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丹的肖像创作

 聰哥的寶藏 2018-04-17

(2015-03-13 21:38:39) 朱尚熹

罗丹的肖像创作
    看了罗丹的《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各种创作小稿和创作成品,很有意思,你能联想到他的创作过程很有学习的价值。他一般在采集素材的初期要做一个完全接近对象的写生像。罗丹在如何去雨果的工作室进行写生所费的周折在《罗丹艺术论》一书中写得很详细。这样的写生头像(同时也有素描写生),作为他熟悉对象造型特点的途径必不可少。不同的对象特点不一,尤其是大的造型最为重要。雨果头像的整个造型就像个冬瓜,而巴尔扎克的头像就稍微短胖腮帮宽大。有了这些关于对象造型特点的把握之后,就开始很自由地配和整个雕塑的形体空间来编了!到最后的定稿出来,这个期间(一年或几年)就要做很多可能性的实验性变体稿。最后出来的东西不是我们现在国人的雕塑创作“越来越深入”,而是越来越像“雕塑”,具备更好的大的空间关系,更好的雕塑语言,更为贴近的对象的精神。相比之下原来的写生初稿是那样地小气,那样地单薄,那样地不起眼。罗丹的过程作为一面镜子可以照照我们自己的创作情形。

罗丹是为雕塑而活的,一切都要为他的雕塑语言服务,包括不惜使甲方不解,甚至动怒。在罗丹那里不是语言为题材主题服务,而是主题题材是在为他的雕塑语言服务,酣畅淋漓的生命塑造是他的原动力,主题题材,说白了就是个油头而已。《巴尔扎克》最后给裹起来,他是在探索他的关于雕塑的室外性以及向哥特和希腊大师致敬呢!

    这次,我要把最写实的巴尔扎克面具相和他后来做的变体稿头像都要临一遍,大概一共有三四个头像,我想将来陈列起来,会很有意思,让大家看看他如何让作品更加雕塑的。

罗丹的肖像创作

罗丹的肖像创作

罗丹的肖像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