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洪武 (1368-1401)青料青花仍为进口钴料,可能由于元末明初战乱频繁,进口钴料几乎中断,剩余钴料大多为次等料,故大部分青花蓝中泛灰,少量浓艳。 二、永乐 (1403-1424)青料永乐采用进口料“苏泥勃青”或称“苏麻离青”,高铁低锰,发色浓艳,有凝重感。 三、宣德(1426—1435) 青料宣德青花多为国产料,少量进口料仍为“苏泥勃青”, 国产料发色清淡,青料不稳定,时有流散现象,致使纹饰模糊不清。 四、正统、1436-1449青料 大部分为国产料,青花发色灰暗,少量进口料,发色浓艳。 五、景泰、1450-1456青料 国产料,发色蓝灰色,发闷。 六、 天顺、1457-1464青料 国产料,发色蓝中泛灰。 七、成化(1465—1487)青料使用乐平的平等青,发色淡雅幽静,蓝中泛青灰,透彻而明晰,无漂浮感。 八 、弘治(1488—1505)青料弘治乃采使用平等青,因釉层不及成化肥腴,故青花发色不及成化淡雅,少数浓艳者则呈现深沉的灰蓝色调。 九、正德(1506—1521年)青料此时钴料为多元化,早期为平等青,中期石子青,晚期石子青、回青并用,青花发色前期既有成、弘清雅的色泽,中期大部分呈浅灰蓝色、色不浓重却很稳定、匀净,一部分青花晕散,色泽也较浓重,类似永宣,但漂浮流散。后期青花部分出现泛紫现象,青花绘画技法仍采用双勾线平涂。 十、嘉靖(1522—1566 )青料嘉靖官窑主要使用“回青料”,又有称之“青金蓝”或“佛头青”,烧成后蓝中泛紫,有晕散,一般回青料要加石子青,因回青料昂贵,民窑在回青料中多掺石子青,故呈灰蓝色微泛紫。 十一、隆庆(1567—1572)青料隆庆官、民窑多为回青料,色泽纯正蓝中泛紫。 十二、万历(1573—1620 )青料早中晚期多为“回青料”掺石子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晚期以石子青料为多,蓝中泛灰色。 十三、天启(1624—1627)青料青料以国产的石子青为主,呈色青中带灰而淡雅清丽,少量可能用浙料,提炼纯净,发色浓艳青翠。青色有浓淡层次,无黑色斑疤,不见青色流散。 十四、崇祯 1628—1644青料此时青料有数种:崇祯前期多用石子青料,发色蓝灰色,后期青料加工提炼更为精细,一些精作可能多用浙料,青花色阶增多,层次分明,色泽幽青浓翠,并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 ·END· 古玩今赏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微信号:古玩今赏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