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南山遺址玉器欣賞

 RK588 2018-04-19

小南山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中俄邊境上的烏蘇里江左岸,發現時已遭破壞,1991年在山頂發現了墓葬,墓葬分佈在山脊上,形制突出特點是上封積石,下鑿基岩,火燒毀器,封石由不規則的石塊堆積而成,多為一層,石堆保存完整者呈圓形。封石堆下的墓壙多為長方形,但大小不一,深淺各異,方向多為東北-西南。

墓葬隨葬品以玉器和石器為主,還有部分陶器,這些遺物出在封石堆中或石碓底部,也有的出自墓坑中。一些石器和玉器有被故意折斷的現象,說明存在毀器習俗。因埋藏條件原因沒有發現骨器,人骨保存不佳。

發掘出土和追回了81件玉器,是黑龍江省出土史前玉器最多的一個地點,主要器形有玦,環,匕形器,珠,管,彎條形器,斧等。考古簡報推斷其年代相當於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黑龍江省博也是這個說法,但依據玉器的樣式及工藝,還有陶器和石器看,該遺址的年代應早於紅山文化,與查海-興隆漥文化相當。

一部分玉器表面有凸凹不平的圓弧形痕跡,這是砂繩切割的明顯特徵。石器出土數量較多,打制的有細石核、石片、石葉、石矛頭、石刀、石鏃和端刮器等,磨制的有礪石、箭杆整直器、石鏃、錛、斧、鑿和穿孔筒形石器等。可復原的陶器數量不多,目前僅有3件陶罐和5件小陶杯,但是發現了較多的陶片,這些陶器夾細砂,表面黃褐色,內部呈黑色,全部為平底器,在外表面口沿下部施有呈條帶的戳印櫛齒紋,口沿微侈加厚。根據墓葬中的碳獲得三個碳十四測年資料,分別是距今7890±30年、8020±30年和8150±30年,經校正後在距今9135-8595年之間。

 (以上文字資料來源於社科院考古所官網,有修改)

 

這些玉器,雖然形制古樸,工藝相對原始,但顯示出將玉從石中獨立出來,對於玉的認知和選材觀念的明確,鉆孔,片切,線切及拋光工藝在此時也已經相對成熟。玉器的主要功能,還是滿足裝飾與美學的需要,此時應尚無通神禮器的文化內涵。

 

下面是筆者在黑龍江省博看到的小南山文化玉器中的一部分照片,此外還有一件三孔玉珮,因為館方展陳的問題,無法拍照。所有圖片無自由版權,未經許可請勿他用,借圖請函:musinger@foxmail.com。





小南山遺址出土了一件這樣的壓製石矛

製作精細且精美,與中國傳統舊石器做法有些不同,值得注意


黑龍江省博展一件這樣的星形石

斷代筆者認為屬於紅山文化同期甚至更早才對


黑龍江省尚志市亞布力遺址出土的玉耳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