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便君”竟然挽救了4岁男童的生命

 Purefact 2018-04-21

谁也不曾想到,看似普通的腹泻,竟由免疫缺陷造成,经久不愈导致患儿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面对用这些常规药物治疗无起效的患儿,究竟要怎么办?


一项“大胆”尝试已经上演: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粪菌移植”新技术巧妙治疗了两名深陷腹泻痛苦的免疫缺陷患儿,为后续治疗抢得一线生机。目前1例患儿已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植入成功,成为国内外首例免疫缺陷患儿粪菌移植后再成功接收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 


新闻背景

四岁男孩小文虚弱地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移植仓的病床上,出生后腹泻至今,入院只有8公斤。

原来,小文从出生起就不曾有过成型的大便,稍有不注意便发烧感染、腹泻加重,三个月前又在当地儿童医院的ICU病房经历了抢救。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文进行了基因检测,他竟然是一名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的患者。2017年7月,奄奄一息的小文来到儿中心,医院组成多学科团队为其制定诊治方案。

小文通过“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实行了两次经空肠管的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粪菌移植。移植后,小文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3至4次/天,体重也终于增长了,入院时仅有8公斤的他终于平稳地长到了10公斤。


Q:你说的是那个“便便”吗?



A:没错,就是那个。2017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与消化科共开展了儿童粪菌移植5例。分别是过敏性腹泻1例,免疫缺陷合并感染性腹泻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腹泻1例,自闭症合并便秘1例。治疗效果可观,在接受了FMT后,4例患者的重度腹泻及1例便秘都得到有效控制,肠道微生物结构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正在对小患者进行粪菌移植。


Q:等等,所以这和便便有什么关系……


A:如果要拯救一片被破坏的草坪,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铺上新草皮。同理,实现与肠道菌群相关的肠道及肠道外疾病也可以是重建新的肠道菌群的方法。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修复肠粘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为治疗肠道内外疾病提供帮助。所以叫“移植”,也可以叫“重建”。目前,FMT在许多疾病中均显示明确或潜在的治疗价值,如艰难梭菌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能量代谢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Q:又想骗我吃翔是吧。



A:想吃也没那么简单。健康供体的便便会经过专业的粪菌分离方法,再移植到病人肠道里。粪菌通过自动粪菌分离系统或手动分离纯化所得。其操作涉及:供体筛查、供体捐献前准备、粪便采集、粪菌分离纯化、粪菌保存和复苏等主要步骤。 


上述所有操作步骤需要在专门的细菌操作实验室完成,其中部分工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完成。所有器材均需接受消毒处理,一次性耗材为无菌耗材,所有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隔离衣、手套、口罩、帽子,避免粪菌受到外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移植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经口或鼻,自上而下;一种经直肠,自下而上。前者通过做胃镜或插入鼻肠管的方法完成,病人的体验…emmmm做过胃镜的人都懂。后者利用结肠镜,直肠导管,把一根细软管植入到空结肠里,在治疗期间的多次粪菌移植中,每次只需要通过这个管子把菌液打到结肠,而不需要反复肠镜检查。


Q:但是难道没有比便便更好的选择了吗,比如乳酸菌。



A:药物、咖啡、甘菊茶、乳酸菌……但疗效肯定不如便便。首先,肠道菌群的组成极为复杂,乳酸菌只是无数种菌中的一个属而已,许多菌的具体功能我们还未能探明。另外,许多市售的乳酸菌并无法在人体肠道中定植,很多只是起暂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粪菌移植移植的不止是菌,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细菌、古细菌、真菌、病毒、肠道上皮细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


Q:对婴幼儿患者的诊治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A:粪菌移植在儿童中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免疫缺陷的小患者更缺少经验。举个栗子,儿中心感染科团队在研读众多文献及病例报道,明确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后,在医院领导的支持鼓励下,加之消化科各位医生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等各方的帮助,通过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为小文文(患者化名)实行了两次经空肠管的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粪菌移植。小文文在移植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3~4次/天,虽然仍旧是稀水样,但总量明显减少。最令人鼓舞的是体重的变化,入院时仅有8公斤的小文文终于平安地长到了10公斤,目前已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植入成功,成为国内外首例免疫缺陷患儿粪菌移植后再成功接收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


当然,对于肠道菌群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可能具有特有的肠道菌群模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曹清主任表示:“我院感染研究室团队在对不同脓毒症状态患儿的分析中发现,其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儿童差异极大,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等不同水平上可以区分轻度和严重脓毒症、区分患儿是否处于感染状态,这预示着肠道菌群不仅可以作为判断疾病发生发展的标志物,也表明FMT“精准治疗”的可行性。随着FM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证实及相应伦理学跟进,FMT将更有效地从应用于儿童相关疾病的治疗。”


Q:给你一个机会说服我接受别人的便便。



A:健康供体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据了解,需先对捐献志愿者进行全面筛查,以排除各种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并排除一切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的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供体菌群。


附:

粪菌供者准入标准:

(1)年龄12-30周岁,最好25周岁以下;

(2)身体健康,近6个月内无抗生素使用史,BMI在正常范围内;

(3)各项常规筛查(血常规等)无异常发现;

(4)无便秘、腹泻等粪便规律异常;

(5)无已知急慢性疾病,无食物过敏史;

(6)无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

(7)血清学和粪便可传染病原体检查阴性;

(8)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供体主要的筛查及排除指标具体包括:

药物服用史,三个月内用过抗生素、泻药、减肥药,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

病毒接触史,曾经或近期暴露于HIV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已知的各种传染病、恶性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过敏、代谢综合症、免疫力低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或便秘、慢性疲劳综合症、胃肠道恶性肿瘤或息肉;

实验室病毒学和病原检查阳性者,血液检查:HIV病毒和甲、乙、丙肝炎病毒阳性、粪便检查或培养: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贾地鞭毛虫、隐孢子虫、各种寄生虫及虫卵;

高风险性行为史、吸毒或违禁药物使用史、近期有监禁史或疫区旅游史。


Q:条件太多了看…看不下去,知道如何防患于未然可能更重要吧。



A:婴幼儿期是健康儿童微生物群建立的关键时期,然而此期菌群脆弱,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稳定性和多样性差,除了肠道感染外,肠道菌群紊乱还与呼吸道感染、菌血症、尿道感染等全身性感染有关。特别婴幼儿期抗生素使用,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绞痛、胃肠感染、腹泻、便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全身过敏性症、支气管哮喘、乳糜泻、炎症性肠病(IBD)、肥胖、心理疾病等。


不过…你现在已经不是宝宝了呀~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