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1例睾丸切除术病因分析

 dcfu94 2018-04-18

龙智,何乐业,汤育新,蒋先镇,王津伟,

陈文航,汤进,张一川,杨驰


(中南大学,1.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2.前列腺疾病研究所,3.湘雅三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13)


【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切除的病因,以及不同年龄和时间段的病因构成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91例睾丸切除患者的病因,比较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间段的病因构成比及其顺位。结果:0~25岁阶段以睾丸扭转坏死(45.8%)、隐睾(32.5%)和睾丸肿瘤(16.9%)为主;26~50岁阶段病因以睾丸肿瘤(42.4%)、隐睾(25.9%)和结核(10.6%)为主;51~75岁和>75岁的年龄组中,前列腺癌是最主要的病因,分别为77.6%和84.0%,睾丸肿瘤(10.2%)也是51~75岁年龄段不容忽视的病因。1993~2009年的病因构成比变化不大,前列腺癌、睾丸肿瘤、隐睾、睾丸扭转坏死分别是导致患者睾丸切除的前4位病因;但2010~2014年睾丸肿瘤上升为第1位,前列腺癌下降到第4位。 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接受睾丸切除的病因有明显的差异。近5年来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去势手术的比例显著减少,可能与社会整体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关。


【关键词】睾丸切除术;病因;睾丸肿瘤;隐睾;结核;睾丸扭转坏死;前列腺癌;年龄



作者简介:龙智(1973-),男,湖南望城县人,副主任医师,博士,从事前列腺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杨驰,Email:yangchi522@163.com


睾丸切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决定睾丸切除的病因有睾丸、附睾以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包括肿瘤、创伤、炎症、先天性疾病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各不相同[1],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再次总结20年来在湘雅三医院行睾丸切除术的病因构成比及变化趋势,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291例患者实施了单侧或双侧睾丸切除手术,年龄0~87岁,平均44.3岁。病因统计中,结核包括睾丸、附睾结核,炎症包括睾丸脓肿,肿瘤包括睾丸、附睾、精索和腹股沟的肿瘤,前列腺癌为腺上皮细胞癌。按年龄将患者分为<25岁、26~50岁、51~75岁和>75岁组;同时,以5年为一时间段,分析不同时期睾丸切除的病因构成比及其顺位。


1.2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各组病因总体分布采用×列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如果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Nemeny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构成 在291例患者中,共有10种病因,其中前列腺癌、睾丸肿瘤、隐睾和睾丸扭转坏死是导致睾丸切除的主要病因,见表1。


2.2 病因在不同手术年份中的分布 占据病因前4位的均为前列腺癌、睾丸肿瘤、隐睾、睾丸扭转坏死。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2010~2014年分组中10种病因的总体分布与前3个年度的分布不完全相同:睾丸肿瘤上升为首要病因,前列腺癌下降到第4位(=36.821,P<><>


2.3 不同年龄阶段中的病因构成 0~25岁病因主要是睾丸扭转坏死(45.8%)、隐睾(32.5%)和睾丸肿瘤(16.9%);26~50岁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睾丸肿瘤(42.4%)、隐睾(25.9%)和结核(10.6%);但两组之间的病因分布无显著差异(P=0.12)。50~75岁以前列腺癌为主,比例为77.6%,>75岁前列腺癌比例高达84.0%,两组之间的病因分布无显著差异(P=1.0)。但是5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病因变化有差异(P=0.001)。


3 讨论


睾丸切除的病因可分为睾丸源性和非睾丸源性。睾丸源性病因是由于睾丸自身的疾病,如肿瘤、先天性畸形、损伤、感染等,以切除睾丸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本组中占66%。非睾丸源性病因是需要切除睾丸来治疗其他脏器的疾病,多见于去势手术治疗前列腺癌[2]和变性手术[3]。在所有的10种病因中,前列腺癌(34.7%)、睾丸肿瘤(20.6%)、隐睾(17.5%)和睾丸扭转坏死(15.1%)是导致患者睾丸切除的主要病因,占总病例数的87.9%。


3.1 前列腺癌 作为首位病因,前列腺癌也是老年患者切除睾丸的主要疾病。前列腺癌确诊的高峰年龄为75~79岁[4],我国60岁以下的发病率仅为0.1/10万,60岁以后迅速上升,75岁以上的发病率高达89.96/10万[5]。本组的10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为90例;在不同的年龄组中,51~75岁和>75岁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77.6%和84.0%。作为内分泌治疗的核心,去势治疗包括了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6]。手术去势可使患者终身处于去势水平,有显著的经济优势,但是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药物去势在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有手术去势无法替代的优势[7]。


综合我院数据,在年收治前列腺癌病例数无下降的前提下,手术去势的比例在逐渐下降。究其原因,第一,可能与我们对内分泌治疗系统的认识有关;第二,2011年后我国提高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扩大了支付比例和覆盖的范围[8];第三,近年我国快速发展的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9],极大缩短了城乡距离,也可能是促进患者定期返院接受药物治疗因素。


3.2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是睾丸切除的重要睾丸源性病因,近5年数量居于首位(25.6%)。约98%的睾丸肿瘤为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精原细胞瘤为主,患病的高峰年龄为35~39岁[10]。从本文的数据来看,睾丸肿瘤是26~50岁年龄阶段的首要病因(42.4%),生殖细胞肿瘤占83.3%,其中精原细胞瘤占56.7%。非精原细胞的生殖肿瘤多发于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患者[11],在本文的26~50岁年龄组有4例,1~25岁年龄组有12例,其中10岁以下患者多达10例(16.3%)。


在10例睾丸非生殖肿瘤中,淋巴瘤占半数。原发于睾丸的淋巴瘤很罕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霍奇金淋巴瘤少见[12]。本组5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但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所有患者接受了CHOP化疗方案,并辅助放射治疗。


3.3 隐睾 隐睾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最佳年龄为1~2岁。如果患侧精索过短,保守或手术治疗不满意;患者年龄超过10岁,异位睾丸发育不良、或者可疑恶变的隐睾,均可考虑行隐睾切除术[1]。本组96.1%的患者年龄小于50岁,其中94.1%的患者年龄超过10岁。术后病检均未发现恶性病变的迹象。


在这些患者中,两性畸形的患者为15例,其中13例男性假两性畸形为双侧隐睾,2例真两性畸形为单侧隐睾,所有患者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治疗方案均采用了保留女性的手术方式,即隐睾切除、阴蒂缩小和外阴成型术。


3.4 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是小儿泌尿外科罕见的急症[13],>25岁的男性年发病率为3.5/10万,其中有两个年龄段的发病高峰,分别为10~14岁(7.7/10万)和小于1岁(7.6/10万)[14]。本组44例睾丸扭转的患者中,86.3%的年龄在25岁以下也是该年龄组中首要的病因。其中2例为新生儿,产后即被诊断为睾丸扭转坏死。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生于产前,具体原因不详,扭转的睾丸几乎无挽救的机会[15]。


睾丸扭转多发生于深夜或凌晨(38/44),患者起病早期常被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早期的睾丸扭转,可尽快手术复位并固定;如果术中证实已坏死,则需切除患侧睾丸。对侧的睾丸需要固定,避免以后发生扭转。


3.5 其他病因 睾丸和附睾的感染性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因,包括结核(4.8%)和睾丸脓肿(2.1%)。结核在26~50岁的年龄组中居第3位(10.6%),单纯睾丸结核极少,多为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所致[16],本组14例患者均受附睾病灶累及。由于多数结核症状不典型,患者常被误诊为睾丸附睾炎。


性倒错是一种性心理和性行为异常的疾病,患者常要求变性手术来达到性别转换的目的。1998年我科实施了湖南省首例变性手术,男性患者接受了睾丸阴茎切除、“女性”外阴成型、结肠带血管蒂“阴道”再造成型的手术。由于当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参考,术前的伦理评估和第3方公正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外伤、阴囊或者腹股沟的病变累及精索或者睾丸,也是切除睾丸的少见病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