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红桥的前世今生

 网罗天津卫 2018-04-20

大红桥坐落于中国天津市红桥区红桥北大街,是海河主要支流子牙河上的一座桥梁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现存桥梁建于1937年,为天津市历史上较早的钢桥,也是天津市红桥区的名称由来和标志性建筑。目前,大红桥作为红桥区内现存的唯一铁桥,也是天津市仅存的三座开启式铁桥之一,现已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大红桥,是天津卫第一座钢铁大桥。原本是李鸿章计划修建在大胡同总督行辕门前的铁桥,因运署官员的激烈反对,才改建在通往京师的子牙河官道渡口上。

民 国 年 间 带 着

引 发 后 来 水 患 桥 台 的 大 红 桥

令人遗憾的是桥梁的长度稍短一些,无奈之下,施工人员在桥梁两端用青条石各搭建了一座桥台,弥补了桥梁的不足。但,这也为这座桥梁后来的倒塌埋下了伏笔。铁桥建成后,状如彩虹,飞架两岸,巍峨壮丽,被命名为大虹桥,世人皆称为大红桥。

洪 水 冲 毁 大 红 桥

1924年,天津发生洪灾,大红桥两端的桥台严重影响着河道的行洪。不久河岸护基被掏空,青条石的桥台岌岌可危。首先冲垮了大红桥的护岸和桥台,致使大红桥的钢架全部沉入水中。后来几经打捞,仍有半数残骸陷入河底淤泥之中。桥毁之后,人们在原地又修建了一座浮桥以维持交通。

当时一家照相馆的经理预见到大红桥可能要倒塌,遂派了两位摄影师在岸边日夜守候,终于拍到了大红桥倒塌的镜头,为后人留下了这座铁桥难得的历史瞬间。

留 存 至 今 的 大 红 桥

大红桥倒塌近十年后,1933年开始筹建新桥。民国政府计划在大虹桥原址附近重建大红桥,新桥的修建由中方工程师李吟秋先生主持,李吟秋先生吸取了旧桥倒塌的教训,力主将桥梁设计长度增加20米。这一设计方案遭到海河工程局总工程师哈代尔的反对,但李吟秋据理力争,终使哈代尔同意建桥方案。该桥建成至今运行状况良好,证明了李吟秋先生当年坚持的设计方案正确。

大红桥建成后,带动了这一地区商贸、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天津渔业公司大红桥官办店、中利料器公司、津保轮船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都是在大红桥建成后陆续兴建或迁移的。

同兴汽车公司开辟了区内第一条大红桥至海光寺的汽车营运路线。繁忙拥挤的水上运输船只,岸边比肩错落的商铺,皆可再现大红桥往日的喧嚣与繁华。

作为红桥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红桥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红桥区的区名也正取自于大红桥这一历史古迹。

大 红 桥 及 其 两 侧 说 法 不 一 的 桥 墩

在留存今天的大红桥两侧,能够看到两座桥墩。关于这桥墩,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从7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一直计划加宽大红桥,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果,留在大红桥两侧的便是当初预制拓宽用的桥墩。另一种说法是,当初为了修缮大红桥,在桥的两边建了简易备用桥,等主桥修完后,两侧的备用桥就被拆除了,只剩下这两座至今可见的桥墩。

红桥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也是津门商业的发祥地。早在元代,沿河一带就成为原住民的聚集地。明成祖朱棣南下谋国,在今海河三岔口附近渡河,故赐地名“天子津渡”,这便是天津城市名称的由来。自明朝以后,海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逐步奠定了天津作为北方重镇的基础。这组照片记录了今昔红桥区的主要景观。

“天子津渡”碑

三岔口航拍

昔日大红桥(1924年毁于洪水),今日红桥区由此得名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族妹工资就涨5毛钱!

幸福生活靠大家!

微信“天津族”整理自网络,侵权请告知

作为天津的发源地,这座大红桥有其辉煌的历史,今日走在那座大红桥上,还能否感受到它的骄傲?

99%的天津人都喜欢

阅读

阅读

精选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