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苍凉豪壮的一首词,无比遗憾,让人看了悲愤难平!

 dbnjhkq 2018-04-17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所以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使得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辛弃疾有个同乡好友叫党怀英。党怀英大辛弃疾七岁,却一直对他十分尊敬,以“兄”相称。两人才华过人,乡里人便将两人并称为“辛党”。两人当时都拜了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刘瞻对他二人也颇为欣赏。

史上最苍凉豪壮的一首词,无比遗憾,让人看了悲愤难平!

有一天,刘瞻想要考察考察这两个学生,便把他俩叫过来问道:“你们对于以后的生活可有什么理想?”

党怀英听后不假思索地说:“自古先人有训,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学生以后也想要去朝廷做官,以求光宗耀祖。但如果不考取功名,像老师这样,在山野之间找到一个安静处所,每日吟诗作词,即使生活困窘一些,也能够怡然自得。”刘瞻听到党怀英的想法,觉得与自己的观念颇有契合,心里很喜欢,对他大加称赞了一番。

刘瞻又转而问辛弃疾的理想是什么。辛弃疾说:“做官并不是我的追求,我最想做的,是用词揭露朝廷的黑暗,用宝剑杀尽天下的奸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辛弃疾这孩子果然非同凡人,不由得暗自赞叹。但他又担心这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去,恐怕会招来祸患,于是只好把夸赞的话咽下,警告辛弃疾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后来,辛弃疾和党怀英两人果然因为志向不同而分道扬镳了。他们的故乡沦陷后,党怀英成为了金国的官员。辛弃疾却带领两千人在家乡揭竿起义,抵抗金国的入侵,后来追随南宋朝廷到了南方。但是,由于受到朝廷奸臣的排挤,他却一直不得志,被迫长期隐居在江西上饶,后来一直到六十几岁的时候,他才终于被任命为绍兴知府。

史上最苍凉豪壮的一首词,无比遗憾,让人看了悲愤难平!

那时,著名的诗人陆游也住在绍兴。辛弃疾到绍兴上任后,就去拜见当时已八十多岁的陆游。两个人在政治上的想法相似,都极力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因而他们一见如故。

当辛弃疾有机会去杭州施展更大的抱负时,陆游写了一首诗给辛弃疾,其中有两句是“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思是说,辛弃疾是跟古代管仲、萧何一样伟大的人物,大材小用实在太遗憾了。

陆游是十分懂得辛弃疾的,辛弃疾又何尝不为自己的“大材小用”感到苦闷呢?1205年,朝廷以北伐之名又重新起用了已六十多岁的辛弃疾,命他作镇江知府,把守军事要地。到任后的辛弃疾积极展开准备工作,却渐渐发现,所谓“北伐”不过是奸臣们进行权力斗争所打的旗号罢了,朝廷中并没有人真正在为北伐作打算。

史上最苍凉豪壮的一首词,无比遗憾,让人看了悲愤难平!

这年,辛弃疾登上了北固亭,凭栏远眺,感慨万千,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正是应了陆游的那句“大材小用”啊!于是,他便用词记录了自己的苦闷之情,这就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中有着深重的忧虑,充满了一腔悲愤。上阙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阙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整首词借古讽今,悲凉豪壮,既有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也有对自己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感慨。这首词让我们记住了辛弃疾,一个义重情深、矢志不渝的伟大爱国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