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关于侯官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了...

 木易卿夫 2018-04-25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昭帝始元二年,福建政区建置上出现了第一个县“冶县”,冶县范围几乎包括了今天全福建,甚至于江西的铅山也在它的辖管内。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称为侯官县,侯官一名由此而来。

东汉时的侯官是否就是现在的侯官,因年代久远、记载不详,已难以稽考,但仅仅就侯官这两个字,已足以让我们浮想连翩了。初唐至中唐,福州郡治下的侯官县,一度建置于今天的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方志文献上有着确凿的记录。《闽都记》上有这样的一段话:“侯官市古侯官县治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县。

侯官,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毁。因为它处在南、北闽江分流之处,所以洪水到来时却也容易遭到灭顶之灾。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古侯官县城又一次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大唐朝廷考虑再三,终将侯官县城迁往冶山,也就是现在的福州城。前后算来,唐代在此设县达160多年之久。

虽然侯官县衙门迁移了,但侯官的繁华没有被放弃。明清时期,侯官辟为水埠码头,形成福州城西部闽江畔一大集市,依旧保留着周边交通和集贸中心的地位。作为古县和今村,侯官其管属区域和名称不断改变,令人眼花缭乱。时光飞逝,1300多年过去,“侯官市”这个闽江边的商贸重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侯官市地名却依然保留至今,并分上市、中市、下市三处。

“县”也好,“市”也罢,都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的侯官,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只是作为“村”的形态,静静地藏在闽江西岸的一角,犹如一个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老人,淡然、恬然而又安然地守望着自己的旧县、乡土与故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