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大叔来街上卖野菜,路途遥远中午只吃馒头充饥

 369蓝田书院 2018-04-25

图/文/乡土依旧

导读

“过了谷雨断霜雪”,这是我们当地农村常说的一句农谚。意思是过了清明节气,谷雨前后的天气温度基本上稳定在了10度以上,无论是昼、夜都不会有霜的出现了(以区域不同而言)。

来到春季后两个节气,农村大量的“时令”野菜相继成熟、变老。如果没有抓住“时机”就只能等来年尝鲜了。

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们,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近几年人们对野菜的衷爱。在还没有真正农忙开始之前,做起了挖野菜卖的生意,而且只要是货真价实还挺抢手,不够“分”的现象。有些专门挖野菜卖的村民,一个春季据说收入还挺可观的。

这位大叔拉了“一车”的野菜,自称都是自己和家里人在庄稼地、山里挖来的,并保证安全而且纯野生。有蒲公英、拳菜(蕨菜)、白茅根、芦根等,沾土带叶的看着就很新鲜。

看着一把把捆好且新鲜的“拳菜”,着实让人心动。大叔说:“拳菜营养高,清热去火,而且吃法简单;回家炒肉,蒸着吃都可以的。”

“我们小时候没少吃它,味有点苦不过那时候没办法,家里粮食不够吃只能挖野菜贴补”,大叔越说脸上表情越生动,“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你们城里人却爱吃野菜了。”

这些野菜有些是按捆卖的,而且价格不贵,1元2元的都有,如果要的多还可以便宜。

“这7捆拳菜15元,我全要了!”有位中年男子,拿起来挑挑拣拣的说道。

“不行,这7捆最少16元,你再多给我1元的馒头钱好了”,大叔马上应道,“中午了,我就在这吃俩馒头就行了,没卖完路又远,俺跑一趟也不容易!”。成交后大叔还教人家怎么吃,怎么清洗。

靠山吃山,在如今网络讯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挖野菜已不仅仅是农民们的专属。很多有点头脑,看重商机的人们,纷纷利用自己的技术、人脉关系搞起了野菜、土特产专卖生意。

有位朋友就是和几个人投资,一起卖蒲公英、榆钱、茵陈蒿;而且说过一段时间继续卖洋槐花等。总之他们的特点是,只卖“时令”的新鲜野菜,还囤不了货,跟着季节“走”,品种又多样。

这样一来他们把农村的野菜卖到了全国各个地方,作为一个短时间的创业项目确实不错。而且熟悉之后还可以拓展思路,把家乡的特产推广出去,带来更大的收益!。

微信公众号【乡土依旧】ID:xnr1899 欢迎订阅!一起涨姿势(知识)、了解三农问题,有问必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