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园论坛

 昵称54700915 2018-04-20

不知道大家和我有没有同感,眩晕实在太深奥了,而且进展地特别快,现在很多关于眩晕的观念和知识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比如眼震,教科书上只是简单地提到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和混合性眼震,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要求你了解掌握的会多得多。最近学习眩晕一段时间了,自己想总结一下眩晕方面一些基础的东西,方便自己或站友们学习,站友们认为好的或者重要的内容可以随时加进来,希望能把眩晕的基础知识征集的更加全面一些:


开个头,先放上和眩晕最相关的眼震部分


1. 眼球震颤(Nystagmus,简称眼震)

震的发生与眩晕密不可分。它是指由于无法持续注视目标,眼球缓慢向一侧移动偏离注视目标,之后紧随出现快速的纠正性眼球回跳;是一种不自主、双相、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眼震基础一览表

  眼震的发生机制

   为达到最佳视力,需要将注视物体影响投射至视网膜中央凹区域。主要通过3种机制来维持稳定的注视:
   1、固视(fixation):视觉系统检测到投射到视网膜中央凹的目标影响出现漂移,发出信号重新调整,再次将目标影像投射至视网膜中央凹。
   2、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ar-ocular reflextion,VOR):在头动时产生与头动方向相反的代偿性眼位变化,使视网膜映像在头动时保持稳定,即防止视网膜映像滑动。
   3、整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联络皮质中枢、小脑、上行前庭系统通路和眼动神经核团。

眼震的病因


1. 自发性眼震

定义:狭义而言,当身体正坐位,眼平视前方,不加任何刺激,受检者自身存在的一种眼震称“自发性眼震”。
临床意义:判断是周围性还是中枢的。
看有无固视抑制,固视抑制存在,则提示周围性;
其次看侧卧位试验,如果眼震类型、方向无明显变化,支持周围性;眼震类型、方向改变,则支持中枢性。
再次看凝视诱发性眼震,向健侧凝视眼震增强,向患侧凝视眼震减弱,符合亚历山大定律,提示周围性可能性大,但不能排除中枢性疾病。

2.凝视诱发性眼震

凝视诱发性眼震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
广义的凝视诱发性眼震包括:
1.发生于凝视的各个方向,并随凝视方向改变而改变眼震方向(包括凝视麻痹性眼震);
2.仅在一侧水平方向(向一侧注视时有快相向注视侧眼震,而向另一侧注视时无眼震,可见于亚急性外周前庭病变或单侧小脑病变);
3.一个半综合征(一侧眼外展时发生水平眼震伴对侧眼内收不能,中线脑干病变引起的核间性眼肌麻痹)
4.水平摆动或跳动但无振动幻视(先天性,直视时减弱)

狭义的凝视诱发性眼震:特指上述第一种。

3. I°,II°,III°眼震

I,II,III度眼震特指外周性眼震,符合Alexander定律,即眼震的快相不随凝视方向而改变,向快相侧凝视眼震强度最强。
III°眼震指无论向健侧、患侧还是向前注视,都存在眼震者。
II°指只有向健侧和前注视,都存在眼震,而向慢相侧凝视无眼震。
I°眼震指只有向快相侧凝视才会出现眼震,另外两个位置都没有眼震。

4. 向地性眼震和离地性眼震

向地性离地性可能指的是水平眼震的方向,也可能指的是旋转(扭转)眼震的方向。

水平半规管兴奋时,会出现水平性眼震,根据水平性眼震的方向可以确定是向地性还是离地性。

对于旋转性眼震的向地性和离地性,譬如后半规管兴奋时,出现的是扭转性 上跳性眼震。扭转成分的眼震也可以描述成顺时针和逆时针。

5. 旋转(扭转)性眼震、顺时针和逆时针眼震、水平性眼震、垂直性眼震

(1)旋转性眼震:可以用顺时针和逆时针来描述,但是需要注明是从医生的角度,还是从患者的角度,两者正好是相反的。可能我们习惯默认是从医生的角度。

(2)水平性眼震:一般的描述都是快相向左,或者快相向右。在BPPV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描述,即做roll test的时候,患者仰卧位,向左转头时,如果诱发快相向左的眼震,由于左侧耳在下方,所以又称为向地性眼震(所以在这里快相向左的水平性眼震和左侧转头时的向地性眼震是同一个东西,只是想表达的角度略有差异而已)。自然,如果向左转头,诱发一个快相向右侧眼震,那么也称为背地性眼震。

(3)垂直性眼震:快相向上,朝向上睑的方向,称为上跳性眼震,快相向下,朝向下睑的方向,称为下跳性眼震。这个描述方法和体位无关,也就是说无论是躺着,还是站着,只要符合上述特点,就称为上跳和下跳性眼震。

6.位置性眼震、变位性眼震

位置性眼震是病人在一定体位时出现的眼震。应在暗室睁眼条件下进行,改变体位要慢,不能快于1s,每个体位至少观察20s。位置试验室受检者取端坐-仰卧-左卧位-右卧位-头悬位。位置性眼震是特定头位重力作用引起的,具体机制不很清楚。

查位置性眼震时更多强调是处于某一静止头位时的眼震(与检测耳石症时的变位性有所不同,此时更多强调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过程,)所以此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头部运动的影响,应让患者尽可能慢地处于每一个新的头位,通常应查直立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在每个位置至少维持30秒,能使用frenzel观察最好。观察每个位置有无眼震及眼震方向、持续时间等。尽管有时正常人群可以出现位置性眼震,但位置性眼震常常是病理性:中枢性位置性眼震常常是持续性、方向类型可变、可能双眼不共轭;周围性位置性眼震常比较短暂,方向恒定而且与眩晕程度相关。

诊断BPPV时的各种体位变化后出现的眼震叫变位性眼震。

7.上跳性眼震、下跳性眼震

上跳性眼震(upbeat nystagmus,UBN)  当眼球原位时,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上,上视时加重。其病变部位为前半规管(和/或耳石)上行通路,中脑,结合臂,桥脑中脑交接或桥延交界舌下神经周围核,延髓,被盖腹侧,小脑蚓部前部。基本病因是脊髓小脑变性、MS、Wernicke脑病、脑梗死、肿瘤、脑炎、中毒和外伤。


下跳性眼震(downbeat nystagmus,DBN)  是一种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下,下视时加重。其病变部位在前庭小脑,小脑后部中线(绒球或副绒球)和颅颈交界区。主要病因为脑干小脑血管病、MS、肿瘤、Arnold-Chiari畸形、副肿瘤性损害、药物中毒(抗癫痫药物、锂)和失代偿性导水管狭窄。

8.不全麻痹性凝视性眼球震颤

不全麻痹性凝视性眼球震颤 在中枢性眼震中最常见,当凝视30°时可出现跳动性眼震,快相朝向偏心目标。当眼球原位时,无视觉抑制,病变部位为神经整合系统功能障碍设下前置核和前庭内侧核。

9.周期交替性眼球震颤(PAN)

周期交替性眼球震颤(PAN)  当眼球原位出现左右方向交替的自发性眼震,共轭、水平跳动性眼震,快相向一个方向持续1-2分钟,10-20秒钟的间隔期无眼震,之后眼震方向变为另一个方向持续1-2分钟,重复循环。出现周期性随眼震时左右转头可减弱眼震和眼颤。其基本病因为小脑病变和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如玻璃体出血、白内障、慢性视乳头水肿)。

10.获得性摆动性眼震

获得性摆动性眼震(Acquired swinging nystagmus)  主要表现为眼-上颚肌阵挛:伴随软腭、面肌和咽肌的震颤,可出现多发性硬化。其基本病变部位为脑桥、延髓、中脑、小脑病变。

11.翘翘板状眼震

翘翘板状眼震(seesaw nystagmus)  可产生严重视晃动感,对治疗反应差,主要表现为非共轭性的垂直型钟摆样眼震。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延髓至中脑上部。

12.核间性眼肌麻痹

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当患者凝视病灶对侧时,对侧眼出现外展性眼震,患侧眼内收减慢。主要病因为内侧纵束损伤。


经验交流:眩晕与眼震的基础知识

各种形式眼震的病变定位,欢迎补充 - 丁香园论坛

关于眼震 - 丁香园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