和提取有效成分后药渣发酵同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药渣发酵过程更容易控制[22]。因此,制备不同的药酒时可以尝试不同的条件方法,择优选用,尽最大可能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提高功效。

3.3临床应用

药酒在临床的应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以按摩醪药”,其中醪药即指一种药酒。明代《本草纲目》中也载有许多药酒方如枸杞酒等,且因其疗效较好而沿用至今[23]

目前药酒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研究者[24]采用口服复方雷公藤药酒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血生化指标等方面该药酒的效果均优于西药;另有研究者[25]则用雷公藤酒浸提取剂治疗该病,治疗后半年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减低,关节炎症状有所缓解,血液免疫学指标发生明显改善。

一项研究[26]采用口服抗类风湿药酒对96例患者实施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达89%。另一项研究[27]用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当归等药物自制中药药酒内服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2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7.2%,其中完全治愈58例,治愈率达80.6%,疗效显著。

外用药酒同样有效,以其配合其他疗法联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方法。一项研究[28]用黄芪、红花、当归、地龙组成的中药酒浴液辅助治疗中风偏瘫25例,治疗后患者神志、语言、功能均取得较大程度的改善。另有研究[29]采用防感药酒外涂联合经络按摩的方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结果显效19例,总有效率达89.7%。还有一项研究[30]用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治疗坐骨神经痛,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在运动医学中,对前期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积极处理和治疗非常关键,一项研究[31]使用中药酒浸剂外敷配合超短波治疗运动员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结果显示,此方法对早期急性外伤疗效明显。小儿肌性斜颈在早期无骨性改变,但日久可致颈椎发育异常,应及时治疗;另一项研究[32]采用推拿联合药酒外涂治疗该病,可纠正颈部畸形、帮助恢复功能。有研究者[33]利用关节错缝术配合壮药酒烫熨治疗腰源性腹痛,亦取得明显效果。

4、药酒的质量标准

为了进一步保证酒剂的功效,应对制剂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研究。目前针对药酒的制备过程、检测和使用均制定了明确标准,质量控制从源头把关,从酒源、药源、生产使用等多方位全面把控质量,不断完善药酒现有标准,增强各环节检验的专属性和精确性,增加量化指标,精确图谱和数据分析,做到质量标准能真正反映药酒的质量[34]

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酒剂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及方法有性状、pH值、乙醇量测定,后又增加了化学鉴别、法薄层层析法,鉴别项也逐渐增多[35]

目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酒中的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中某一个或某些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准确,可用于反映药酒质量的标准[36-38],且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效[39-42]。此外,古蔡氏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有研究用该法测定蛇伤药酒中砷盐含量,证实其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质量检测方法[43]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讨药酒的沉淀及澄明度质量标准问题时,有研究者阐明,沉淀物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有用成分,制备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澄明度”而无限地清除产品中的沉淀[44]

5、药酒的使用注意

药酒主要用于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两个方面,范围涉及多种领域的多种疾病,无论是保健酒还是国药准字号药酒,使用时都要明确禁忌,尤其药房可直接出售的保健酒,要警惕药酒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国药准字号药酒则要严格遵医嘱,切忌盲目使用[45],如巴比妥类和大量乙醇作用会导致严重的中枢抑制,不可同服。外用药酒外擦时可以适当配合一些推拿手法进行揉捏或推压,但按摩手法不宜用于新伤,有较严重疾病的患者也应禁止使用。虽然有些药酒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但原则上只能外用的药酒不得内服,以免引起中毒反应,需严格遵照标准执行[46-47]

6、结语

从单一的饮用酒到将酒应用于医疗领域,从单纯的辅助药引到现在的药酒发展,可以说酒与药的结合发生了质的飞跃,其在治疗、预防、保健及养生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作用。目前学者对药酒的临床使用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现代科学制备方法也不断改进,药酒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为此,我们应该重视生产,提高效率,进一步规范使用标准,加强制度管理,掌握最新科技生产动态,研发新的科学酿造技术,为药酒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志萍,辛宁,于长江,等. 中药药酒的控制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进 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 19) :19-21.

[2]陈熠. 中国药酒的起源和发展[J]. 江西中医药,1994,25( 2) :48-49.

[3]许敬生. 酒为百药之长[J]. 河南中医,2013,33( 3) :321.

[4]僧海霞.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药酒基酒考[J]. 中医杂志,2013,54( 2) :174-178.

[5]文燕,郭玉琴,屈玲. 浅谈酒的药用价值[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12) :159.

[6]吕中茜. 酒为百药之长[J]. 湖北中医杂志,2012,34( 10) :32-33.

[7]赵凤林. 试论药酒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2( 2) :49-50.

[8]秦筠.酒:百药之长[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 :5-6.

[9]陆基宗. 合理选饮药酒[J]. 东方药膳,2007,4( 3) :4.

[10]周进东,罗兴洪,赵霞. 药酒规范制作和使用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 1) :63-64.

[11]吕倩,庞来祥. 中药药酒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 19) :113-115.

[12]莫小林,伍小燕,龚敏阳,等. 十一方药酒回流提取制备工艺优选[J]. 医药导报,2014,33( 1) :90-93.

[13]杨欣文,吴德康,李俊松,等. 中药酒制法的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 3) :274-277.

[14]孙景莉,吕金课. 天麻药酒渗漉法与冷浸法工艺比较[J]. 中医研究,2000,13( 6) :15-17.

[15]宛玉祥,梁雪娟,刘浩,等. 药酒现存问题与建议[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 12) :56-59.

[16]丁诚实. 天麻药酒的浸泡工艺及其抗血凝作用[J]. 食品工程,2009,6( 2) :29.

[17]武小赟,王俊涛,雷光萍,等. 杜仲药酒制备工艺的探究[J]. 酿酒科技,2015( 1) :89-91.

[18]王俊涛,武小赟,莫明波. 杜仲药酒澄清工艺探究[J].中国药业,2014,23( 18) :58-60.

[19]马宏峰,张立雄. 风寒宁药酒制备工艺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2016,9( 10) :69-70.

[20]战渤玉,车绪凤,尉炳超. 中药酒剂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0,27( 3) :120-122.

[21]李冀,隋姝婷,李在斯,等. 酒剂的起源发展与现代临床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15,32( 5) :41-42.

[22]王少杰,杨敏,于新. 南五味子药酒发酵条件优化[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 1) :109-113.

[23]田友吉. 药酒临床应用浅谈[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 20) :125.

[24]孟彪,高立珍,赵和平. 复方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信息,2013,30( 10) :94-95.

[25]高占珍,陆军,祁亮,等. 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临床免疫指标改变[J]. 宁夏医学杂志,2013,35( 8) :683-684.

[26]张斐,唐晨,彭丽岚. 抗类风湿药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6例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 4) :390-392.

[27]王群洋,谷亚玲,杨惠,等. 中药药酒治疗血栓性静脉炎72例临床报道[J]. 现代中医药,2004,24( 5) :37.

[28]李红. 中药酒浴辅助治疗中风偏瘫25例[J]. 河南中医,2013,33( 7) :1065.

[29]王桂玲,李明吾,龚海荣,等. 防感药酒外涂联合经络按摩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39例[J]. 江苏中医药,2012,44( 11) :64.

[30]孙志卿. 用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 24) :36-37.

[31]李彦. 中药酒浸剂配合超短波治疗运动员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102例疗效观察[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14( 2) :51-53.

[32]李琳苹,金城钟. 推拿联合药酒外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J]. 中医正骨,2014,26( 4) :56-57.

[33]兰靖杰,张宏生,王碧清,等. 关节错缝术配合壮药酒烫熨治疗腰源性腹痛30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 7) :47.

[34]陈代国,王应静. 药酒目前使用现状及合理使用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8) :2113-2114.

[35]王芳伟. 浅析我国酒剂质量标准现状[J]. 河南预防医

学杂志,1997,8( 6) :367-368.

[36]黄诺嘉. 驱风药酒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2004,( 3) :192-195.

[37]马晓星,韩翠艳,朱丹,等. 益康药酒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5) :101-104.

[38]廖晓嘉,陈军锐,周燕双. 跌打药酒质量标准提高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 9) :12-14.

[39]德吉措姆,次旦多吉. 蒺藜药酒薄层色谱鉴别与乙醇量测定的研究[J]. 西藏科技,2016( 2) :73-75.

[40]何传进. 寒痹药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中医学报,2011,26( 11) :1321-1322.

[41]干国平,王中红. 杞蓉药酒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2004,26( 2) :113-115.

[42]王相忍,郭海丽. HPLC 法测定骨痛药酒中大黄素的含量[J]. 光明中医,2015,30( 8) :1641-1642.

[43]梁志云,昌水平,余香,等. 古蔡氏法测定蛇伤药酒中砷盐含量[J]. 蛇志,2016,28( 1) :7-8.

[44]李如海. 关于民族药酒的沉淀及其澄明度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1( 11) :49-50.

[45]张鉴,魏爱英,李彥博. 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8.

[46]孙清廉. 外用药酒怎样正确使用[N]. 上海中医药报,2004-07-23( 007) .

[47]洪宁,罗兴洪. 药酒的临床应用述略[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 2) :92-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