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C模型为核心素养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雨叶涵鹃 2018-04-18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对外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和《中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质量评估报告》两项成果。

  2015—2016年,受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委托,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完成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国际进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受国际组织委托、作为主持方独立完成的教育报告,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中国21世纪人才标准联盟三方携手,力图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关于21世纪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完成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5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3—4个要素,这5方面素养简称为5C素养。

  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认为,该报告在系统阐述五大素养的内涵、要素与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明确了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五大素养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不同角度反映了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为全球核心素养研究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为全球推进核心素养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并将其置于核心素养的统领地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涵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其他各方面素养提供价值指引,重视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都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在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层面,当前全球都缺乏广泛、系统的教育实践,缺少指向核心素养的具体可行的教育解决方案,为此,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起并组织主办了“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迄今已连续举办3届,共有700余项成果参展。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中国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质量评估报告》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三届教博会首次提出基于SERVE模型(解决方案[S]+应用推广案例[E]+标准规则[R]+价值理念[V]+服务于教育[E]=优秀教育创新成果[SERVE])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质量测评框架,为不断提升教育创新成果的质量提供了有力指导;通过举办教博会,建设了中国教育创新成果优秀案例库,首批入选的92项成果既展示了中国教育创新的风貌,也为教育实践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深入分析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还能整体把握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成果的发展水平,引导教育创新成果质量提升的方向。

  不过,刘坚亦指出,目前教育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机制尚不成熟,教育界与企业界的跨界合作尚不充分,教育功能强但商业价值弱的成果推广应用比较困难。教育创新成果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府政策支持、舆论环境和市场规则,还有待破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