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风筝艺术的文化传承

 闲野之家 2018-04-21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孩子们的玩具有千百种,但风筝却是属于全体中国孩子的玩具。北京的孩子们自然也不例外,不仅喜欢风筝,北京孩子放的风筝还格外与众不同,是北京城特有的风筝——曹氏风筝。


曹氏风筝的创始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风筝艺术源于曹雪芹先生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融南北风筝扎制技法于一体,集宫廷风筝与民间文化之精粹,详细记载了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总结形成了软硬双使法、两大开法等四十三种制作技艺,并绘制了图谱,创作了歌诀,赋予传统风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曹雪芹风筝艺术文化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职教育委员会专家吴同泰讲述“曹雪芹风筝文化艺术”的故事和文化。


视频

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新华网 大国真传论坛活动
大国真传-11  曹式风筝传人 吴同泰
大国真传-12 曹氏风筝传人 吴同泰
大国真传-10  曹式风筝传人 吴同泰

 

 
 

  
 

吴同泰

曹雪芹风筝艺术文化传承人

古时候,在清明节祭扫过后,人们利用风筝把不好的心情和内心的许愿一起放飞在空中,然后将风筝线剪断,将生活中的晦气或者自己的心愿一同放飞,祈求与晦气一刀两断。民间一直将清明节期间放风筝的习俗延续至今。


吴同泰表示:“每种风筝都有它的特点,曹氏风筝最大的特点是把风筝从骨架起就开始拟人化。”曹氏风筝中的代表作“沙燕儿”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沙燕儿家族”,根据不同的比例、造型、把各种沙燕儿拟人化,其中肥燕比喻男人、瘦燕比喻女人、比翼燕比喻夫妻、雏燕比喻三岁以下的孩子,还有淑女燕、小燕、新燕等等,这些沙燕儿各具特色、形神兼备,组成了充满个性与情感的燕子家族。


▲形态各异的“沙燕儿”


肥燕的性格以“绘”为主

吴同泰细致的介绍了沙燕家族中“肥燕”的特点。肥燕儿在沙燕家族中担当成熟壮年角色,为显示其身宽体阔,曹雪芹在扎糊诀中规定了用五根竹条扎糊肥燕的骨架,以头部为基本单位,将身体部位按1:7的比例扎糊,按这个比例扎糊出的肥燕,看上去雄壮威武。


先做人 后学艺

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介绍了43种不同的风筝造型在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绘画要领方面的诀窍,即“扎、糊、绘、放”四大工艺。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风筝的扎制技法早已失传,经过不断的整理和发掘,曹氏风筝已经成功复原了古籍记载中的14种风筝造型技法,并在着手研究其余29种风筝扎糊技法。


最后,吴同泰还介绍了沙燕儿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扎、糊、绘、放。先扎风筝的骨架;然后糊在骨架上;再绘制画面;最后,能否成功要在放飞的过程中去检验。吴同泰指出,风筝传承首先传承的是文化,其次才是技艺,就像中国人经常讲的道理:“先做人,后学艺”。



来源:北京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