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雨>> 教案

 昵称503199 2012-09-07

<<雷雨>> 教案

 (2011-01-15 21:37:01)

雷雨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了解作者曹禺以及《雷雨》的思想性、艺术性。

3.分析《雷雨》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鉴赏分析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通过分析语言和动作,说一说周朴园、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语言和动作,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

注意:回答问题应在原文中有所依据。在文中画、写出与预习题目有关的答案或疑问。

二、在两节戏剧中任选一节进行课本剧表演。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曹禺和《雷雨》故事情节,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介戏剧常识和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3.梳理情节脉络。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段导入。

2.导语:

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

母子不相和却相乱,兄弟不相亲却相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却取材于七十多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大学生的处女作。这个大学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作品就是《雷雨》。《雷雨》的诞生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一定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走进作家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及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学习戏剧的有关常识(PPT展示)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戏剧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揣摩人物语言

探究舞台说明

把握戏剧冲突

四、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辑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这就是《雷雨》,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凤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五、梳理情节脉络

课文节选自《雷雨》第二幕,由两个情节组成。

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1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相遇述旧怨)

2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

矛盾的冲突:

⑴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⑵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六、找出本剧出场的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张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一下。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理解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

教学步骤:

一、同学表演课本剧“客厅相遇”

话剧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老师要求同学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物对话的音质、音长、音高、语调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和情境,作好评点准备。

明确:学生一般主要从语言、表情方面进行评说。老师可提示注意潜台词和十一个“哦”字。这些“哦”字有的是沉思,有的是伤感,有的是惊恐,有的应轻,有的应重。

二、再读剧本,讨论分析周朴园的复杂形象

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

周国平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一文中这样说过: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PPT

1.那么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

明确:有。

2.有哪些往事?分组讨论,提问。

明确:⑴无锡好时光。⑵逼走梅侍萍。⑶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老习惯)

3.周朴园对待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品味语言片断,思考: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为什么无缘无故提起洋火呢?为什么用“我们”?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讨论其潜台词,明确:

洋火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由周的破衬衣,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绣那朵梅花的情景。相关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周朴园想起了在无锡时跟侍萍的那段美好的恋情与幸福的生活。而鲁侍萍则无意中也回忆起了与朴园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幸福的场景。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实在是情不自禁啊。想象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投影:“洋火”,“好地方”突出)

4周朴园是一个有什么样灵魂的人,我们先听听鲁侍萍的控诉。

自由朗读下面这段文字,读出感情;还可请朗读好的女生读这一段。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⑴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明确:恨,悔。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因为,正是周朴园,给她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

⑵找出这段话中的两个“你们”,四个“你”字,再找出后文的“你们”,思考这“你们”指的是谁?鲁侍萍真的恨周朴园吗?

明确: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

“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

明确:“你们”指周家的人,如 周家老太太。“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三十年前”即“光绪二十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曹禺先生曾经说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相当于《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袭人、晴雯的关系。贾宝玉要想与同为贵族青年的林妹妹自由结合尚且不能,试想一下,如果宝玉执意非袭人或晴雯不娶,他能如愿吗?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投影:“你们”)“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是有意识地强调“你们家里”。大家觉得呢?

⑶在鲁侍萍用局外人的语气追述自己的惨痛经历时,周朴园的表现是怎样的?

明确:舞台说明“苦痛、汗涔涔、喘出一口气、沉思”,此时,周并未认出鲁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

4.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可让学生找出),应是多少年?

PPT展示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明确:从鲁大海的年龄看出,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5.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三十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是。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周鲁二人都有意无意地将时间提前了三年,而这三年,却正是周鲁二人相恋至深的三年,他们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对此,周朴园一直念念不忘,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鲁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他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有良知的周朴园。

6.既然如此,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分角色朗读下面的语段: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解读方法:(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2)探究舞台说明。

明确:当周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开始质问鲁到这儿来的目的、企图。所以,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7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

电影片断欣赏:电影《雷雨》(孙道临、秦怡主演)从周、鲁相逢到鲁撕毁支票的片断。

明确:用金钱,即文中的支票。并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但并没有让她相认。

8.“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请同学们看两句话: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投影)

明确: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

9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

明确:⑴为自己,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的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可以这样说,真实的鲁侍萍的出现,打碎了他心中的虚幻的梦境,让他倍觉震惊。因此,他才会现出他的冷酷的自私的真面目来。(自私、冷酷)⑵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⑶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温情、有良知)

10.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先看作者怎么说?(PPT展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19971211,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2002610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我们在座在大家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课后可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评论文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戏剧主题探讨。

教学步骤:

一、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PPT

⑴把握戏剧冲突

⑵揣摩人物语言

⑶探究舞台说明

第二课时里,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那么,我们这节课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

二、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①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勤劳、无亲无故、辛苦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无奈,又有点迷信

③(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地撕碎支票)                   ——有骨气,坚强

④大概她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母爱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三、我们还可以从舞台说明来探究人物内心

(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下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①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②周朴园(惊愕)梅花?

明确: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③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一)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明确:(PPT)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感情纠葛          阶级斗争

(二)上节课,我们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探究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一冲突可分几层呢?

明确:鲁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鲁侍萍的关窗,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追问中认出,突然责问──鲁侍萍控诉周家罪恶──周朴园劝解诉说给支票打发──鲁侍萍撕支票,求见周萍。这场冲突可分三层:相遇──怀疑──相认。

(三)两个矛盾冲突能否缺一?

明确:前半部写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认,着重暴露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丑恶行径;后半部主要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有意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罪恶活动。这两个情节将周朴园的伪善、自私、残忍性格表现得相当突出。作者在一个场面内既从私生活领域又从社会斗争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四)两个情节的次序能否调换?

明确: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组成部分是不能随便调换的,调换了就会面目全非,失去神采。作者之所以先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邂逅相逢而后安排鲁大海与周朴园正面冲突,完全是从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若先安排鲁大海和周朴园正面冲突,侍萍上场时,就没有时机光顾周家的陈设,也不可能与周朴园相认,除了她上场骂几句并拖大海离开外,其他的就难以着笔了。三十年前周朴园始乱终弃的私生活和对侍萍的怀念的情节不交代出来,周朴园的性格的复杂性就不能表现出来,反映生活与人性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差了。

五、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六、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明确: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多角度解读了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八、作业

1.阅读《雷雨》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