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思明居士 2018-04-20

——我们都该还他一个清白

1823年,他出生于安徽合肥东乡磨店,父亲李文安,快40岁时中了进士,尤为重要的是,同年考中进士的还有个叫曾国藩的,这层“同年”的关系使两人走得很近。

李文安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常把儿子带在身边,耳提面命。而他天生聪颖,悟性过人,一次,父亲出联考他,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才6岁的他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不仅工整还很有气势,他的才华叫父亲是又惊又喜。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国门洞开,风雨交加,这场战争也激起了他的爱国情,17岁的他,毅然报名了科举,怀着救国的远大抱负走进考场。他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拨得秀才头衔。独到的见解,酐畅淋漓的笔风,让考官们都为之震撼。

李鸿章书法欣赏: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可1845年的入京会试,他却落榜了,父亲于是把他带入了曾国藩的门下,潜心学习经世之学。曾国藩一见到他也欢喜极了,认为他“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定是人中龙凤!之后他跟着曾国藩,苦学两年后,再次走进考场,这次,他一举中了进士,成了大清几十年内会试考场上,最年轻的中举者。

之后他被钦点进翰林院学习,之后又毅然投笔从戎,回乡参加团练,可五年下来,一心想建功立业的他,才华得不到赏识,屡受挫败,于是他辞官,加入老师曾国藩的幕府,成了曾国藩的幕僚,并得到了重用。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1861年,太平天国重兵包围上海,曾国藩派他去镇守,没想到,有勇有谋的他,仅靠9000名刚招募的淮军,就打败了太平天国10万大军,对手还是太平天国的军事天才李秀成。仅此一战,他就足够彪炳史册,闻名于世!以少胜多,捷报传来,曾国藩连夜上奏,举荐他为江苏巡抚。当曾国藩把江苏交给他的同时,也许也未必会料到,大清国的后几十年,竟也一并都交给了他。

1864年,他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赏戴双眼花翎;1865年,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1867年,授湖广总督,赏加一等骑都尉世职。

……

整个大清,汉人能把官做到如此极致的,仅此他一人,他的仕途一路扶摇直上,可谓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到了晚清,身为重臣的他,在洋务运动上的功绩更是不得不提。

当时晚清的中国风雨飘摇,他忧心忡忡的说:变则新,不变则腐,

变则活,不变则板。

于是在他主持的洋务中,就有了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条电报电缆线、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他要用科技与武器去强大中国。他还组建了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各省挑选天资聪颖的幼童赴美留学,每年不断,然后依次回国报效祖国。他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也是他,在那个中国人视火车,为怪物的年代,力排众议,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因为他,中国兴起了富国强兵的希望,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虽然走得缓慢,却已经在前进!

可好景不长,洋务运动受到多番阻挠,守旧的官僚士大夫们,无视世界潮流,依然只钻营自己的利益,对倡导洋务之人痛加排斥,在传统保守的强大力量面前,洋务运动逐渐走向了失败。

纵使他身怀使千年古国觉醒之力,却也无可奈何,他悲愤地说道:“今各国一变再变,惟中国守旧不动,天意耶!人意耶!”

那时他就敏锐的察觉,日本这个国家不能小看,他是清廷第一个提出防日战略的人,可朝野上下都觉得日本国小不足畏,中国海军费用被一削再削。

结果1894年,日本发动了,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规模可谓浩大!然而这样的军队,清政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朝廷上下都忙着修建颐和园,以及怎么给慈禧太后庆祝六十大寿。开战后,清政府内部又摇摆不定,甚至对李鸿章存有疑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战后的结果如何呢?

自然不言而喻。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甲午一战,李鸿章的所有心血功亏一篑,他一手缔造的中国北洋水师,被日军打得全军覆没,洋务运动正式宣告失败,而浩浩大清国败于一个弹丸小国,举世愕然!

试问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够拯救大清的命运?

1895年,威海卫一役中国又战败,清廷决定跟日本正式求和,可高贵的皇室,怎么可能放下颜面赴日谈判,结果这个重担,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谈判最后商定的地点在日本马关,李鸿章到达后,被安排坐在了面朝窗户的位置。然后便是日方一条条耸人听闻的条款:中国赔款三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为日本提供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竟然还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我这次开出来的条件,已经考虑到你的难处了。你现在只有“行”和“不行”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在威胁啊。

而大清早已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哪有资本谈判,更何况他还在别人的国土上,想要他的命是多么轻而易举,可他居然冒死拒绝,坚决不允,

伊藤博文也不肯相让,谈判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谈了好几轮都没结果,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僵局。

就在第三轮谈判刚一结束,在他返回驿馆的途中,一名日本人突然冲出来,用手枪对着他的车就是一通乱射,他被抬出来时,浑身是血,身上的黄马褂早已被染红,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左眼下方三公分处,他当即昏迷,可醒来后的他却十分镇静,看着血迹斑斑的衣服,只说了一句:此血可以报国矣。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动容。

之后他不准医生给他手术,只是将伤口简单缝合,然后头裹白纱,又一次坐在了谈判桌前,当时世界舆论哗然,因他被刺杀,日本开始害怕,这会引起其他西方国家的谴责。于是主动提出减少赔款,将原本的三亿两白银变为两亿,他挨了一枪,却为中国换回了一个亿!

可两亿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来说,依然是天文数字啊,

他又拼尽全力讨价还价,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他要求减少五千万两,对方不答应,他又乞求减少二千万两,对方还是不答应,最后,毫无办法的他竟向伊藤哀求:能不能减少一点点钱,就当赠作我回国的旅费……

为了国家,他可以强硬到不怕死,为了国家,年迈的他也随时,可以放下所有的身份和面子。

1895年4月17日,他代表中国,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台湾被迫割让给了日本。这份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更在随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只见马关条约上,他写下的“李鸿章”三个字,挤在一起,成了“肃”字的模样。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之后70多岁的他,带着一身疲惫和那颗耻辱的子弹,

返回国内,当他拿着染满鲜血的黄马褂,呈给慈禧太后时,慈禧只是笑笑说:难为你了,还留着。

他为国竭尽全力,自己人竟如此无关痛痒,这一句话比日本人的子弹还疼,个中滋味,怎一个心酸了得?

更让他痛心的是,他发现,自己竟成了举国公敌,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割去他的实职。其他官员说他丧权辱国,国人骂他是卖国贼,更有人,公开声明要杀掉他一雪“奇耻大辱”。

他成了全中国人揪出的“罪魁祸首”,国人长期遭受的屈辱和愤恨,在辱骂他的过程中终于得到了宣泄。可怜他活了半辈子也想不通,他呕心沥血,冒死争取,换来的为何是全天下的唾弃!?他不过是无法改变大局的一枚棋子!

可即使这般情境,他仍没灰心丧气,他说:“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896年,这位已经73岁的古稀老人,带着自己的棺材,开始了长达190天的西方之旅。他访问了俄国、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等8个国家,横跨三大洋,行程9万多里,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他雍容的气质,坦率的谈吐,令西方朝野为之倾倒,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欢迎,一位英国人曾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李鸿章:他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慈祥的异乡人。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看他的每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他的神采半神、半人,自信、超然,然而又有文雅。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同他会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他颁发伯爵勋章,美国总统格兰特的名贵手杖,更是赠予了他,西方人赞誉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他让世界对中国人大大改观,本来在欧美报刊的漫画中,中国人是脑后拖着猪尾巴的丑陋形象,而他作为中国人,第一次以健康、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不少欧美产品的广告中。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纽约日报(New York Journal)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他开明地对美国记者说: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

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美国记者又问:“您带着棺材出国考察,不觉得晦气吗?”他坦然回答: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将军,都带着棺材出征,以示豁出命去征战。

我负棺而行,正是为报效国家准备好随时牺牲!

而对于其签署的《马关条约》,

他自己也是视它为终生奇耻大辱,

他发誓不再踏入日本半步。

时间到了1900年,这一年,他已经77岁,而慈禧太后竟突然,对西方11个国家宣战!在现代化的军队面前,清朝的反抗是多么不抗一击,很快,慈禧倚重的义和团,就被八国联军打的七零八散。

而八国联军势如破竹,攻占天津,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化装仓皇逃出了皇宫。这下怎么办?谁来拯救这危局呢?

慈禧又想到了李鸿章,逃亡途中慈禧授予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命令他迅速办理谈判事宜。

他立即启程北上,路过天津时,当看到破败不堪的天津城,他竟忍不住放声痛哭。之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京城,可北京城也已是人间地狱,只见:京师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火焚数千万家,昼夜烈焰腾空。

将大清带到毁灭边缘的本不是他,为马关条约挨的子弹还留在身体里,国人辱骂的声音言犹在耳,可他却不得不,再次临危受命!

从那天开始,他都在永不停歇的代表中国,去签那丧权辱国的一张张不公条约。

列强们的是狮子大张口,他气愤不已,气得躺在床上高烧不退,不停地咳血,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四万万的人民,竟要一个77岁老者孤闯敌营拯救,这是何等的耻辱,何等的心酸!

可他没放弃,又拖着病重的身体,到处和列强周旋,努力同各国谈判,争取降低国人的损失。可即使他再努力争取,最终,《辛丑条约》签字仪式还是开始了,那一天,他和庆王爱新觉罗·奕劻共同出席,本来这字该由庆王签,他是中国的最高代表,可就在王爷准备动笔时,他却说:“王爷,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

他接过王爷手中的笔,颤抖着双手,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如马关条约上的一般,“李鸿章”还是签成“肃”字模样,看上去既虚弱又无力……每写一划,他的心就痛一次,写完,他的心也碎了。对他而言,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消息出来后,国人震惊,全中国都讨骂他是真正的大卖国贼!

而他在条约签订完后,也彻底地倒下了,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1901年11月7日,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慈禧称他是“再造玄黄”之人,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严复送上一副挽联,他认为如果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军事改革没有多方掣肘阻挠,就不会有甲午惨败、庚子之祸 。

就连他的对手,也对他高度评价,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被形势和立场所限的英雄

英国《泰晤士报》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他的的生平。美国驻华使馆降半旗表示致哀。而在他离去后,大清王朝也轰然坍塌!

沧海桑田,光阴流转,时间到了1958年,他在合肥的墓地,成为大炼钢铁厂的一部分,而他的尸体被人从墓地掘出,之后,是惨绝人寰的一幕!那些狂热的人们,口中喊着李鸿章是汉奸,是卖国贼,然后用绳子拴着他的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他生逢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生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30多个,其中《马关条约》,

更是令他遗臭万年!

然,以一人而敌一国耳,其中的无望与悲恸,几人可知?

哪有岁月静好,无非有人负重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