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师的“忙”“盲”“茫”

 老刘tdrhg 2018-04-23

 冯为民


语文教师的“忙”是有目共睹的,语文教师的“盲”又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师的“茫”却是因人而异的。“忙” “盲”与“茫”是语文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语文教师的专业人生需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需要减少“盲”,不能盲从,不能盲目,也不能留下教学的盲点,需要统揽全局又能把握好局部,需要目标明确又有策略路径,信心满怀,而不能茫然若失,不能茫无头绪,更不能迷茫。

只要做事、工作就可以称为“忙”,如人们平时常问:“他还没有忙完吗?你忙什么?”但是语文教师的“忙”主要指心中急促紧张而言行匆迫之状,有时甚至可以解为心中忙乱神智难定,以致如有所失而缺乏主张。语文教师整天忙于备、教、改、辅、考,日日在繁忙中度过。实际中的语文教学肯定与期待中的语文教学不一样,期待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愉悦的,应该是引以为自豪而感到内心满足的,教学是一种享受,课余也是自由自在的。可事实是,每天的课余很有限,课时很多,备课量大,上课的节奏很快,作文很难改,辅导压力大,教研活动多,其他会议多,要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有时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此外还有社团活动需要辅导,还有其他杂务,还有生活中琐琐碎碎的凡事与烦事,有时甚至感到很疲劳、很辛苦,但又很无奈。忙着忙着就会心生烦恼,忙着忙着就觉得压力很大,有时还会忙中出乱,而忙乱中的重重压力,又难以疏解,这时候最渴望的是消解压力,做事能有不慌不忙的从容。其实,人努力一定有结果,但却不一定是好结果!整天忙碌而不辨方向可能有着潜在的危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的确很多,也的确很累,每做成一件事都很不容易!一年中常常没有周末,甚至连寒暑假都得泡在教学工作中,被迫去补课,学生厌,老师怨,但必须要做,因为考试的压力实在太大。在语文教学中,人们习惯于用担任什么职务或得什么奖,尤其是考分来评判一个语文教师的成功与否。但有时偏偏事与愿违,很多忙得不可开交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于是就忙于应付,忙于生计,忙于挽回自己的面子,可是越忙越没有个头绪,越忙越绑架学生、家庭,学生忙,家庭也忙,而始终找不到清闲的日子。最终陷入极度焦虑而不能自拔,极度厌倦这种“被动的”生活方式而束手无策。心为形役,形为名趋,体为利使,时时纠结,处处被动,心有余悸。

作为一个有为的语文教师,忙是自然的,即使不忙,也不能让自己闲着,事情多,没空闲但只要有奔头就不感到苦,事情急迫,需要急速地做也要手忙脚不乱,有条不紊。俗话说,忙不择价,就是比喻匆忙出卖东西,就卖不到好价钱,如果语文教学处于忙迫状态,即仓皇迫促、忙碌紧张,就会欲速不达;有时也会听到些语文教师叫苦:如此忙上加忙,下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做语文教师。这真是语文教学的不幸。说真的,语文教师需要忙,很多事情眼怕手不怕,只要赶快做,赶紧做就容易抓住机会。常言道:要抢抓机遇,就是说要忙有所为,当然也要忙里偷闲。记得有首流行歌叫《我很忙》,其中的“让我忙得疯掉,忙得累倒,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最好。当有人问好不好,怕伤心夺眶就咬牙说我很忙,这完美的话,完美的伪装,才让我的痛没人看到。当一个麻痹的人,那有多好,心里没别的只有忙忙忙,工作是一种抵抗,一帖解药,人怎能被想念打倒”等很有味,可资借鉴。如果需要托辞,往往“忙”字当头,既有所掩饰,又有所缓释内心的沉重。

很多语文教师的“忙”是因“盲”而生,主要是盲从、盲动所致,如果没有了“盲”,可能也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忙”,而有的语文教师更令人费解,忙来忙去,但盲点仍很多。很多语文教师喜欢跟着别人走,只知道别人做得比自己好,自己跟着走没错,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走到哪儿,但时间一长,才发现跟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自己却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盲”的基本义是瞎,指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如盲从,盲动,盲目。《韩非子·解老》解释得更为精彩:“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但“盲”义用得最多的是形容糊涂,不明事理。如盲瞽就是比喻无知或不明事理,盲陋就是说见闻不广,学识浅陋;而盲聋则比喻愚昧无知。正因为很多语文教师不知道自己忙的意义和价值,处于不能辨识事物或事理的状态,就是古人所谓的盲心状态,故而越忙离自己的语文教学理想越远,越忙离自己的本真越远。很多语文教师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盲目地附合随从,看到别人有“新招”也不仔细考虑,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就行动,这种盲动的后果可想而知。比如在备课时明明可以独立进行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就是不去为,而是盲目选择他人现成的,结果显示的是自己的无见识、无目的。“盲”的症结在于看问题不全面,容易以偏概全。语文教学如果是“盲人骑瞎马”,很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也有很多语文教师当初目标一直很明确,工作也很充实有效,也尝到过成功,但后来就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航向,驶入暗流、漩涡中。如果语文教师能经常反思和反省,明了自己在往什么方向走,一举一动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否盲从,有没有盲动,为自己多把脉,多有自知之明,这样就一定会在忙中少出错,只要定心安神,做事之前充分准备,审慎思维,就能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把该忙的忙好,忙出名堂来。《中庸》上说:“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语文教师在承担教学重任的时候,需把持好自己的心,让身忙而心不忙,严密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样才能免于事后的愧疚和遗憾。

常听到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无奈叹息:“整天忙,却不知道忙些什么?” “忙得晕头转向” “忙得心乱如麻”……这实际上讲出了语文教师的普遍心声:茫,即茫然无计。我以为生命需要信念的支撑,信念决定生命的质量。既然选定了语文教师就须做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忙出头绪,忙出成果。其实不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进入角色,就一定会有所成就。比如教学生活是我们的必需,但家庭生活也不可或缺,教学工作固然很忙,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清晰的成长规划,而不能忙乱了手脚,盲动盲从,还也要有生活的情趣,讲究诗意生活的艺术,让自己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有近远期的奋斗目标,如果这些不明确就不免会陷入茫然之境。

“茫”指一点头绪也没有,形容事情无从入手或毫无条理,如不少语文教师竟然对某一节自己所上的语文课都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样不仅难使人昭昭,也很难让自己通过教学学会教学,这种完全处于模糊不清,对事理、教理全无所知的茫昧状态,怎能教好学生?怎能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文化情趣?其语文教学之前程茫茫无边是势所必然的。人生有时看不清边沿,但这不能成为语文教师的前途渺茫口舌,语文教师是典型的文化人,应该带着思想勇敢地前行,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虽然带有某种悲壮,但“拔剑”的壮举却是实力的体现,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拥有这样的“剑法”,做好预先的准备工作,一旦有了机会就会牢牢抓住。如果自己不掌握剑术,茫无所知甚至茫昧不悟,那人生的失意就在所难免。就是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竟感到困惑、不知所措,但决不能没有生气,一定要有所憧憬,点明一盏心灯。

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因“盲”而“忙”,更不能“忙”“盲”生“茫”,不能迷失自己,否则不仅白白耗费了人生宝贵的精力和时光,而且会使勤苦努力的结果把自己送入黑暗的深渊。所以无论多么“忙”,语文教师必须经常提醒自己:自己是否因“忙”已让心亡失而不知?语文教师只有力去“盲”字,让心有定向,才能使自己的心行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语文事业,才能无愧于语文教师这一崇高的称谓。语文教师要做有心智的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理智的判断力,需要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需要辨清自我前进的方位,需要忙得精神,忙得开心,忙得富有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