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名字是“名”和“字”的合称。 “名”是本名的意思,“字”是表字的意思。古人用姓氏加上“名”和“字”来指代一个人。姓名是一个人的社会符号,表示了这个人的存在。“字”是对“名”的补充,一般用名的本意相近词或者相反词来充当。例如李白,字太白;韩愈,字退之等。 古人取字是有原因的。在古代,人在成年后,社会上会给予相应的尊重。这个时候,长辈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同辈人就不适合这样了。据《礼记·檀弓》所载:“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因此,名字只有长辈可以称呼或者自己作谦称时用,一般的同辈朋友会称呼他的字。 按照我国古代的制度,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这个时候要取“字”;女子则在年满十五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女子待嫁,笄而字”。取了“字”以后,表示已经长大,可以谈婚论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