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篆刻:这位篆刻家的作品要一看再看,端详再端详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篆刻学习,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入手方法:1、从汉印入手,所谓“印宗秦汉”;2、从名家印入手,即陈巨来,所说的“唯独治印,愈后愈佳。”持两种意见的印人各说各理,各有自家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在这两种意见之间,存在一位印人,是秦汉印与名家印的一个绝佳“结合部”,非常值得关注,他就是明代印人,“印痴”:汪关。

汪关的介绍在前面的文章里多次介绍,今天再说一点汪关的生平以及放一点他的作品(印友在后台的要求)。

(画家苏文笔下的汪关)

显然,汪关自小就收藏古印,收藏达200方以上,到他出手拓本《宝印斋印式》时,家藏古印已经只剩下61方了,什么原因呢?

(《汪关篆刻集存》书影)

汪关的印痴轶事至少有这几项:

1、儿子汪关出生满月,汪关曾让汪泓“抓周”,汪泓一床物事均不取,只取一块印石玩得兴高采烈,父是“大痴”,子是“小痴”;

2、汪关在苏州游玩时,偶然购得一方古印,印面文字是“汪关”,印面两字篆法、章法皆让汪关爱不释手,遂从此更名为“汪关”(他原名叫汪东阳),好友李流芳建议他连同字也改了,并建议他取字“尹子”(此事见李流芳题《宝印斋印式》)汪关同意了。汪关这个名字就一直用了下来。

(那方著名的“汪关”印及汪关的题签)

3、汪关的名声是出版《宝印斋印式》之后,不断有人上门寻购古印,使汪关突发奇想,遂让好友李流芳、归昌世召集名流顾从德、董其昌、赵宧光、钱谦益、王志坚、陈继儒等在嘉定李流芳居处檀园雅集一堂,名流到齐后,汪关将自己与儿子的刻印置于案头,众人一一品赏,都认为这是不错的秦汉古印,汪关出来道破真相,众人不信,汪氏父子遂当场刻印,由此汪关父子印名大盛,檀园一会之后,扬州、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熟各地文人学士争相请汪关父子刻印,汪关终于不再为生计发愁。

汪关父子长期闭门学印,因此印风不染时习,一宗汉法,篆法精严,章法沉稳,善用冲刀,俊爽安详,寓古于新,雍容典雅。汪关的白文印仿汉形神兼备、气韵雅驯。朱文印则堂皇婉畅,恬静醇美。后世林皋、陈巨来等在点画的交接处,刻出较为粗厚的“焊接点”即为汪关首创。

汪关前承秦汉,后接明清名家,其作品又以工稳见长,印作又多以温文尔雅的气息,极适合篆刻新人打基本功的同时也接触文人气息,实在是不错的入手处。

放点作品:

(程孝直)

像不像汉玉印,匀空,光洁,把这样的作品放到汉印里,如果不提前告知,谁又能分辨得出来呢?线条的匀齐,红白相参,实在精妙异常。

(汪关之印)

汉铸印印风的满白白文印,线条与方圆之间得浑厚气息,字法上故意选取秦篆的“印”字,留出左下红地,使与右边关下红地相对,章法上“汪”字右边头部处理成与左边“之”字呼应的字形又十分精微,汪字三点水的微微曲线外理,又使印面不板滞,产生动静对比。一方普通的名章,细细审视,让人赞叹!

(汪东阳印)

这是一方汉晋印风的细白文印,汪关做回文字序处理,避免了汪字与阳字置于上部的左右结构的重复,而增加了对角呼应的照应,同时阳字“昜”部下部余线改刻垂线与汪字做呼应亦精巧可人,整方印线条排叠产生的韵律节奏之美让人心生愉悦。

(归文休)

细白文印。细白文一直是白文印的难题,所谓“白文怕细,朱文怕粗”。汪关在方形印面上布置三个细白文印文,用精准匀圆的线条布排出三个方正的占位,装饰意味明显,但又不显匠气,汪关用小篆的曲线破除了玉印印式的一般匀齐可能产生的板滞,使印面因曲线而显生动,因匀齐而显得典雅华贵,其实,在细白文印里,汪关的交叉笔画处,也有“焊接点”。

(汪关私印)

殳篆(无鸟无虫)白文印,装饰意味明显,这方印用刀精准,四字印面各占地位显得雍容大气,用字的每一笔起收、转折处刻画精到,篆法华美,全印极尽图案纹饰之美。

(肩父)

这是一方四灵印。四个边界以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白文图案守边,中间以朱文镌刻,四灵形象生动古朴,中间朱文匀整平正又方圆并用,嵌入四灵之中,与汉印四灵印中精美者相比,亦毫不逊色。

(长州娄氏)

这是一方汉朱文印式印。汪关仍然是极尽精工之能事,长与氏横势的呼应、州与娄纵势(娄字笔画是横的,字势取了纵势的狭长)的照顾。线条刻画时的笔断意连都让这方印既显典雅精致,又显古朴苍醇。

(寒山长)

为赵宧光制的私印。圆朱文印式,仔细端说,三字似四字,寒下的空与山部的空的呼应自不待多说,只说一点,就是搭边笔画的选择:这方印每一个字的搭边又极精准,寒字上部一处搭边与下部两处搭边正使字形端正堂皇,山部以一字搭边动势十足(如三条线都搭边立显闭塞),长字也只选一外搭边以求安稳,若横向再出现一处搭边则整个字即显支离。另外,要注意笔画交叉处的焊接点,这种处理,符合物理学交叉处的堆集原理,是汪关参透物象之后的创造。

(获古斋)

也是细朱文,但却不是圆朱文,选篆上汪关选择了富装饰味的篆法,章法上也选择了完全不搭印边的印式,似古玺制法,但又比古玺更加平整端正。典雅耐看又古意盎然。

(菉斐轩)

这一方与上一方印是同一风格,不再多说,只拿来赞叹。

(秋爽轩)

这是一方满白风格的斋馆印,用篆古朴浑厚,甚至还在某些笔画处采用了中粗端锐的古玺文字风格,古意古趣之中,彰显富贵气质。

(消摇游)

这是一方比较有名的汪关作品,著名点在于白文的“并笔”,这开启了后世印人在处理白文同方向笔画排叠时的一种处理方法,好处在于增加斑驳意趣,使精整的印面显出苍茫气息。

汪关的作品精品极多,这里只举了十几方,汪关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上接秦汉,下承名流,既有浓厚的古玺印所具的浑厚“金石气”,又有灵动鲜活的名家印所具的隽雅“文人气”,同时还富有现代图案装饰之美。

汪氏印作线条稳健,沉着,气度从容,静中寓动。由此表现出了精细清秀,雍容华贵,婉转多姿的特点,又因为汪关在处理笔画交接处,又有意加粗,就如铆钉焊接一般,由此增加了醇厚、凝重趣味,使字形结构更加牢固、强健;有些朱文作品中,汪关在笔画中段(如上面的“长州娄氏”),又故意作细、作断,增加笔断意不断的意趣,像古印的斑驳或者像秦汉砖瓦的断残之形,使整个印章展现出醇朴、古穆气象,这种方法在白文印中则体现为”并笔“处理(如上面的“消摇游”)。这种“法汉而不囿于汉”的印风既承秦汉,又开名家印学之门,初学篆刻,以整个篆刻史来看,选汪关入手,实在是个很准的点,既有利于秦汉规矩和基本功的养成,又有利于培养文人雅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