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办丧事,为何往老人手里塞打狗鞭和麸子布袋?

 天助我顺 2018-04-18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随着城市化和丧葬礼俗的变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懂相关礼仪,往往在突如其来的变故前手忙脚乱。

这在过去的乡村中,是绝不会出现的情况,因为都有主事人,孝子只要听吩咐就行。下面以山东东部乡村为例。

农村办丧事,为何往老人手里塞打狗鞭和麸子布袋?

按照这一地区乡村以前的丧俗,任何人在病危后都要回到家中,即使之前住在医院,当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后,就要尽快回到家里由其子女侍奉左右。

在丧者弥留之际,所有的子女都要围在身旁,以便聆听其临终教诲,俗称“送终”。丧者去世当天称为“当日”,火化、设灵堂、报丧等程序都要在“当日”完成。

农村办丧事,为何往老人手里塞打狗鞭和麸子布袋?

老人去世后,负责主持整个丧葬仪式的“主丧爷”便被请来,指导其子女完成丧葬仪式上的各种仪礼。

因为在当时情境下丧者的子女都非常悲伤,在短时间内要做的仪俗又相当繁多,许多事情还要严格按照传统规矩,所以举丧事宜通常是请当地有经验的主事来,即俗称的“主丧爷”,由其全权负责与丧事有关的所有事情,子女们只管守铺尽孝。

农村办丧事,为何往老人手里塞打狗鞭和麸子布袋?

主丧爷首先指导其子女烧“倒头纸”,主要就是为“收买”掌管阴间生活的官员,希望丧者去阴间的路上能够顺利、不遭苦难,然后指导其子女完成入殓仪式。

入殓有“入小殓”和“入大殓”之分,“入小殓”是指帮死者梳洗、沐浴、换上寿衣;“入大殓”是指将死者遗体放入棺材。

梳洗时,只需在丧者前胸、后背象征性地各抹三把,口中默念“爹(娘),给你洗洗”之类的话,再简单地修剪下指甲。

当地人认为,人死后,如果不梳洗沐浴使其干净离去,阴间会不接受他,丧者就会成为野鬼。

农村办丧事,为何往老人手里塞打狗鞭和麸子布袋?

梳洗过后要尽快给丧者换上已提前准备好的寿衣,女主丧爷帮忙缝制“打狗鞭”、一串“打狗粮”、两个“麸子”布袋让丧者拿在手里。

传说人死后的路途当中要经过一个“恶狗村”和一座“蚂蚁山”,准备这几件宝贝,一是对付挡道的恶狗,一是对付成群的蚂蚁。

整理好后,只需等待灵车来运送遗体去火化即可,灵车依据运送距离收取一定的交通费用。

火化有“保留全尸”和普通火化之分。“保留全尸”是指丧者火化后剩下的主要身体骨头要全数保留,意为“留全尸”之意。

运营/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