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 中国40岁以上居民有7700万慢阻肺患者,普及肺功能检查刻不容缓

 糖果堡宝 2018-04-18


2018年4月9日柳叶刀杂志呼吸病学子刊(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该研究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于2014-2015年组织开展,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县(市、区),对66752名40岁及以上成人的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参照国际通用的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全部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肺功能检测作为诊断依据,全程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方式,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方法规范和质量控制严格、数据质量较高的全国代表性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慢阻肺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今后慢阻肺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研究结果发现,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男性(19.0%)显著高于女性(8.1%),并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依据该结果,估计全国40岁以上居民中约有7700万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以及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在中度及以上(GOLD II )的比例约占43.7%,33.7%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或呼吸困难等慢性呼吸道症状,而不足1%患者知晓自己患有慢阻肺,只有5.9%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11.7%接受过相关治疗,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该结果提示,目前我国在对慢阻肺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治疗上存在明显不足,亟待采取综合性的慢阻肺防控策略降低慢阻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研究还揭示了慢阻肺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我国西南地区慢阻肺患病率最高,达到20.2%,其次是东北(15.6%),中部地区最低(10.2%)。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职业暴露、室内污染燃料使用、区域环境污染指标等因素影响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慢阻肺患病率高于中部地区。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开展专题研究以进一步探讨造成慢阻肺患病状况地域差异的原因为精准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对于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中国40岁以上居民中慢阻肺患者达7700万,三分之二的患者没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这更加凸显了慢阻肺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并诊断慢阻肺的关键技术手段,故在体检中普及肺功能检查非常重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在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任务中,首次要求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这为全面普及肺功能检查和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目前,我国已明确将慢阻肺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并逐步推进慢阻肺的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成为慢阻肺早筛早诊、患者管理的主要战场。但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肺功能检查普及率仍非常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机构开展肺功能检查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故提高肺功能检查在基层医院的普及程度,推广肺功能检查适宜技术刻不容缓。


点击“阅读全文”前往柳叶刀杂志官网查看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