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努力重要1000倍的,是对宏观的把握能力

 九彩飞翔 2018-04-24

文/秦小明

1

Beta还是Alpha?

我今天问了好几个在金融市场里专业研究投资做投资的朋友,我说你认为决定投资收益的,到底是Beta还是Alpha,那个更重要?不同的同学给出了不同的答复。但整体来说,大家都认同这样的结论:

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框架内,Beta对收益的贡献要远超Alpha。而在长周期里,Alpha可能更重要。

科普一下什么叫Beta和Alpha.

在金融定价理论里,会把一个资产的收益,分为两个部分:跟随整个市场波动的部分,和与市场波动无关(只与公司自己有关)的部分,前者称之为Beta,后者称之为Alpha.也就是说,Beta表达的是一个具体的资产比如股票,跟随整个市场大环境的波动情况,而Alpha则是剔除这种大环境(整个市场)的波动后,资产收益剩余的部分。

那么多长的时间算短,多长的时间又算长呢?通常在一个短经济周期/资产价格周期里,可以视为短期内,从一两年到七八年不等。而由各个短周期叠加起来的长经济周期,可以视为长期,从一二十年到七八十年不等。

例如,巴菲特式的投资,显然是符合长期的定义,他的收益也通常被认为来自Alpha. 但对于绝大部分参与投资的市场人士来说,大家的行为都更符合短期的定义。不用说拿一两年,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可能拿上一两个月都很困难(除非被套)。

如果按照大部分人的投资行为模式来看,毫无疑问,整体的市场波动,对你投资的结果起了主导作用。这种整体市场波动,有时候是全市场的,比如中国股市2007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超级大牛市。有时候又是结构化的,比如去年上证50股票的大牛市。但无论哪种情况,你的投资收益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你精挑细选某只股票的结果,而是整个市场(A50这种结构化的也算)的趋势性波动。

再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你过去十年买了房子,整个房产市场的上涨,几乎贡献了你100%的收益。而不是你精挑细选买了某个独特区位的独特户型的房子,这就是Beta对你投资收益的贡献。

事实上,就算把时间拉长,在一个大经济周期里,也有某种Beta因素长期地左右着资产价格的表现。例如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恰好对应了美国过去几十年从一个生产型国家,转向消费型国家的过程,因此消费类股票服务类股票整体持续了多年的牛市。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神话,例如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如果巴菲特从现在开始购买可口可乐,未来二三十年,很难再复制过去的成长,因为美国消费的整体崛起已经过了黄金时期,这就是Beta的作用。这里的Beta可能和金融市场的定义,有些许差别,但内涵一致。

全球最牛的对冲基金毫无疑问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达里奥的桥水公司,而这两个公司,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宏观对冲的基金。换句话说,无论是索罗斯,还是Dalio,都依靠对宏观的把握和判断,成就了全球对冲基金界无人能及的神话。

事实上,Beta才是你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尽管很多苦苦研究,努力寻找Alpha的老铁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投资也是需要一点天赋和运气的,因为Beta意味着宏观,而宏观往往又是最难的。

2

要靠自我奋斗,更要看历史进程

Beta和Alpha的讨论中,很容易延伸到个人的发展上。

男神曾说过

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证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但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证券旁边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阳门---周金涛。

过去十年,买房子的人,几乎不需要任何努力,也不需要深入研究,更不需要复杂的金融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几乎没有风险的超高收益。很多人也不知道房子为什么会涨,涨价背后意味着什么,反正就跟着大家买,结果也就不明不白地赚了很多钱。

赚钱不难,买几套房子就可以了。

这是我观察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本结论。

再比如,我们听说过一个二本三本毕业的同学,早年进了阿里巴巴。而和他同龄的一本名校毕业的同学,去了国外留学,回国后进了知名外企。几年以后,随着阿里的上市,二本三本毕业的同学,随即实现了财富自由。而当年优秀的名校同学,还在北上深苦苦地为房贷奔波和操劳。

财富自由不难,只要在阿里/腾讯/京东……任意一间互联网公司发展早期的时候加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这是我观察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基本结论。

又比如,当你在阅读我这篇推文的时候,你就在和新媒体行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大一批人(包括在传统媒体并不起眼的人)在2013年左右放弃稳定的工作,变身「公号狗」。

后来他们成了第一批「大V」,赚了数以亿计的流量和钱。很多圈外人还不明白公众号这个生态到底是怎么运作的,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写写文字,搞搞标题党,赚点广告费」而已的时候,这批头部大V早已实现了个人巨大的跃迁(财富显然只是一小部分)。

普通人要崛起不难,只要你有些才华,利用新媒体这个崭新的平台去连接一切,你的才华就很有可能为你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百倍的收入,及全新的个人成长体验。

这是我观察过去五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结论。

另一位男神早就说过如下这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3

时代从不会温柔作别

历史进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听起来是那么抽象,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那么遥远,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这是绝大部分人面对宏观所拥有的一种心态。

人们只习惯具体地Look-up-close地思考问题,一旦把时空的维度拔高拉长,大家就一脸懵逼不知所措了。

如果你认为前面的举的一些例子,还不足以说明宏观和微观,大时代和小人物的关系,那么不妨再从更中观的层面,看看一些企业的发展史。

诺基亚的陨落,不是因为摩托罗拉爱立信也不是因为黑莓,而是因为触摸屏手机的全面普及。

柯达的破产,也不是因为其他胶卷生产商的竞争,而是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之后,再也不需要胶卷摄影了。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竞争了那么多年,最终却双双败给了微信。有了微信,人们几乎不再发短信,甚至很少打电话了。

统一方便面销售的下滑,也不是来自康师傅的激烈竞争,而是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改变了人们吃泡面的习惯。饿了首先想到的是上外卖平台订餐,而非以前那样拆一桶泡面。

国美和苏宁有关线下家电渠道的竞争,最终也被京东彻底改变。

曾经市值比阿里和腾讯都高的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成了后两家公司市值的零头,这是因为在搜索领域的竞争所致吗?是因为百度错误的估计了移动互联网对整个流量入口的颠覆性重塑。百度是败给时代和宏观最典型的例子。

……

这些以前很牛逼的企业,做错了什么吗?也很难这样讲。如果一定要说,它们唯一的错,就是没有及时嗅到时代的迁移,宏观的变化。但这对习惯了成功的大企业来讲,实在太难太难了。

打败阿里的,一定不是第二个阿里。打败腾讯的,也一定不是第二个腾讯。因此,奉劝那些有抱负的创业者,一定不要把自己描述成第二个XXX,这意味着你一定会「失败」。

自打企业诞生开始,忽略宏观层面的变化,是大企业转入衰落甚至走向破产,最重要的原因。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但不会和你温柔作别,还会残酷地踹上一脚。

4

宏观的意义

读我文章的同学,一定能感受到我是一个无比强调宏观的人,原因如上所述。

宏观对于微观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有所提及。举一个具体的案例,你可能就会明白宏观对于个体的作用机制了。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度,大气环流就会随之改变。上升2度会造成冰融以几何模式增加。上升3度,植物不再光合作用、亚马逊消失、南北极冰川所剩无几、欧洲进入火雨……上升6度,95%的物种以及人类灭绝。

这就是气温这个宏观变量,对每一个环境条件和物种的微观影响。

再比如,根据奥肯定理,GDP增速每下降1%,就会有0.5%的劳动人口失去工作,假设中国有8亿劳动人口,那么失业就会增加400万。

这就是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个体就业状况的影响。

宏观对微观的影响逻辑,是改变微观个体行为结果的发生概率。

很显然,在一个平均气温合适的时代生活,死亡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一个气温过高的时代。同样,在经济增长向好的经济扩张周期中,失业的概率也会远远小于经济大萧条的时代。

关注宏观的最大意义,就是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行为往大概率方向上去靠,这就是所谓的选择的作用。如若不然,越努力,只会离目标越远。


什么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是要选择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去顺应宏观趋势。

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5

我思考的几个问题

如果说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就像决定投资收益的因素一样,主要是Beta,也即主要是宏观,那么在当下宏观时代背景下,思考一些对个人命运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抽象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我自己经常思考的几个问题,抛出来当砖,希望能引发各位更多的思考。关于时代,关于宏观,关于个人的命运。

1)驱动时代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何演变?ABC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ABC是指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ABC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又是深入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移动互联网。当智能手机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纳入「数据库」之后,世界会怎么演变?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对信息的重塑,还远未结束,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变化。

甚至考虑ABC的问题,底层上还要回到我们手持的每台设备上来,因为这里才是数据的源头。而数据,才是ABC的底层原物料。

2)互联网的发展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对各行各业有何影响?

这可能是理解当下中国创业生态,(风险)投资生态,以及线上线下企业竞争新格局的关键。新零售是一个典型,流量和利润往阿里和腾讯集中是一个典型,快手抖音拼多多的火爆也是一个典型。

说到底,一切的变化,都是为了「抢人头」。

3)除开技术周期,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周期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将往何处走?

经济周期的阶段,从根本上决定了大类资产的价格表现。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刻舟求剑一样地用过去十年傻瓜式的逻辑来思考未来十年的房地产。

理解贸易战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国博弈和政治角力,美国的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是否真的不符合它的国家利益?对全球包括中国将产生何种深刻影响?

4)个人价值的释放和变现,在新的宏观时代背景下,如何推演?

奥地利学派的开山鼻祖门格尔早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主观价值」这一问题。主观价值的意思就是每个人对同一商品的定价,完全可以持有不同的接受度,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价值,是不同的。

在每一个个体都被纳入超级数据库之后,信息的重塑,将如何影响个体的价值释放?也即是,未来会否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等中间组织趋于瓦解?尤其是考虑到区块链的应用。个人的价值可否被更轻松地广播给需求者,且按照完美的「价格歧视」来进行定价?

PS1:

如果深入思考和推演后,你会发现,个人取得的成就,很多时候与个人的努力,相关性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甚至一些场合下,个人努力对命运的走向根本就无能为力。比如,如果你不幸出生在了大马士革,那么无论你如何努力,也避免不了颠沛流离的命运,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宏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