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遂半夏汤来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人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临床许多中医朋友惧怕甘遂的烈性,不敢应用,但有此证,不用此药,终不会好病,反日久益虚,错过良好的治疗机会,而为虚不堪攻而惋惜。 2.下面介绍安医生为其女老乡用甘遂半夏汤治疗心下痞硬一则病案,并在微信群内展开讨论。
回忆案:一女,47岁,体白晰肥胖,近半年,头晕头痛,时常恶心,咳吐白痰量不多,轻恶寒,颈项不舒,咽中如有物梗阻,全身疼痛,口苦口干,渴饮,饮不多,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大便溏泻不畅,少量大便后,心下略宽松,小便黄,失眠,入睡困难而烦躁。脉沉弦,舌质胖有牙印苔白厚根腻黄。 面对如此复杂之疾病症状,有考虑用大柴胡汤,甚则用大承气汤,还有朋友提出柴桂姜汤,猪苓汤等等,确实难以条晰明理。
不好治,也得硬头皮治啊,人家找上门来了,况又是安医生自己老乡,远道求诊而来。也只有严格按六经辨证,慢慢细致深入分析了: 3.首先考虑太阳病葛根汤或加半夏,如轻恶寒,颈项不舒,全身疼痛等 第二考虑具备了半夏厚朴汤证,如咽中如物,心下满 第三考虑大柴胡汤,口苦干,胸胁满心下硬等 安医生当即就葛根汤合半夏厚朴汤合大柴胡联合应用,只不过相应减少了里面的枳实、厚朴两味药的量。 4.结果:五副药过后,全身疼,轻恶寒消失,头晕疼少减,又复存,第一二天服后,有泻便,以后不再泻便,泻便后心下满硬宽舒,但随后又重,只是暂时而已,睡眠一度好转,又复旧。咽中略舒。 这时大家看看,哪里错了,又该怎么办?有点效果,但大部分症状,没有解决! 5.此时有朋友,考虑用巴豆剂或控涎丹,控涎丹可考虑。 但仲师,甘遂剂有好几个方,病机是有很大差别的。 就如同三承气,或大小柴胡样,随便乱用,也常得不到满意疗效。 到这时我们看出来了吗? 甘遂半夏汤证暴露无遗。 心下那么满硬,利后轻松,复如故,自然失眠烦躁了。 所谓胃不和,卧不安。 此方安医生给这病人用时,并没有甘遂煎煮,而是最后去滓加蜂蜜后加入了甘遂1克粉末搅匀,据安医生经验:甘遂入煎剂其有效成份由于难溶于水,析出困难,9克甘遂相当于1克甘遂粉末的功效,这样掌握起来,安全稳妥。 结果:泻便后,心下痞硬明显大减,第二日再服一次诸症全消;病人出现从未有过的全身舒畅。嘱其靡粥自养,并同时参苓白术汤善后。 6.甘遂剂,真哪么可怕吗?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60.经方医案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