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课重教 《雷雨》教学三步
四川省绵竹中学 《雷雨》相对于《窦娥冤》来说,教学似乎要容易些,因为少了文言学习的障碍,但依然有困难,这就是对剧中人物的情感、心理以及冲突的确切把握。 要突破这一困难,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充分熟悉剧情后演戏、议戏。 辅助措施:(1)提供整出戏剧情。 (2)提供明星版《雷雨》让学生观摩。
这一步,“演”是一环,“议”是另一环。所演的戏毕竟是校园版,有必要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扮演者谈谈对角色的把握,还要让观看的同学评评议议,说看法,提建议。 第二步,在把握戏剧冲突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明确课文两场戏的冲突的性质。 第一场戏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侍萍,性质是情人间的情感冲突;第二场戏冲突的双方是周朴园与鲁大海,性质是阶级冲突即资本家与工人间的冲突。 第一场戏的冲突的焦点是三十年的生死恩怨、爱情纠葛,冲突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态变化上。 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设计如下表格填空题让学生梳理,为分析两个主角作准备。
表格2
接下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 经过这一些,可以让学生评说周朴园的形象。 分析鲁侍萍这一形象,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鲁侍萍在周公馆认出周朴园后,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而用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来诉说自己的遭遇? 2、鲁侍萍撕碎周朴园给的支票,这一举动,你如何看? 讨论上面问题后,就可以对鲁侍萍的形象进行归结了。 第二场戏,冲突的焦点是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斗争。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的血腥发家史。 理解这一场戏的冲突,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后,是什么样的态度?从中可看出什么? 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鲁大海的言行,分析一下这个形象。 第三步,品赏戏剧语言。 可让学生集中品赏如下语言: 1、经典台词咀嚼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侍萍 2、七个“我”,四个“你”,两个“你们”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曾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早晨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急忙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进来,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周朴园和鲁侍萍台词中的“哦”及其情感意蕴探析 4、周朴园和鲁侍萍台词中的破折号
这样的三步教学,能由粗到细,由感性到理性地欣赏《雷雨》这一经典剧作,较理想地达成教学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