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hanguangyu 2018-04-19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三分画七分裱,书画与装裱,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随着近年来机器装裱的盛行,传统手工装裱也逐渐没落。安徽籍的裱画师杨军今年38岁,是当前我市少有的传统手工裱画师。在杨军看来,和冷冰冰的机器不同,手工裱画不仅工艺更好,更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能为书画赋予新的生命。担忧手工裱画面临失传,如今,杨军寻找着传承人。

结缘>>> 造纸世家走出的裱画师

出生于造纸世家,祖辈5代造纸,杨军的童年便是在薄如蝉翼的宣纸中穿梭嘻戏。因为家里的业务原因,杨军常常为当地一些书画家送纸,看着书画家们在宣纸上挥洒笔墨,杨军对书画产生了兴趣。但受限于家庭贫困,杨军无法接受系统的书画培训。

“既然当不了书画家,那就当个书画的美容师吧。”1997年,17岁的杨军没有选择继续跟随家人造纸,而是慕名独自到山东拜一位名师当学徒。从小接触纸,对“纸性”的了解,让杨军学起来比别人更快。由于需要装裱的书画都是珍贵物品,经不起试验,如果装裱稍有不慎,轻则书画“折寿”,重则直接损毁。裱画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学习过程枯燥,老师也不愿多说,更多只能靠自己领悟。爱好是最大的老师,为了学好裱画,杨军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为师傅做打下手的粗重活,推动着笨重的砑石在纸上来回打磨,一直忙碌到晚上凌晨。“虽然学习过程艰苦,但那时学起来就像着了魔,常常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思考和做笔记,过年也不肯回家。”杨军说,学习两年多,终于于2000年学成出师。

精细>>> “压一分太重,抬一分太轻”

学成出师后,杨军辗转多地,最终2006年在路过湛江市,爱上了这个南方城市的气候和文化,并选择在这里扎根,开了裱画馆。湛江不少文人墨客的字画从这里出去后,换了装扮,便成为了珍藏装饰之物。

在二楼的裱画间内,一张长约4米的大桌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面积,其余空地则竖起扇扇木板,木板上贴着各种上墙的字画等待风干。采访中,杨军正在对一幅字画装裱进行最重要的一环。他先将字平铺在案台上,用排笔在背面刷上一层层薄薄的特制浆糊,然后用卷成筒的宣纸对齐作品边角,再将画作慢慢平铺开来,用棕刷轻轻刷下去,将宣纸和字画粘合到一起,整个过程中,杨军动作轻盈连贯,不过几十秒则已完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要经过多年的磨练,根据字画纸质、天气变化,棕刷刷动的力量也不同,压一分太重,抬一分又太轻,力度必须恰到好处。”杨军说,一幅作品的装裱需要几十道工序,包括托画心、上墙、正心、镶边、扶背……全部裱完需要10天左右。在进行手工装裱过程中,必须心无杂念,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细致入微,慢工轻磨,就像进行一项艺术创作。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传统裱画师寻找传承人

工艺流程:配纸、打蜡、喷水、涂浆糊

创新>>> 独制秘方适应湛江潮湿天气

近年来,随着机器装裱的发展,速度快、成本低的机器装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为什么机器装裱快?机器装裱使用化学原料瞬间高温定型,一天就可以完成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字画的装裱,但也不同程度破坏了书画作品的纸质,影响了寿命,更难谈有独特的韵味。”在装裱机器盛行的时代,杨军仍坚信手工装裱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他更苦心钻研,推陈出新,研制出独有秘方的浆糊,让字画不仅防虫防腐,更可以抗发霉。

初到湛江从事装裱工作,杨军便遇到了麻烦,潮湿的天气不仅让装裱的风干过程延长,更容易让裱好的字画发霉。遇到一些严重的回南天,总有部分客人拿着发霉的字画找杨军修复去霉。怎样才能让字画不发霉呢?杨军在浆糊上动起了心思。小时候家里造纸就在纸中加入了药材,不仅使纸质提升,更起到防霉的功效。杨军便尝试用多种药材,利用温水泡浸,调配好的药水,对上浆糊,一次次尝试装裱。“好的浆糊是装裱的关键,因此,在研制配方时,不仅要注重防霉防蛀,更要注重浆糊对字画的颜色保护,起到延长画的寿命,保持画作墨色滋润鲜艳的作用。”杨军表示,经过多年的调试,直至2015年,才逐步得到满意的配方。如今,经过杨军特制秘方装裱的字画,即便经历严重的回南天,也能保持墨色鲜艳而不发霉。

传承>>> 为传统工艺寻找传承人

自2002年起,杨军主动寻找传承人,先后带过9名学徒,希望能将这门独特的工艺传承下去,然而10多年过去了,却仅有一人学成出师。为何裱画传承难?杨军认为,裱画的过程繁琐、枯燥,没有3年的时间,很难学成出师。此前,曾有不少人主动寻上门,要求拜师学裱画,但一听要学3年,就打退堂鼓了。

“传统的手工裱画少有传承人,除了学习周期长,过程枯燥,更受到机器裱画的冲击。一些人购买了裱画机,就可以开店。”杨军说,“真正要成为装裱大师,不仅要学习工艺,更脱不开对中国书画背后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画、古诗词理论知识的理解,而这更需要沉淀,往往需要十年时间,甚至更长,现在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学习的年轻人太少了。”杨军表示,在带过的学生中,不少学生急于求成,并不专心去体会师傅手中的每一个细节。

为了寻找传承人,自2007年起,杨军开始尝试开设一些免费体验班,让有兴趣者先了解裱画的乐趣。“尽管机器裱画正在盛行,传统工艺难寻传承人,但我仍会选择坚守,因为我坚信,手工装裱蕴含着手工艺人在装裱时的情感,更有艺人的审美和二次创作,这些都是机器装裱难以比拟的。”杨军说。

链接——

裱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裱画应为“裱褙”,亦作“裱背”。指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特指粘贴(如一张纸)在结实的材料上作为装订。即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来装潢字画书籍,或加以修补,使之美观耐久。

裱褙为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基本步骤包括托底、修补、大托、晾干;需经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等数十道工序。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自此传于民间。明清时期装裱技艺成为专门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