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逆袭?

 黄俊一诚 2018-04-24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将4月23日设置为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让“读书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天也成为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时刻。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为什么要读书?

近期,网上关于“mobike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个亿”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铺天盖地而来,“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深深的焦虑感仿佛都要透过手机屏幕,刺伤每个脆弱的人的灵魂。

如今,“中年焦虑”无处不在,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在15-24岁,也就是说1994年出生的人,在今年2018年,都要开始步入中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生活里充斥着工作与网络,阅读对于人们来说,也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已经过了上学读书的年纪,读书,仿佛是一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再加上现代人城市节奏的加快,和智能手机的研发,时时刻刻存在的WiFi,让我们轻易地放弃了阅读,因为,音乐和电视往往比阅读更有趣,也更有吸引力。

但是,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发现,我们的谈吐缺乏一种底蕴,我们的想法流于肤浅。我们懂得生活中大家都懂的常识,却无法在别人深层次的交谈中讲出只言片语。

而且,“中年危机”让我们更加焦虑,“中年危机”并不是仅仅是指自己经济上的收入,它指的是:中年危机,不是不能买一辆红色跑车,而是发现自己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还有,不能和喜欢的人结婚。

最近,有一个TED的短篇演讲,震撼了许多人,点播率在上千万,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20多岁的时候谈恋爱就像在玩抢椅子,每个人都东北西跑地玩乐,但是在30岁左右时,音乐停止了,每个人都开始坐下,我不想只有我站着,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嫁给我丈夫,是因为他是我30多岁时离我最近的椅子。……千万不要这样做。”

30岁的时候,爱情是这样,学习,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

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文字,人的一生有3次机会可以阶级跨越:

1.高考。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尤其是按地域划分分数线,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高考,仍是中国现阶段最公平的考试之一。俞敏洪,刘强东等等,都是通过高考,走出农村,最终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阶级跨越。

2.婚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我们不用回避。毕竟,嫁娶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嫁娶富二代,天壤之别,具体看个人的努力和缘分。

3.如果前两种都错失了的话,那么只有靠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平台,多年的个人能力和人脉积累,以及稳定性。说到稳定,很多就会直接联想到公务员,在编老师,医生等等,但是我在这里讲到的“稳定”,并不是指这些,在我看来,什么是“稳定”?稳定,就是指终身具备学习力,随时随地学习新事物,保持自己一直成长,不被社会淘汰,才是最大的稳定。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怎么快速成长?

读书,是摆脱平庸生活的最快途径,也是自我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曾经有朋友这样告诉我,“读书,让我在失意迷茫中找回了自信,学会了断舍离,明白了自己的立场,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了一份可践行的改变自己的计划列表。”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个朋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但是,读书,也许你认为在短时间内,读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读书的影响力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读书,会改变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格局,从而影响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进而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们变得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那么,怎么养成读书的习惯?

1.培养兴趣。

我特别喜欢《独立日》里的一段话:

我们在工作中做过许多取悦别人的事情,如何在生活中取悦自己,显得非常重要。读书不能包治百病,它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滋养,但是它必须来自于兴趣,始于自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执行力就会变得很强。

很多人一说到读书,就联想到经典名著,仿佛只有读名著,才能让自己进步。但是,往往经典之作,会对读者有更高的要求。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人们往往会对浅一点的小说,杂志,鸡汤,工具书等等感兴趣,这些其实都可以,培养阅读兴趣可以先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开始。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下,最开始读长篇的话,可以多读读金庸。

2.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

现在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很多人提倡“碎片化阅读”,其实不然,碎片化阅读,往往只适合一些浅表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如果想真正看一本经典名著或学习类的文件资料,还是需要固定的、连片性的时间。

先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习惯后,可以慢慢地增加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也显得尤其重要,关掉手机WIFI,设置番茄钟,开始阅读吧。

3.互动和反馈。

一个阅读达人曾经说过:“阅读本身没有价值,你的思想与书本产生出火花后,得到的新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阅读,如果能找到一起读书的伙伴会更好,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下的分享会,分享你们读书的一些感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思维的逻辑性。

也可以把你的感想写下来,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需要真实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的自身体会就是,如果我写了哪本书的话,写好后,我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也理解得更加透彻。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读书,还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说,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有了庇护所,苦闷受伤时,才有治愈的地方,才有面对这慌乱世界时的强力后盾。

在网上,曾经看过一段很扎心的话,“一个人在魔都的时候,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孤独、无助、恐惧,全靠看书来学会与自己相处,从书中慢慢地学会了坚强。”

纵然生活里到处都有洪水猛兽,但是,愿读书,能够成为你的“诺亚方舟”。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但阅读不是某一天的盛宴,而是长期的自愿和兴趣,更是一份享受和坚持。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逆袭的人生,从读书开始。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 |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